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信息安全论文

配网自动化研究

2015-11-19 10:0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阐述了实现电网自动化与配网自动化的重要意义,对电网自动化与配网自动化的相关概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远方控制方式与当地控制方式、配电自动化实施的目的与原则、我国配电网自动化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实现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电网;配网;自动化;发展

21世纪是信息化的实际,尤其在网络和电子通讯领域得到验证,因此这些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电力领域自动化的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的两个方面主要是电网自动化和配网自动化,当前电力电力系统要想得到更近一步的发展就要从这两方面进行发展。现在各行业用电量剧增,因此电网也在不断的进行扩展,相对应的就是相关的配置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复杂化,那么科学的调度工作也就不断加大。那么要求的标准也就越来越高。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优化电网系统自动化工作,就是要不断提高其可靠的性能和效率性能,可以最大的节省能耗。更深一步的工作目的就是将系统进行不断简化,降低各项成本。技术的不断成熟,就越来越高要求的要求配网自动化水平,因此我们对这两方面技术的研究将在电网安全、稳定以及电力运营效益方面起着重要意义。
1. 对电网自动化和配网自动化两方面简单叙述
  简单来说,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运行就是电网自动化,重点是实现电力调度的自动化,将利用现代常用的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还有自控技术去自动监控和控制其相关的运行,运用在线监控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大大的提高其运行效益,使电网能平稳高效运行。配电自动化怎是将配电网包含的在线的数据和非在线数据和包含的电力用户的数据还有电网结构和地理图形的信息利用现代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以及通讯和网络技术进行集成,然后再构建成完整的睇动画系统,将配电网以及其设备运行正常以及故障情况的检测、保护、控制以及用电和配电管理实现现代化,这是《配电系统自动化设计导则》明确指出的。现在配电网自动化实行的模式是SCADA与GIS合一“,营配合一”,与地调、电力MIS等紧密集成的模式。概括的讲就是说配网自动化就是运用电子科技和通讯以及网络和自动控制多种技术优势最大发挥并相结合,能达到随时的监测以及相关的控制来保护配电网,这样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效率,并且使电力用户得到满意。
2. 远方控制和当地控制两种方式的具体分析
  电力系统整体复杂,发电、输变电和配电三大系统是它的主要组成部分。那么发电系统中,要实现运行的元器件保障,因为这是控制的主要目标,目的就是避免和降低系统故障率,并出现问题时将对系统的损害和损失降低到最小。而输变系统中,确保输变电线路安全可靠运输电力则是实现控制的主要目标,可以将可靠的电力资源稳定的提供给电力用户。最后配电系统中则是要将监控分布实施,将故障分散分布,从而将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逐步提高,同时也将供电质量逐步提升,将配电网出现故障后对尽量少的影响用户使用。
  指柱上负荷开关环网的控制是远方控制常用的方式,小电流通过互感设备取得,检测对比该小电流,将小电流的相关的信息发送至主站,并更深一步的仔细分析和对比,从而将故障的准确判断进行实现,进而可以将机构动作通过指挥进行相关执行,将系统故障完成隔离,从而可以将故障对系统造成的破坏进行降低和避免,将控制效率进行提高。重合器环网方式就是当地控制方式,检测电压,按照“串联”思路,可以逐个的进行试分合,进而可以得到相关联的信息,及时发现故障,相应隔离也可完成,相对较为简单,开关部分要求严格,原因是开关的多次开合产生的瞬间电流极有可能对系统造成一定的不良的影响。
3. 配电自动化实施的目的与原则
  配网系统的自动化,通过智能化的管理和智能化的调度进行实现,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将整体的线损降到最少,从而保证供电质量,这也是实现配网自动化的主要目的。当配电网出现故障的时候,系统随时发现事故缘由,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减少因为瞬间故障造成的停电事件。在针对出现永久故障的时候,则可以将出现问题的线段进行自主分隔,再重新的构建本电网,从而可以使非事故路段得到保障,从而可以尽快将供电进行恢复正常。
