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信息管理论文

现代社区信息传播现状与进路的开发设计

2015-07-25 09: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笔者分别对以西南地区的四川省德阳市和东北地区吉林省四平市两地社区进行了深入调查、对比研究,在了解我国现代社区信息传播事业的发展状况的同时,也在寻找基层社区信息传播过程中更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一、两地社区信息传播现状对比
  信息传播有四个基本要素,分别是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其中传播媒介的发展是构成信息传播四要素中最重要的中间环节,起着纽带和桥梁作用。随着人类信息传播技术方式的不断创新,信息传播从最初的非语言符号传播阶段、到口头传播阶段、手写传播阶段、再到印刷传播阶段、最后到电子传播阶段,不断演化升级,发展到现在技术垄断文化阶段,美国学者波斯曼竭力批判地道,在当今技术垄断文化这种环境下,“信息成为前所未有的严重问题……技术垄断的信息免疫机制是难以操作的的机制,技术垄断是文化的‘艾滋病’”他戏用这个词来说明当下社会“抗信息缺损综合症”的严重性。无论现在技术垄断文化亦敌亦友,传播媒介的发展的确带来了社会的发展变化,它俨然成为社区信息传播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社区属社会最基层,从笔者实地调查了解到,这个层级的信息传播,基本采用四种媒介形式,分别是:口头媒介、印刷媒介、广播电视媒介、数字媒介。
  根据上述四种媒介形式,笔者选择德阳市旌阳区陕西馆社区和四平市铁西区西关社区进行传播媒介的对比调查研究,努力以真实的数据来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进而观照当前我国社区信息传播的现状。而两家社区均由当地街道办事处推荐、且两地社区的工作能力被当地居民普遍认可,所以选择这两家社区具备一定客观性。
  “电子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是指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集电子型文献(如磁盘、光盘、网络服务等)阅览、咨询、培训、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阅览室。社区电子阅览室属于公共义务性服务设施,供社区居民在其规定上班时间免费察取资料。德阳市陕西馆社区2009年就已开设电子免费阅览室。目前,四平市的社区并未有一家拥有这样的硬件条件,而“电子阅览室”具有信息容量无限性和多媒体性和多媒体性等特点,是发挥社区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就笔者调查的情况看,四川的德阳各社区基本建立了这样的阅览室,但有的社区使用效果还不理想,社区并未能完全发挥出它的作用。
  “远程教育”:遥距教育(Distance education),又称远距教学、远程教育,是指使用电视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体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时空的界线,社区通过远程教育系统在指定场所为居民播报新闻或解读相关政策信息。2003年,国家正式推行“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服务”,主要负责教育宣传工作,其中远程教育服务就包含其中。在这一点上,四川德阳也比吉林四平做得好。
  “信息公告栏”,是目前为止,社区传播信息中,最原始、最普遍,也最为直接有效和最便捷的方法。它涉及的内容包括:公示公告、阳光党务、政务公开、便民服务、法律法规等信息。从笔者的调查情况看,不光这里对比的两个市信息公告栏用得好。2013年春节前,我们在四川阿坝州考察民族文化保护,在一些县乡村看到,普遍有信息公告栏,而且做得非常漂亮实用。这个信息传播平台,成为政府与社区民众最有效的交流窗口。
  多功能会议室是现代会议必要的产物,一般社区都有这样的会议设施,它能满足组办方改变和增加会议的内容,丰富会议形式的室内建筑体。由社区工作人员定期组织召开,给社区居民提供就业信息和技能培训。
  (二)、软件对比
