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信息安全论文

强化新闻意识和服务意识,创新新闻报道

2015-11-16 12:0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针对企业电视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遇到的问题,从强化新闻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原因,提出具体解决方案。

关键词:企业电视台; 新闻价值; 走转改; 创新
作为一名企业电视台的新闻记者,在新闻宣传方面的主要任务,是在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导下,围绕企业党委的中心工作进行宣传报道。这些报道应对凝聚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促进企业各项工作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反思近几年企业的新闻报道,却遗憾的发现,存在着只注重宣传和舆论引导,忽视新闻自身规律,内容高调、说教、空洞,让群众产生一种枯燥抽象的距离感等问题。在越来越挑剔的受众面前,这样的新闻已逐渐失去了吸引力。那么,对企业电视新闻报道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该怎样解决呢。
1 强化新闻意识,尊重新闻规律
分析一些效果欠佳的新闻报道,发现都有着宣传味、说教味较浓的弊端,原因就在于新闻意识不强,忽视了按新闻规律办事。诚然,电视新闻报道对广大受众确实具有一定的宣传、教育、警示功能,但它又区别于一般的宣传教育活动。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价值事实的信息传播,必须要有实效性、客观性、典型性。新闻的实效性、客观性、典型性越强,其自身的新闻价值也就越大,其所具有的宣传教育功能也就越强。作为从属于上层建筑领域的新闻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又具有提供信息服务的最基本的客观属性,既是党和人民的重要舆论宣传阵地,又是大众传播的媒介。从新闻节目中获取大量有价值信息则是观众最主要的客观需求。新闻自身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把新闻性放在第一位,而宣传、教育等其它功能则必须通过新闻价值的提高,才能显现出其作用和功效。因此必须强化新闻意识,在努力追求新闻价值最大化上下功夫,切不可只重宣传,轻视新闻本身的固有规律和属性,把电视新闻变成了说教式或主观倾向性很浓的宣传品。要用事实说话,通过电视语言的及时、真实、客观的报道,使观众从中受到启发、认同和理解,从而达到应有的宣传教育效果。
2 强化服务意识,更加贴近群众
目前新闻战线正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活动的开展就是引导新闻工作者把新闻写在大地上、写在人民心坎上,使新闻宣传工作呈现新的气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强调,“走转改”是创新新闻宣传工作、落实“三贴近”原则的根本举措,是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提升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服务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通过“走、转、改”活动,我们深深地感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深刻理解新闻工作者的根基所在、价值所在,更好地肩负起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使命。
但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往往会自觉与不自觉地偏离了这一宗旨。一说搞新闻报道,往往只注重怎样把领导的要求传达下去,把上级的精神宣传下去,惟独心里少了群众。该怎样使“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更加贴近群众的需求,群众最关心什么,最需要什么,什么样的内容最能激动他们的情感,拨动他们的心弦,却极少去考虑。这种只注重传达、宣传,不考虑受众感受和需求的做法,必然使新闻宣传报道的效能大打“折扣”。从大众需求的角度上看,新闻报道最基础的功能是要为广大受众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和信息享受。没有良好的信息服务,满足不了观众对获取信息的客观需求,播出的新闻没人爱看,新闻媒体就将丧失其自身存在的价值。因此,提高新闻宣传的影响力和实际效能,必须首先强化服务意识,在如何使观众更加快捷、轻松、方便地从电视新闻中获取足够信息,进而获得美好的信息享受上深下功夫。所以,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引导教育群众才是我们搞好新闻报道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同时在报道方式上也要努力实现一种平民化视角,在新闻的选材、标题、解说、画面、同期声,都应体现和突出服务性、鲜活性。
3 强化创新意识,改进新闻报道
我们看到一些新闻报道,常常由于惯性思维而忽视了新闻“消费品”功能,新闻报道变成了上级文件和精神的简单宣读与重复,这类报道既沉闷又冗长,与新闻的鲜活性相悖,因此,观众很多时候对电视人的这种努力并不买帐。时代在变,作为忠实反映时代的新闻也在变,广大群众对新闻信息服务的需求在不断提升,新闻报道的传统理念应随着时代的变迁与时俱进。而从受众需求出发,按新闻规律办事,对新闻进行深度挖掘,使之更加贴近群众,具有鲜活性、服务性和亲和力,则是创新新闻报道的主要方向。所谓的新闻深度挖掘,是指在新闻报道现场之外,去深度挖掘其所蕴涵的新闻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是老百姓最关心的。要将新闻报道深度化,需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大体说来,新闻报道的切入角度可分为:由热点问题与本地的契合点切入;由会外的空间寻找角度切入;由新闻背后的资料切入;由事件引发的反思切入,切入的角度有很多,关键是要从群众的需求出发,为他们提供有价值的新闻,并以现代的眼光,平民化的视角,创新的形式及时地分析新闻、解读新闻,这已成为电视新闻工作者高水平采编能力的体现。同时,在节目的编辑、制作上也要突破陈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导语要找到能够吸引观众看新闻那段话,要突出卖点、兴奋点。标题要做活做到位。每条新闻都会有一个闪光点,记者要善于抓住这个闪光点制作标题。2.写新闻要善于用群众性的语言,要口语化,切不可用新闻语言文件化,要写短句,绕弯说话,不断地堆砌形容词,是不适合新闻平民化、故事化传播的错误做法。3.无论是配音,还是同期声,要尽量简短。大段的解说词、同期声(除非真的精彩)都会赶走观众。4.要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现场感强、形象、逼真这一先天优势。注重用“画面”说话,并在提高电视新闻的“声画对位率”和画面针对性上下功夫,当然,让电视新闻所有画面都“声画对位”,新闻解说到那里,画面就一定对上是不可能的,但要尽量去做,最起码在新闻的“关键点”上一定要声画对位,声画能做到对位的就绝不同步。这是衡量电视新闻报道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5.讲究包装科学化和个性化,力求做到引人入胜。包装是对频道形象的美化,它能使节目形象统一、和谐、增强美观。包装应该注重目标受众的信息反馈,从节目色调、节目节奏、节目标志、牌面用字、音乐配置直至背景图案、主持人服饰、语言形象等方面,设计与栏目定位、风格一致的包装,使企业电视新闻栏目包装逐步科学化、风格化,进而使节目给人以一种统一整齐、规范醒目而又富有企业特色的感觉。
总之,企业电视新闻报道的推陈出新还可以在许多方面做出尝试,但都要以尊重新闻传播规律, 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求变创新,把企业电视新闻报道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统一起来,在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与感染力上下功夫,创新传播手段,研究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只有这样才易于为广大观众所接受,并在潜移默化间引导受众。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