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信息安全论文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职业培训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思

2015-11-16 12:0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从事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十余年来,深感现在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开展的难度越来越大,其培训方式与教学体系与如今的职业技能培训需求有很大的代沟,现有的公共就业培训体系已不适应当前社会培训的需求,造成社会培训需求很大,培训机构轰轰烈烈开展各项培训,而参培人员与培训成果又是寥寥,社会资源极大浪费的情况。本人从所学计算机专业的角度,进行职业培训教学改革的思考,力求有效利用各种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切实解决在职业技能培训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计算机; 信息技术 ;教学; 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技术进步,使得知识老化的周期不断缩短,极大地加快了职业的更替,促进了我国职业培训市场的蓬勃发展。然而现有的公共就业培训体系已不适应当前社会培训需求的增长和培训对象的结构层次,只有建立大规模的公共实训基地,引进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革,将原有教学方式进一步灵活化、生动化,使之有利于现有培训的规模、组织、教学、评价,才能缓解日益严重的教、学矛盾,解决当前培养、评价能力不足的问题,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1. 现有培训教学供求情况分析
  当今社会上的公共就业培训体系,大多是从职业教育机构转型而来,甚至有些培训机构的培训主体就是成人教育学校,其教学方式沿用了一般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计划制定—招生—指定教师—课堂面授—考核”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职业培训的参培人群存在很大的不适应性。目前社会上职业培训参培人员的主体大多为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来劳动力等社会弱势群体,现有的教与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冲突:
(1)参训人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劳动技能单一,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对于死记硬背的理论内容不能很好掌握,往往造成理论考核不通过影响职业技能培训的整体效果。
(2)教学过程与教学时间较固定,虽然教学的安排可以利用休息日与晚上,但有家室和工作的参培人员往往不能够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学习上,不利于学生重点学习短缺的知识。
(3)教学的课程安排与管理较困难,容易造成学员上课爱来不来,学校教学一头热,教学资源与经费严重浪费的情况。

2. 计算机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对于以上分析的现有职业培训教学体系与受众的矛盾冲突,运用宣传发动、考勤约束等的教学管理方法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整合教学资源,全方面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才能显著提高教学成果达到职业培训教学服务于就业的根本目的。
(1)建立覆盖全市的培训信息数据库。增加职业培训教务管理软件,建立培训管理从人员信息验证、报名、课程安排、教师配置、教室安排、组班、班级管理、考核管理、证书管理、培训机构监督管理、财政审核、报表统计等一系列业务功能,实现全程电子化、网络化、一体化、无纸化。
(2)基础课程与理论知识电子化。对于一些经常开设培训项目的基础课程以及简单的理论知识,整合优质师资进行教学过程全程摄录,将培训课程一次买断。这部分课程资料利用课堂、网络允许学员多次学习体会,进一步提高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3)技能操作培训情景化。引入力反馈、触摸屏、虚拟场景制作技术等现代化计算机信息技术,将面点制作、数控操作、叉车驾驶、汽车维修等专业的技能培训操作过程电子化,使参培人员能够在计算机模拟平台上熟悉操作步骤和方法后,结合少量现场实际操作使之完全掌握该项技能。
(4)培训课程模块化改革。根据课程进度与不同级别的知识层次,充分调研学员的学习需求将培训课程按模块或单元方式来进行设计,将培训内容分成许多不同的小块或单元,使学员可根据自己的具体需要来选择学习内容,实现培训内容个性化。
(5)引入电子签到考勤系统、二维码技术及信息群发系统。运用设置在教学场所的电子签到考勤系统,既可以使教务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教务考勤工作中解脱出来,又可以方便学生就近选择教学点学习相同教学课程模块,实现在全市范围内的即到即学与统一管理。信息群发系统可以使教学信息快速有效的传递到每位学员,结合二维码技术能够将参加讲座以及培训的资格确定到个人,实现刷手机短信入场或参加相关培训教学。
(6)建立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实现学员在家学习相关课程模块及实现学习资料下载、作业提交、学习状态查询、远距离培训指导等学习操作,使学生和教学点从教学场所与教学时间的限制中解放出来。
(7)建立考试题库及专项考核软件。建立各科培训项目理论知识的考核题库,运用考核软件实现鉴定无纸化考核,运用身份证识别系统、考点现场照片信息采集系统、全程监控系统充分实现考试鉴定的规范化。

3. 信息技术改革后的教学拓展
  在运用了以上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原有的职业培训教学进行改革后,我们可以灵活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服务于旨在提高学员就业能力的职业培训的教学工作。再此抛砖引玉做简单探讨:
(1)进一步扩大公共就业培训覆盖范围,实现全民培训。通过与民政、妇联、公安、社区等机构合作,运用覆盖全市的培训信息数据库、二维码技术、信息群发等技术,对单亲母亲、无家可归者、刑满释放者、甚至包括女犯人及吸毒者等处于社会边缘的人赠送量身定制的免费培训资格。通过这种公益性质的培训,关心好此类人员的思想情况、生活状态和技能情况,切实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进一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安定团结。
(2)学习学分化及鉴定专项化。模块化教学、电子考勤系统和全市一体化培训数据库系统的设置,为开展学习学分化和鉴定专项化提供了技术保障和平台支持,可以方便参培学员在学习实践上实现跳跃式学习和选择性学习,在必修课程学员并修够专项学分后,按照个人所需参加各种级别的职业技能鉴定:结业证书、专业项目证书、职业技能各类初中高等级证书等,灵活的学分制与鉴定方式有利于大量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3)套餐化及定制化。同样得益于模块化教学和覆盖全市的培训数据库系统,我们可以为社会各阶层人员、企业急需工种甚至于劳动力市场紧缺工种量身定制培训套餐,充分调动参培人员积极性,实现培训服务于就业的最终目的。例如:公务员人群开展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人力资源管理、花卉 艺术等科目;下岗失业人员开展烹饪面点、收银员、叉车驾驶员等科目;刑满释放人员开展矫正刑满释放人员讲座、劳动法律法规、就业指导、社会紧缺工种培训等科目。

  4. 项目改革实施效果分析
  同样,对现有职业培训教学进行计算机信息技术化改革后,其优势也是显而易见,在此做简单介绍:
(1)通过整合全市培训资源,进行初期一次性投资后,有利于后期管理降低工作维护费用,有利于有效利用财政资金,扩大免费培训覆盖范围,确保培训资金使用的安全高效。
(2)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服务于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紧缺劳动力工种,有利于开展各项免费培训,使所有弱势群体都能享受到公共就业培训来摆脱他们的困境,实现职业培训的公益化,有利于进一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安定团结。
(3)切实确保了各项培训课程的优势师资与先进教学过程,利用技能操作培训情景化、模块化教学设计、各种家庭学习课程、远距离培训和计算机辅助课程等新型教学工具和教学方式,极大提高参培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和接受程度,培训机构也可以很方便的掌握每个学员的学习进度,最大程度上提高培训的效率与成果,实现按需鉴定。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