  在社区信息传播管理的软件方面,全国到处差别不大,笔者进大学以后,利用寒暑假走访了很多社区,包括深圳的一些社区,作为基层政府对社区信息的传播和管理都非常在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成立“社区网站”是建设现代化信息社区的重要任务之一。社区网站包括的内容有:您问我答、论坛、讲坛、政策问答、热点疑点、志愿者服务等专栏。人们可以随时利用互联网上提供的资料获取信息。
  “QQ群”和“飞信客户端”等即时通讯软件的应用,更是方便社区迅速通知信息的不二法门,同时可以促进居民与居民间、居民与社区间的沟通交流,增进社区认同感。但笔者调查的社区情况,“QQ群”的使用较普遍,而“飞信客户端”却基本没发挥起这一现代信息传播作用。
  “网格化管理员”,是依托统一社区网格化管理系统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管理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通过网格管理员搜集的信息,社区可以及时调整信息传播方式,是我国现代社区信息传播和管理方式的新兴产物。社区被分割为网格状,选网格中的一名居民担当网格管理员,每位网格管理员的身份都会公开,主要负责收集信息,并及时与社区工作人员反馈,并在面临突发情况可以做到登门人户地传递信息。这一现代化城市细胞的管理,一般经济社会较好的城市都建立了这一网状系统,该系统很好地维护了现代文明的稳定与进步。
  (三)、社区信息传播媒介对比说明
  现代社区的信息传播情况,既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相关联,又要与自身的管理运作相协调,二者缺一不可。即便有些地区的经济状况不佳,社区在现有的基础性设施资源上,以自身管理和运作中突出的表现,仍会在信息传播方面的有所作为。从上面两个表格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来,德阳市社区的软硬件配备要超过四平市社区,但这并不代表一个地区的信息传播过程取得良好表现,因为信息的传播不仅取决于“施”的方面,更要参考居民们‘爱”的情况。
 (四)、舆情监控
  舆情是当今“大众麦克风时代”民情民意的具体反映,是一种不可忽视社会力量,因此,目前社区已将舆情监督工作放在与维稳、信访、上访等相同位置,作为社区的重要工作之一。处于社会基层的社区主要依靠两种手段掌握舆情动态,一种是利用互联网的信息筛选,社区可以利用专业软件对关键字进行筛选,从而了解舆情,掌握社区动态,做好社情民意,从而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另一种依靠“摸排”暗访的方式掌控舆情,了解居 民的身份信息、家庭成员、经济水平等相关情况,最后整理归档,网格化管理成为最好的“摸牌”手段。
  言论如洪流,一旦遭到阻截,堵而不疏,必然引发一系列群体事件。社区政府与普通民众联系最直接,在解决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过程中,社区在及时上报上级部门的同时,也在第一时间深入到群众中进行疏导。上报一定要准确,其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及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二、社区信息传播事业中出现的困窘
  (一)单向传播让信息“石沉大海”
  目前社区的信息传播内容的选择大多是一厢情愿,而居民对于获取那些方面信息更是无从下手。
  目前,居民在新闻类信息喜好方面主要分为:民生,国际政治、地方建设三个方面,笔者统计,这三类信息所占比例分别为50%、25%、25%,而社区在公告栏,或者是社区网站上发布的信息往往涉及“面子工程”,即以党务建设为主,所提供的服务类信息少之又少。不了解居民到底想要什么,成为社区信息事业的一大掣肘。来自台湾文化大学学者林福岳,曾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如果一个社区成天在通知居民奥巴马连任成功,大多数居民不会在乎,如果社区通知居民食用油在今明两日涨价,立马会有人放下手中的工作,告诉家人买油。目前,社区单向传播成为信息交流的一大阻碍。
  (二)默不作声的居民使社区茫然失措
  社区在接受权利下放的同时,需要不断地调整姿态,从基层自治组织逐步向基层政府工作职能方向转变,所以社区的工作顺利与否,不能简单地看是否受到上级部门的直接表彰或批评。当然,我们在指责社区一味地单向传播,也不能忽视其在信息传播中的努力,比如建设社区网站、居民QQ群、下访民情、设立居民调解室等措施都是在了解民情,做社情民意的调解。而居民在这方面的配合却略显薄弱,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居民事不关己的态度影响社区判断
