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信息安全论文

广播新闻评论之探讨

2015-10-12 09:1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广播新闻评论作为广播新闻的重头戏,秉承了广播传播的一些特点,在日益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中,广播新闻评论在充分发挥广播优势的同时,还应该在选材、语言和播送方式上寻求突破,以提高广播新闻评论整体影响力。

关键词:广播评论特点; 选题原则; 广播语言; 播报方式
1 广播新闻评论的特点
新闻制作速度快,传输方便,时效性强。随着网络进入到传播领域,网络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是广播新闻的优势依然存在,例如现在汽车拥有量不断增加,不少城市开办了交通广播台,在交通传播领域就有其不可代替的传播地位,加上广播节目的制作工序较少,流程不多,对于突发性事件反映迅速,使得广播的受众占有率稳中有升。语气、态度平和,便于和听众交流。新闻评论是对影响比较大、受众关注面广的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等发表的观点或看法。也就是说新闻评论就是在向公众说通某个道理,从题材上讲,事说理性文章。广播会采用公众认可度较高的语气和态度发布新闻,让公众在感情上易于接受广播的观点。具有前瞻性。根据已有的新闻事件动态,预测发展趋势。新闻评论不只是停留在对原有事件的分析上,还必须联系事物发生的各要素,剖析事件根源,预测事件的走向和趋势。广播新闻评论也一样具备这种特性,广播要突出自己的传播特性和优势,才能做好前瞻性的评论报道、增加新闻价值[1]。
2 怎样做好广播新闻评论节目
由于广播主要是靠声音语言进行传播,声音具有易逝性,只具有瞬间效果。稍纵即逝,不能留下可供保留的信息,对于广播的受众群—听众来说,主要是靠听觉获取广播的信息,在新闻成品中,评论性稿件以理性色彩较强著称,广播节目中的评论性稿件会让听众听起来比较费神,如果听众的思考感知力落后于广播信息的传递速度,就会很容易漏听有效信息,导致理解不了前后文的内容,思维陷入混乱状态。另外,听众对广播的收听具有随意性的特点,因为听众收听广播的时间和切入点不同,与之相伴的广播新闻内容的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变得不确定,无法掌握。在现今激烈的媒体竞争环境中,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收到网络媒体的挤压,广播新闻评论节目必须做到扬长避短、及时创新,用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新闻信息,才能收到良好和收听和传播效果。
2.1 评论节目需把握好的问题
2.1.1   注重广播新闻评论选题的贴近性
新闻评论节目就是针对新闻事件或热点问题,引导听众形成某种观点,这种节目在选材上,在强调新闻性的同时,还要把握好贴近性原则,选取的题材要反映出公众的关注点,反映出民声,反映出生活中种种矛盾和现实生活中公众最关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住房,医保,就业等问题。这种问题的现实意义很强,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公众的关注点,广播新闻评论在选材上应以这些问题为重点[2]。
2.1.2   选题还要注意从小处入手,把握新鲜性
通常情况下,广播新闻评论的篇幅比较短小,如何在短小中提炼出新闻的深度来,这是一对需要平衡好的矛盾。在选题上要注意从小处入手,小中窥大。从小处剖析出大道理,评论才会有穿透力。另外,在选题上还要把握好新鲜性“新”,是新闻的最大特点,针对社会中的新思想,新问题等,通过对新的事物的感知迅速确定还新闻评论的选题,在此基础上,使广播新闻评论发挥出“快”的优势。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一些看似老旧的题目在新的时期也会产生新的意义,旧的问题可以选择一个新的角度进行再探讨。如: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有不同的具体表现,这样的常规性问题就要选取与时代相关的角度进行解读,将此类选题再升华,赋予选题新的时代意义,给听众以新的思考和启迪。
2.1.3   广播语言要做到简洁,可听性强
冗长、令人费解的语言只会让听众感受到接受信息的难度,从而产生厌倦心理。广播评论语言力求简洁中听,才能使听众有接受信息的意向。事实上,任何媒体平台制作的新闻评论在语言上都有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特性。广播具有单向传播,瞬息即逝、不可保存的特点,这种特点使其在传播上的劣势。这就更要求广播评论节目做到深入浅出,才能让听众抓住评论所要传递的信息、观点。“深入”就是深入剖析事物内部因素,将道理讲得深讲得透。“浅出”则是在节目语言上做足文章。广播新闻评论中尽量使用通俗简单、便于理解的语言。这就对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常情况下,我们接触的新闻评论,所涉及的观点多具有针对性,政治性意味较为明显,生动性上的力度明显不足。广播新闻评论应注意吸收文学的特点,以增强评论的感染力效果,在吸收文学语言精华的基础上,还要保持自己的口语化特色,平衡好二者的使用力度,让语言在讲究力度、深度同时兼具通俗化的特点。语言整体上要平和,不夹枪带棒,不软弱无力,在平和的语言形态中,使听众得到信息和观点。广播新闻评论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将人文关怀传递给听众,做到“笔锋常带感情”。评论常常是有感而发,要求评论者有正义感和对世事的热情,如果漠视公众的生活现状,只停留在理论的研究上,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带着官样,没有生活[3]。
2.1.4   把握听众特点,加强节目的服务性功能
广播新闻不仅仅新闻和信息的传递者,同时也是听众信息方面的服务者。听众是裁定广播新闻节目优劣的“裁判员”。按照传播学理论,听众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在面对海量信息冲击时,受众其实是信息的主人,对信息的处理有选择性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等途径。所以,广播新闻评论节目要科学研究分析其受众主体构成,分析各类受众的特点,把握出目标受众,加强服务性节目的质量和分量,满足受众的信息需要,提高节目的收听率和固定受众占有率。
2.2 广播新闻评论节目中应把握的原则
2.2.1   将电台或者节目主持人自己的观点传递给听众
因为受制于时间较短,广播新闻评论在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的广播新闻评论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电台会邀请一些专家针对某些新闻事件作出点评,作为电台自身的评论观点。暂且不说邀请专家的花费问题,很多专家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像其研究能力那么优秀,这就导致在新闻评论节目中,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时间消耗,对新闻评论的快捷性传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节目主持人尽量自己作评论以代替专家评论,另外,有些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只是一味地 读别人的评论,这也不是明智的选择,别人的评论文章难免会有一些偏颇的观点,这样单纯的借鉴,只会抹杀了节目主持人和媒体自身的个性。
2.2.2   向听众传递个性思维意识
新闻评论在做到利益准确,独到的同时,还应该寻求另类思维或者发散思维,不断挖掘出新闻背后的事件,寻求听众讯息的“兴奋点”。用独特的视角看新闻评论,才能达到更深的思想境界。在实际工作中,编辑或者主持人不能停留在自己的传统思维方式上,应尽量用时新的、独到的视角解读新闻,才能保证评论的品味和质量。
2.2.3   评论节目语言要充满个性
在广播新闻评论节目中,主持人使用的语言要体现出栏目的特性。在秉承评论文章短小精悍、一针见血特性的同时,尽量使用多数听众喜爱的诙谐轻松的语言和语调播送节目。另外,在广播新闻评论节目进行中,主持人可以使用名言警句、古诗词等。体现自己深厚的知识储备、思想深度,增强个性魅力听众对主持人的认可,从而提高栏目整体的识别度。
参考文献
[1] 高冉. 浅谈如何做好广播新闻评论. 商业文化,2011(6):410.
[2] 杨魏. 广播新闻评论写作应遵循的原则. 科技资讯,2010(23):248.
[3] 秦楚. 广播新闻评论须做到四点. 新闻传播,2011(7):5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