  提高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是实现配网自动化的首要的目标,当然要将高度可靠的配网自动化系统进行实现则要严格遵循的原则是:(1)要有为电网提供可靠电力的电力供应,即要有可靠的电源点;(2)要将配电最优化实现则应具有可靠的配电网网架(包含规划和布局以及线路);(3)要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则需要有一次智能化开关、二次户外FTU、TTU等可靠的设备;(4)可以实现系统远程监控,主站对子站、主站对现场终端、子站对现场终端、子站之间、现场终端之间的通信等广义的范围则是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的包含内容,这些的实现就需要具有通信介质和设备的可靠的通信系统;(5)节点要可靠性良好,则需要有可靠的主站系统以及包含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的子站系统。
  在电力系统和分散用户相连接的部分就是配电自动化,在配电网上电力就是商品,要从综合方面考虑自动化的应用。模式应该采用整体规划后再分批进行实施,最后再逐渐完善的模式,这样所有有利方面就可以得到整体提升,尤其是供电方面、减少用户停电时间方面以及整体运行方面都得到提高。为网络数据能统一的提供技术支持则需要具备性能强,同时大容量和分布式的实时数据库;增量/在线修改机制则具备确保系统能不间断运行;可以提供配网运行和分析功能要成熟、稳定、可靠、实用,能面向配网的核心业务;馈线运行化方式可灵活配置,能智能处理配网出现的故障,能密切配合终端设备;能充分利用已有的图形以及数据将配网数据模型构建完整;建立图资管理系统基于馈线,可以经图形建模工具和生产流程相互结合起来;提供支撑平台可以优化配电网运行,同时也完善了配电网的高级应用功能;适用于调配控一体化场合并支持调配一体化的应用软件;
4. 将企业信息集成、综合应用、数据共享基于UIB实现。
  中国配电网自动化发展和当前需要注意的问题
  由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不断发展,城市也不断扩展,配电网也不断扩展,出现了电负荷不断增长,这是要求电力稳定的口号就不断提出,于是出现配电网自动化。对于我们国家而言,电网建设飞速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 是我们同时也看到由于一些部门配合不是充分,则导致城市发展的时候,电网建设却发展缓慢,究其原因是起步晚,并且相应的技术设备不能及时供给,一些制约因素直接影响了配电网的建设,出现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比如停电和跳闸的现象,同时年代久远的电网存在设备的陈旧、网络布局的复杂等原因,直接影响系统的维护和拓展,进而制约发展。要想实现以配电网自动化提升电力系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必须要超前规划,坚持高标准和高起点建设,这样才能实现高质量电力服务,才能更好服务当地经济。
5.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实现
  由于涉及节点多、设备多、环节复杂等特点,因此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不是简单的建设,要整体实现自动化则需要进一步的逐步实现。
  5.1 配网主站系统自动化的实现
  配电系统的核心是配电主站系统,主要是硬软件的系统,系统增加电网效益主要是可以与GIS系统相结合,及时发现故障和反映速度提高,尽快的排除系统故障进行恢复。配电故障诊断和恢复功能(即DA功能)在系统中起重要作用,两者的联调测试可以保证其运行后正常实现。
  5.2 配网子站系统自动化的实现
  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是配网子站,配网子站需要根据实际科学设置,通过将子站周边设备的检测和控制的实现,以及子站周边设备的运行数据和信息通过传感器的获得,可以将上传到主站通信处理器的数据由相关程序进行分析并对故障情况得出科学判断。有效应对配网监控设备多面广以及控制难度大的问题,并将大容量开闭所和环网柜进行实现,通过对各类开关设备的监测与控制,能减少误操作并提高反应速度,同时还能节约反应成本,又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上都可以依靠配网子站建设得到实现。
  5.3 配网终端自动化的实现
  城域所辖的柱上开关、开闭所、环网柜、配电变压器等进行监控则是考城市配网自动化终端进行负责,这样可以将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得以实现,能具备远方控制与当地控制,故障识别、故障隔离和负荷转移,接受远方指令及转发采集的数据信息的通讯功能。系统自动、准确识别并切除各段故障,通过将停电区域停电时间最大限度的缩短,实现系统无故障运行时间的提高。
6. 结语
  当前的背景是电网空前得到扩展,同时复杂性愈来愈高,这都是因为电网容量不断增加产生的。因此要想有效的提升电网系统安全和可靠性,还不能影响供电质量,则需要进行规划科学,从实现配网主站系统、配网子站系统、配网终端三个方面自动化进行入手和深入,最终实现电网和配网的自动化。
  参考文献:
  [1]胡汉梅,郑红,赵军磊,等.基于配电网自动化的多Agent技术在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继电保护中的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11)
  [2]薛宏伟.电力调度中心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宁夏电力,2006(3)
  [3]马红.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用化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04(1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