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信息安全论文

试论网络时代虚假新闻的危害

2015-10-21 09: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虚假新闻的泛滥,已经使新闻渐渐地失去了“生命”。 虚假新闻如猛虎般吞噬着新闻的“生命”,如何遏制虚假新闻,是需要全社会共同探讨的事!由于网络媒体的发展,给新闻真实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现代新闻传播领域,传统的平面、广播媒体依旧占据主流,而新兴网络媒体,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并影响,甚至深刻地改变着新闻的传播行为,使新闻的真实性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关键词:虚假新闻; 传播; 新闻真实; 网络媒体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新闻的传播不仅仅局限在传统媒介上,微博等现代交流工具也成为了新闻信息的来源。由于其交流方式的多样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微博中传播的新闻极具影响力,如果传播了虚假新闻,其危害性也就更大。今年2月以来,微博中就传出了“金庸病故”、“东京特大地震”、“军车进京”等一系列的虚假新闻。对此,今年3月,公安部等9部门在全国开展了整治网络传谣专项行动,仅一个月就关闭网站42家,重点整治网络传谣。但是,2012年4月9日上午11时,央视《晚间新闻》主持人赵普发出微博称,“转发来自调查记者短信:不要吃老酸奶(固体形态)和果冻,尤其是孩子,内幕很可怕,不细说。”微博随即被频繁转发,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明胶与食品安全的关注。但随后大家就了解到,赵普的这条微博中所涉及的信息并没有经过查实,仅仅是其在席间从其他同事聊天中听闻的,随后,大家发现赵普连续10多天没有再出现在央视的屏幕上,坊间更有传闻,赵普已被央视停职。作为国家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赵普会发布一条虚假新闻么?我们不妨先看看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
1 虚假新闻的产生的原因
一种传播媒介要普及到5000万人,广播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仅用了14个月。微博以其平民化、操作简单化的特点,吸引了大批网民的关注,成为了时下越来越多网民娱乐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截止至2010年10月,中国微博服务的访问用户规模已达到12521.7万人,用户渗透率达到36.9%。微博作为网络媒体发展的典型代表,可以说对传统新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但也为虚假新闻的传播留下了隐患。2011年《新闻记者》杂志中评选的“2010年十大假新闻”中,微博新闻也位列其中,微博首次被列入被打假行列。为什么网络时代会到处出现虚假新闻,而且屡禁不止呢?主要以下原因。首先,新闻从业人员政治理论修养欠缺。虚假新闻传播暴露出一些从业人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淡漠,政治意识和法制意识淡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缺乏的问题。由于新闻工作者自身素质不高和工作态度扭曲,有的从业人员作风浮躁、业务不扎实,不愿深入采访或根本不采访,随意编造或摘抄他人稿件,成为虚假新闻的“制造者”。新闻从业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社会责任感。而个别新闻媒体、尤其是地方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对国家、政府决策没有很好的理解把握,曲解或者片面理解相关政策,写出的报道往往有失公正。2007年网上争议很大的“华南虎照片”造假事件,当地媒体从宣传本地出发对“华南虎照片”的报道也许对地方发展有一定效果,可却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侵害了广大受众的知情权,显然当地新闻媒体的个别从业人员的政治理论修养尚有不足。另外,法律知识贫乏也是新闻从业人员政治理论修养欠缺的一个表现。
其次是媒体间的非正常竞争和商业化倾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的媒体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和轰动效应,不惜刊发虚假失实的新闻报道,展开恶性竞争,新闻事件怎么“轰动”怎么写,全然不顾事实的真相。在“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的时代大背景下,利益驱使是个别媒体及其从业人员放松社会责任,传播虚假新闻,甚至铤而走险制造虚假新闻的重要原因。同时,一些媒体将发稿量、收视率、收听率、点击率作为内部考评的首要标准,这也是许多传假、造假者置新闻真实性原则于不顾的重要原因。有人对《新闻记者》杂志连续4年评出的假新闻进行统计,发现凭空编造的虚假新闻占1/3以上。为了轰动效应,有的从业人员什么假都敢造,什么故事都敢编,简直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
第三是网民素质不一,多数网民都没有受过新闻报道方面的专业培养,也没有系统的新闻传播理念,其发布的新闻的真实性及客观性据无法保证。受传播形式和个人的素质影响,多数网民不能客观的、完整的“直播”或者“转播”新闻,发布和转载信息时往往会有很强的个人倾向性的表现,重视第一感受,对接收的消息缺乏理性的分析。受从众心理影响,网民严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就可能将一些“不确定”的信息传递出去,而充当了虚假新闻的二传手。网络的匿名性使网络受众发布信息时无所顾忌,一些人会不理智地把制造网络虚假新闻作为宣泄渠道,为虚假新闻的产生和传播提供条件。
2 虚假新闻的危害
根据陆定一同志的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就是说,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决定新闻存在的基础,新闻只是事实的报道,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和写真。按照这一基本认识,一切新闻报道都必须如实地报道事实的真相,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如果新闻报道的不是客观存在于物质世界中的事实,而是报道者的主观想象和臆造,那么,新闻也就不成其为新闻,而只能是文学或是别的什么东西了。因此,内容真实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对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新闻一旦失实,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基本条件,也违反了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真实不但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还是新闻特有的优势所在。新闻之所以能赢得广大读者、听众和观众的青睐,能被他们所欢迎、所接受,并成为他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向导和鼓舞力量,关键在于它是真实的,在于它在人们心目中是可信的。
只有如实地报道客观事实,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充分地满足人民群众获取各种真实新闻信息的需要,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才能得到人民的认可和欢迎,才能体现自己生存的价值和意义。那些违背真实性原则,任意搞虚假、失实报道,甚至不惜靠造假和欺骗去达到自己目的的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终究要遭到人民的唾弃。从这一意义上说,真实不但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事业的生命,新闻工作者的生命。
微博等网络自媒体是多向传播,具有多中心点,接力传播边际效应递增的特点,每个博主拥有的一定数 量粉丝,每一个转发和评论都可能成为新的时间传播“源点” 和中心,将进一步放大事件影响,引发更多网民的参与和围观。微博以140个字符左右的文字为更新内容,而且这些内容往往是零碎的,片段的。网络用户无法全部实名认证,也无法在网友发布信息的第一时间内去确认消息的真实性,网友所发表的某些具有争议和传播价值的信息往往会产生滚雪球效应,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网友关注,迅速传播,一个简单的新闻事件短时间之内上升成为一个公共事件,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促进了一些虚假新闻的传播。在金庸去世假新闻被证实的当天深夜,《中国新闻周刊》副总编辑、新媒体总编辑刘新宇在新浪微博上承认“编辑未作任何核实草率转发”。
新媒体时代,信息源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媒体为了制造卖点,吸引受众,获得点击率。在选择新闻时,一味追求时效性和点击率,对新闻只是单纯地复制,而不去核实、求证便发稿,更有一些媒体和新闻记者没有亲自去采访而是凭材料,凭“猜想”复制新闻,甚至擅自“放大”,添油加醋写新闻,这样的新闻就毫无真实性与客观性可言。
从网民的角度出发,应该理性分析,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和道德素养,不信谣,不传谣。面对网络上的公共舆论空间不要滥用言论自由,每个人应该对自己所公布、传播的信息负责,网民应提高自身媒介素养,成为负责人的传播者,对网络信息平台发布的新闻不能盲听盲从,面对没有事实根据或不确切的信息,应该不随便转发和评论。每一个网民既有可能是虚假信息的传播者,也可能是阻止虚假信息传播的主力军。网民应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及道德自律,谨防成为谣言传播的助推者。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