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信息安全论文

论网络教学方式与新教育模式

2015-11-19 10:0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随着网络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电子信息化、电脑网络化的新的教育手段取代旧的传统落后的教育手段,实现网络教学和教育资源共享的教育新时代正向我们走来。多媒体辅助教学(CAI)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以网络为载体的一种教学方式,集图、文、声、像等多种感觉刺激于一体。这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以其展示画面丰富多彩、多种媒体形式的综合应用、信息量大、交互控制等特点,为学生建立了一个实时、动态的教学环境,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使抽象的内容具象化,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响应,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是传统的教育形式无法比拟的。
  校园网的建设是实现这一教学形式的基本保证,那么如何建好校园网,搞好网络资源建设,发挥校园网的优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关于校园网的建设,国内外标准不一,国家有关专业部门、网络公司、相关高校也推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我们搞好校园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新的技术和手段更是层出不穷,基于网络教学的软件更是如雨后春笋。如何在万花丛中摘取一枝最艳丽的花朵,是搞好校园网以及今后用好校园网的保证。
  简而言之,校园网建设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方面:一要目标明确、高效实用。建设校园网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效果,因此,校园网的建设首先要经过周密的论证、谨慎的决策,即明确学校的性质、任务和发展的特点及系统建设的需求和条件,做好应用需求分析,因为建设是为了应用,脱离了应用而构建的校园网,往往就会成为一种摆设和门面,从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得不偿失。 二要规划合理、便于维护。规划一个合理的校园网建设方案并在应用过程中利于维护,是校园网建设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建设是为了应用,应用就要考虑易用和维护便利,因此,组网时,就要把网络设施、站点设置布局合理,确定合理的网络拓扑结构和功能,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和学校主要建筑分布特点,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三要技术先进、利于可持续发展。只有充分考虑本校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的现状及发展,才能规划一个合理的校园网建设方案。计算机和网络的一大特点就是硬件、软件发展快、更新快,因此,系统的技术先进性、良好的开放性、可扩展性、高度的安全可靠性是建设校园网的重要指标。我们要在技术选型、布线设计、设备选择、软件配置等方面,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只有结合实际情况并具有一定的领先性,同时充分考虑校园网的可扩展性,才能确保投资的长远利用。
  当前,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等在各个层次的教学中被人们反复提起,可是,解决现有教学中的学科多,课程深,难度大,学生学习中的为难、厌学情绪,还需我们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法。计算机网络教学恰恰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根据对青年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的特点分析发现,鲜艳的图形、动态的画面、美妙的音乐,配以交互式的操作,更易于学生接受新知识,提高记忆力,消化吸收所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愉快,极大地推动了素质教育,使学生达到全面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教育内容的变革。
  因此,我们提出了基于网络及信息化的新教育模式。
  这一模式的提出,是对原有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育方法、教学形式的根本颠覆,也更加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它将以外部的力量来打破观念、体制、评价制度等因素的制约,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思想,以一种人性化的、实时的、动态的、交互性的、易于接受的特点,使教学内容不要再局限于书本知识,使教学过程和内容更加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与知识需要,以及自我探究的内在需求,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大有好处。而老师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起到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建议者、指导者、裁判者的作用,以一种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真正起到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的目的。这必将带来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浪潮。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新教育具有五个有利因素:
  1、新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教育的第一新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新的环境,为他们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思维方式和特点,他们对任何新鲜的东西都会抱有很大的兴趣,这就成了促使学生去不断学习的内部动力。
  2、新教育有利于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对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由于学校计算机数量与时间上的限制,使得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机会不多,对计算机似懂非懂,对计算机中的各种软硬件又不够理解,因而计算机在许多学生的心目中都成一种神秘的机器,而新教育却能弥补这一欠缺。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来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在学习当中他们熟悉了软硬件的使用,同时也增多了他们上机的机会。
  3、新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今的教育已经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学习,那么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任务,在新教育中,我们把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内容都做在了课件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通过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它,学会它。这就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他们以后终生教育作好了铺垫。
  4、新教育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自古以来就是教育应遵循的原则之一。长期以来陈旧的教学观念的影响,把我国的教育禁锢在一个以知识为核心的整体划一的教育模式中,老师的包办代替使学生的依赖性增强,毫无主见,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失去了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而在新教育当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自己控制而不受外界影响,对自己不懂的内容也可不断的反复演示,直到学会为止。而且还可以针对一些题目的理解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一些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还可以根据实际选择一些难的题目来解,做到好、中、差兼顾,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
  5、新教育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
  “国家兴亡在于教育,教育兴亡在于创新”。 创新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永恒的主题,知识经济时代呼唤新型人才,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创新型人才,因此,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我们每个教师在新 时期的根本任务,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于成部分。每一种好的教育目标都要靠好的教育形式来支撑,同样,创新型人才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所谓创新教育就是通过计划周全、目的明确,综合性、系统化的创新教学与训练,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思想、创新方法和创新品质都能得到有效的培养,掌握一定的创新技能和技法,从而形成创型人才的一种新型教育。那么创新教育对教师及教学的要求也应该创新型的,也就是说,创新型教育需要创新型教师来实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学会计算机操作方法及网络应用,掌握现代化技术和技能,本身就是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创新的过程,能够达到教学相长,互相促进的目的。
  总之,新教育是在新时代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更适合于面对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虽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但随着我们的不断探索、总结、优化、完善,相信以后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作者简介:
  姓名:赫玲河
  出生年:1968年
  性别:男
  籍贯:吉林白城人
  学历:大学本科
  单位: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职称:中级
  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