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信息安全论文

关于如何做好电视新闻采访的相关思考

2015-10-07 10:4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随着电视业的发展,电视新闻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采访作为电视新闻的基础,决定着新闻质量的好坏。如何做好电视新闻采访,给观众提供更专业、更真实、更全面、更客观的新闻,是每一个从业人员应该认真思考、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访; 准备工作; 环境观察; 提问方式; 尊重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采访,是讨论的重点。作者就电视新闻采访的准备工作、环境观察、提问方式、记者的知识结构和反应能力,以及对待采访对象的态度等几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以期与同行交流沟通。
1 电视新闻采访的准备工作
    在电视新闻采访中,准备工作对于采访的成败影响很大。在采访前,要对以下几个方面有详细掌握:(1)了解当次采访的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意图。(2)了解采访选题,对涉及采访内容的相关知识进行补充,以便寻找共同语言,加强与采访对象的沟通。(3)了解采访对象的身份、习惯以及在事件中的立场,以便在采访过程中寻找切入点,提高采访效率。
2 电视新闻采访的环境观察
    由于电视新闻是综合了语言、声音和画面三个要素,因此,采访现场的环境对采访有很大影响。(1)新闻采访的现场环境是新闻的一部分,是构成新闻的要素之一。(2)针对一些特殊事件,现场环境直接反应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和进展过程。
3 电视新闻采访的主要提问方式及注意事项
    在电视新闻采访中,通常还是以记者与采访对象间的沟通与交流作为新闻的主要内容,因此,在采访中,要对多种采访方式灵活运用,达到了解事实真相的目的。
3.1 电视新闻采访的主要提问方式
3.1.1 开门见山的提问方式
    开门见山的提问方式通常适用于下面两种人:一是已经与记者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愿意配合采访的人;二是知识水平和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专家、学者、领导等。
    前者是因为在采访中已经与记者建立了一定的默契,不需要通过寒暄、客套来拉近彼此关系;后者是因为其社会阅历比较丰富、经历过的采访比较多,能够迅速明白记者采访意图。例如,采访一位科学家,就可以针对其最新的研究发明的相关信息直接提问。
3.1.2 启发引导的提问方式
    启发引导的提问方式通常适用于下面两种人:一是性格羞怯、容易紧张的人;二是知识水平较低、语言表达能力和领悟能力较差的人。例如,在对小学生进行采访的时候,记者要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发采访对象的回忆或思考,逐层深入,最终完成采访。
3.1.3 正面激问的提问方式
    正面激问的提问方式通常适用于不愿意配合采访、对记者采取回避或漠视态度的采访对象。对于这种人,采取其他提问方式很难让其主动回答问题,通过一些刺激性的提问方式,引起采访对象情绪的巨大波动,可以使记者由被动变主动,达到采访目的。比如,记者在采访一起因为客运车严重超载导致的交通事故的时候,采访对象是当地交通部门的主管。记者在问询事件处理进展情况的时候,主管采取避重就轻的方式,不谈超载带来的严重后果和对相关人员的处理办法,只是说已经将伤者妥善安置。此时记者采取正面激问的方式,直问主管“客运车超载现象屡禁不止,请问这是否是交通主管部门不作为的结果?请问对这种恶性交通事件,交通部门对相关涉案人员有什么处理意见?又将采取什么治理和防范措施?请您正面回答,给伤者及家属和社会一个交代。”在这种情况下,主管只能正视记者的问题,承认交通部门在工作中的疏忽和漏洞。
3.1.4 隐蔽性采访
    隐蔽性采访主要针对一些会对采访采取反抗、阻碍和干预态度的采访对象,记者可以采取不暴露记者身份、不说明采访目的的方式进行采访。隐蔽性采访便于记者避开阻碍和干扰、获取事实真相,提高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在隐蔽性采访中,记者行为要始终以法律为准绳、以群众利益为前提、以保障自身安全为底线。
3.1.5 即兴采访
    即兴采访主要是记者针对突发情况或者特定环境,提出准备范围以外的问题。即兴采访是对准备阶段的补充和升华,是记者根据采访实际情况临时提出的问题。这符合电视新闻真实、生动的特点。
3.2 提问的注意事项
    在电视新闻采访中,无论采取哪种提问方式,都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3.2.1 切入点直接准确
    在采访中,提问要直指问题中心,切忌提出过于空洞、乏味、泛泛的问题。这不仅会让采访对象失去与你继续交流沟通的意愿,也会让观众失去继续关注新闻的兴趣。例如,在报道本次高考中用生命护卫学生准考证的“最美教师”这一事件过程中,有的记者对教育部门领导提出“请您谈谈对这位最美教师的看法。”这种问题会让采访对象感觉无从说起,而且采访对象说出来的答案也未必是新闻真正要表现的内容,记者在采访中完全丧失了主动权,采访效果不言自明。
3.2.2 语言简明扼要
    记者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自身语言的简洁性、精炼性、通俗性。让采访对象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你的采访意图。否则,会让采访对象抓不住采访重点,回答问题时候顾此失彼,影响采访效果。例如,有的记者喜欢在采访前铺设一段开场白“某先生,你好,我们都知道您是非常优秀的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评论家,同时您在音乐方面的素养也很高,那么我想问一下……”这会让采访对象模糊了采访重点,不知道你究竟想要了解什么问题。
3.2.3 把握主线
    电视新闻采访时间有限,目的性强,因此记者一定要注意把握主线,在采访对象偏离主题的时候及时提醒和纠正,提高采访效率。
4 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锻炼自己反应能力
    首先,作为一名电视新闻采访记者,会接触到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的采访对象。因此,要想做好电视新闻采访,一定要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在这一方面,著名新闻主持人白岩松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他为了适应采访需要,曾系统的研究中国历史,并编写相关资料,集结成为“案头书”,以提高自身采访水平。
    其次,作为一名记者,光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和临场反应能力。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和采访环境,随机应变,始终掌握话语的主动权和控制权。
5 尊重采访对象
    在电视新闻采访中,无论采访对象是什么身份与地位,记者都要保持对对方起码的尊重。(1)要尊重采访对象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2)要注意采访对象的身份,提问要礼貌得体、不唐突、不莽撞。(3)在采访对象回答记者提问过程中,记者要认真聆 听和记录,不要随意打断对方或表现得心不在焉。
结语
    要想做好电视新闻采访,首先需要记者端正工作态度,秉承“还原事实真相、履行媒体社会职责”的工作准则;其次要求记者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总结经验、提炼技巧、提升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采访风格;最后还要与摄像、编导等协同合作,共同完成电视新闻的制作。本文仅就作者个人观点做简要阐述,希望此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广大同行对于如何做好电视新闻采访的思考与讨论,大家群策群力,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刘剑,祁晓菁,李媛,等. 电视新闻采访的环境和细节.新闻前哨,2011(6).
[2] 曹莉.提问是记者的天职——电视新闻采访技巧探析.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9(4).
[3] 孔京利,李雪娟.浅谈电视新闻采访中的“提问”.采写编,2010(1).
[4] 马俊华.电视新闻采访的“五个必须”.新闻爱好者,2010(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