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信息管理论文

网络冲击下的图书资料信息管理工作探讨

2016-06-17 14:4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并推动大多数行业发生了新的变革。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已经难以满足现代人对于知识获取的及时性要求。因此,必须对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创新优化。文章针对现阶段图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完善措施。

 

  一、网络冲击下图书资料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

 

  ()图书管理欠缺规范,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由于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仍然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所以相应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缺少经验,没有形成规范化和制度化,给信息化管理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即便在某些图书馆制定了一些网络信息管理制度,但是由于内容不够科学合理,或者相关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实施。除此之外,多数网络图书馆并没有制定明确的图书划分依据,在图书的归档要求和分类区分上做的不够细致,出现了诸如重复划分、疏漏划分等现象,给图书检索带来了很大阻力。

 

  ()图书管理意识淡薄,管理人员主动性差

 

  网络信息环境下的图书资料管理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需要管理人员不断的进行资料收集,扩充图书馆的藏书量。但是从现阶段的网络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图书管理人员在意识和认识存在偏差,错误的认为其职责就是单纯的对现有图书进行信息化管理,没有真正认识到自身的职责所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发挥图书管理员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导致图书馆内的信息资料得不到及时的扩充。

 

网络冲击下的图书资料信息管理工作探讨


  二、网络信息环境下加强图书资料管理的措施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增强信息服务水平

 

  图书馆工作人员是保证图书资料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关键。而多数图书馆资料管理人员的年龄结构偏大,对于现代信息管理系统的掌握程度不够熟练,因此有必要加强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提升整个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首先,提高岗位准入门槛,严格人员选拔机制。在进行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任用和选拔时,不仅要求应聘人员具备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考察其是否具有细心、耐心、热心等优秀工作品德。只有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管理人员,才能保证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序进行。其次,加强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不断强化人员的信息化水平。我国传统图书资料管理工作都是采用人工式管理,多数管理人员在长期的工作环境中养成了定式思维,很难主动接受和学习信息化技术。因此,图书馆管理人员要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信息技术培训,帮助图书馆基层人员熟悉各种电子设备的使用、操作,了解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同时,聘请专业讲师对管理工作者进行知识讲座、短期培训,提升管理团队的信息服务水平。

 

  ()加强馆间信息交流,实现图书实时共享

 

  网络信息环境下,图书馆之间能够实现资源和信息的交流与共享,这对于整合有限的图书资源、提高图书利用效率有重要作用。通过网络信息互联,图书馆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查询其他图书馆的馆藏,并利用互联网实现文献、资料的实时传播。我国各省市的图书馆虽然数量较多,图书储量也相对丰富,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珍贵的书籍资料还是无法得到大量的印刷和出版,尤其是一些年代较为久远的手稿文件,这就严重影响了图书资料的研究和利用价值。而通过构建网络信息化系统,一方面可以将珍贵的图书、资料、文献以电子形式展现出来,供读者阅读、浏览和下载;另一方面也也扩大了图书的受众面,一份电子版的图书可以供几千甚至上万人同时阅览,避免出现资料借阅困难的尴尬局面。

 

  ()加快数据库建设,促使管理数字化

 

  数据库是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各个环节中最为复杂、技术要求较高的一项工作。一方面是因为数据库建设需要大量的信息设备(诸如计算机、交换机等)作为必要支持,保证图书资料能够以数据信息的形式存储起来;另一方面是因为要想保证图书资料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只有数据库和互联网还远远不够,必须要保证数据库的标准化和统一化,这就给网络信息建设带来了较高的挑战。在图书馆建设网络信息化环境时,其硬件设施可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购买先进设备,在短时间内完成,但是软件方面(如数据库)的建设则需要长期积累才能完成。因此,这就要求图书馆进行信息环境建设时,一是要制定长远的、合理的、有机会的建设步骤,保证馆内文献、资料数据库实现数字化,提高资料的自动化建设和查阅水平。二是要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相互的行业标准,保证数据库内容的兼容性和共享性,这也是图书资料管理实现信息化的目的所在。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从功能属性上看,图书馆具有一定的社会公共服务性,在便民利民、丰富群众精神世界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因此,图书资料管理的网络信息化建设理应得到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在条件允许范围内,适当的给予资金倾斜,帮助图书馆各项信息化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通过构建信息化图书管理环境,一方面提高了读者服务水平,帮助读者在最短时间内查询到所要借阅的书籍,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现代化的信息图书馆还能起到提高人们群众精神文化建设的作用,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积极的帮助作用。地方政府和社会各个企业机构应当重视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从财力、人力和物力等多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为提升图书资料管理水平尽到应有的责任。

 

  三、结语

 

  图书馆的网络化转型是一项长期且浩大的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各方努力,多措并举,优化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在此基础上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

 

  作者:王丹慧 来源:祖国 2016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