  现代社区要依靠人心的聚集才能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而我国很多居民在一地定居显得有些被动。我们调查发现,不少居民认为自己在这里只是一个暂住地,即便是拥有自己的房子,说不定哪天又重新买房搬家了,社区在居民心目中的地位还不如小区的物业,社区对于人们的认识处在一个陌生的地位,这种现象导致社区的工作障碍很多。因此,居民对社区发布的信息往往持观望态度,大都不愿意去社区索取或反馈信息。
  2、居民对信息的攫取意识不够
  很多居民基本属于信息弱势群体。“信息弱势群体总的来说是指使用信息设备、利用信息资源、享受信息服务、信息资源的配置上处于劣势的群体。信息若是群体除了包括下岗(失业、无业)人员、老年人、外来打工群体、家庭妇女、残疾人等群体,有的学者认为一部分的在校学生和图书馆员也在信息弱势群体的范围内。”②对于这个定义的后半部分,笔者在调查中感受很深刻,社区的信息弱势群体的最大弱势,就是那些没有信息意识的人,而且在社区基层,这个群体人数众多。如果一个人信息没有攫取意识,那是根本无法把信息传达到他的脑袋里的,永远是一问三不知,我国现代社区居民仍普遍存在这一现象。
  (三)防不胜防的信息陷阱
  当今社会,短信诈骗防不胜防,然而利用社区工作人员身份骗取居民钱财的事情,在近两年有发生。笔者利用2012年暑假走访四平市部分社区,就有居民被骗的遭遇。
  王某,单身,男,是一名下岗职工,因患有糖尿病,平日里靠在某机关单位打工谋生。2009年7月的一天,一位自称刘某的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找到他,告诉王某说,她可以帮助办理低保,但是要收取五百元现金作为回报。王某听信了此人的话,先交了三百元钱,事成之后再把剩余的二百给刘某,可惜结局是包子打狗一场空。目前,利用信息诈骗的事情时有发生,有些居民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都很薄弱,使得他们面对信息泛滥的社会更是无所适从,也难免对信息产生恐惧和抵触。
  (四)单调的传播渠道和滞后的新媒体信息
  目前社区信息传播的方式,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公告栏和张贴在楼宇门前的告示单。这种传播方式尽管简单方便,但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达到及时性和信息时效性,如果是一户长期出差的居民,就无法及时了解信息。
  而新媒体的加入貌似解决了这个问题,例如社区网站的建立,可实际上这只是一个“面子工程”而已。据笔者统计,以四平市某社区网站为例、其涵盖时事新闻、社区建设、社区培训、政务公开、政策法规、办事指南、表格下载七项版块,其中处于闲置状态(建设中)的版块多达五项,另两项政务公开和社区建设的信息更新情况也极为缓慢,数月得不到更新的情况也是常有的事。新媒体领域同样存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社区发布的信息大多是以宣传为主,而居民想了解的信息却得不到,况且这种枯燥无味的网站,很少有人会随时登陆,所以网站对于居民的吸引力很微弱。据笔者在德阳市某社区服务站了解到,该社区平均日访问量也不过十几人次,其中不乏是内部人员点阅增减信息而已。
  社区工作人员在开辟QQ通讯上的也下过苦功夫,但其收益并不大,因为大多数居民对于QQ的使用并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尤其是老人,而青中年居民也并不乐于在社区QQ群里谈论有用信息,从而成为调侃工具,打隋骂俏的场所。
  三、对社区信息传播进路的思考
  尽管社区的发展现状仍存在诸多弊病,但国家对社区事业和社区信息化的一系列政策表明,我国正在构建一个可以联通社会服务,实现邻里沟通、社区对话、协商解决公共事务,共同规划社区发展的良好环境;通过有组织的公众参与和公众监督,促使公共决策更趋合理,促使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更人性化、更便利、实用、安全,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一个能增强社会凝聚力的社区“细胞组织”。现代社区信息传播的进路在哪里?
 (一)调动数字电视的力量,让信息入户
  笔者通过在四平市大范围的问卷调查得出以下数据:
  居民获取信息的相关渠道包括,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以及口头交谈,其中电视所占比重为81.25%,互联网所占比重为12.5%,口头交谈占到0.625%,在三种传播渠道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电视。近年,我国数字电视已经在全国城 市普及,它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更多的选择权,更强的交互能力,传用户之所需,看用户之所点,有效地提高了节目的参与性,互动性,针对性。数字电视中有一项“信息查询”功能,社区可以通过电视传播渠道,把讯息注入电视,供居民随时查阅;紧急信息,通过邮件弹出的方式,达到信息入户。
  (二)移动客户端的“霸权”
  “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保持低速增长……与此同时,我国手机网民数量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年增长率达18.1%,远超网民整体增幅。此外,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也继续提升,由69.3%上升至74.5%……”据三大运营商披露的数字,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达到十亿的规模。
  据笔者调查显示,习惯和偶尔使用手机上网或收费信息的居民分别为54.5%和13.7%,而不经常使用占到31.75%。就目前的使用情况而言,利用移动客服端的信息传播,是相当有效的,比如社区使用飞信,将信息及时发布到居民的手机中,是极为便捷方便的,但是,这一传播方式还未被社区居民所接受。
  (三)为老人量身打造信息平台
  截至2008年底,民政部发布民政事业统计报告提出,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1095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3%,可以说我国老龄化趋势明显,2013年正式步人老龄化阶段。为老人量身打造信息平台,尤其是空巢老人,是社区服务的必要措施。目前我国大多数社区对空巢的信息登记较为准确,每逢节日或有重大信息要公布的时候会由社区工作者主动通知他们,四川德阳市陕西馆社区,还为社区居民提供场地,供老人们喝茶、下棋,进而为老人提供了获取信息的渠道。
  老年人成为信息弱势群体,他们不会发信息,不会上网,更少主动询问信息,所以唯一的办法还是动用人力,将信息传递到位,解释到位,帮助到位,才是最好的方法。
  (四)信任与认同,是信息传播的基础
  社区居民只有建立不同于陌生人的环境心理,达成强烈的心理认同感和归属感,才是社区文化发展的根本。
  笔者通过四道问题,测试居民与社区间的归属感与认同感(选项后的数字为所占比例):
  (接上状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A 政府职员很少下访民情31.25%
  B 精力有限,无暇顾及12.5%
  c 没什么事情需要接触25%
  D 没有存在感,体会不到主人翁的感觉31.25%
  这四组数据充分说明一个问题,基层社区与群众交流沟通不畅。我国政府一方面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但往往上热下凉。造成上述现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社区与居民间的沟通不够,自改革开放以来,权利层层下放,权利到达社区,由原先的居民自治组织,逐渐模糊成为基层政府性质,社区工作者甚至把管理充当了服务,居民享受不到温暖,自然无法与之亲近,遇到不明白的政策几乎不主动询问的竟然达到81.25%的比重,实际在一些社会发展之后的地区,情况还要严重,这种社区关系令人堪忧。
  1、以教育促进沟通
  这里所说教育分为两个方面,学龄教育和公民教育。
  在中国的学龄教育中,极少涉及作为公民,如何对身边信息的索取。在美国,很早就开设关于儿童的新闻信息的相关课程。笔者在上高中时,曾有过一次选举权,选举四平市人大代表,老师只是把选票发到我们的手中,并告诉我们务必要选择哪个人,而根本没有告诉我们这些人都是谁,他们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利益,提供哪些服务,身边同学对这种选举,表示厌恶。
  而社区的再教育,是为了弥补那些不懂得如何搜集信息的居民,提供给他们方法和渠道,例如社区定期为居民培训,如何使用网络查询信息。上文提到的德阳市社区,会利用电子阅览室平台,定期举行培训,教给居民如何使用QQ等软件交流信息。但大多数社区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及教育和管理没有跟上硬件的发展,导致资源浪费,软件也成为居民调侃闲聊的平台,甚至让部分居民厌恶。在国家“西部计划志愿者”项目启动下,这一情况有所好转,大学生转入基层,成为这一平台的服务者,为我国未来的信息化建设,起到了带动作用。
  一个社区,如果仅仅在技术层面达到信息化的标准,而内部达不到有机运作,那么这种信息化,是不合格的。要做好社区信息传播,必须使信息化的内外兼修,让居民及时利用信息,参与到国家的建设中。
  2、打造数据仓库,提高数据质量
  美国建立“数据仓库”早在1992年就已尘埃落定。比尔·恩门被称为“数据仓库之父”,他为数据仓库所下的定义被人们广泛接受:
  “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Su/qiect Oriented)、集成的(Integrated)、相对稳定的(Non-Volatile)、反映历史变化(TimeVariant)的数据集合,于支持管理中的决策制定。”数据的积累是社区必须掌握的重要资源,它是促使社区传播有效信息的最佳途径。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