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提出“中小学 信息科技课程采用一纲多本的课程教材体系”以来, 上海出现了两套比较有影响的初中信息科技基础型 课程新教材,即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和中国地图出 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科技基础型新教材,分别为华东 师范大学版第一册、第二册,地图版一册外加练习册, 两套都含配套光盘,版次均为2008年版(以下分别简 称为华东师大版和地图版)。本文以《上海市中小学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试行稿)》和相关教材编制理论为 依据,从教材内容要点的设置、与课程标准符合度和 教材难度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分析这两套教材的编写特点,对比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一、教材内容的比较
1.教材对应的课程标准及知识点的划分
初中信息科技基础型课程标准共分四个主题,为了便于对两个版本的初中信息科技课程的内容进行比较,本文依据《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 (试行稿)》,将内容标准进行了细化,从原来的19个 内容要点细分为25个(详见表1)。
2. 教材与课程标准的符合度比较
信息科技课程的总目标是以信息素养的形成为 主线,以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通过知 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落实课程标准。本文在分析教材与课程标准的 符合度时也是以此标准为评判依据。通过对这两套 教材的整体分析和比较,可以得出两套教材在四大 主题内容要点上与课程标准的匹配情况(详见表2)。 从总体来看,华东师大版教材符合度稍低,符合度为 82%,但增加了 6个内容要点;地图版教材符合度为 92%,缺少2个内容要点,但增加了 4个内容要点。两 套教材均对课程标准进行了部分拓展,在“信息技术 基本技能”主题上都进行了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例如, 华东师大版增加了网络即时交流工具、网络存储、BBS 电子公告板、蓝牙技术媒体形式、多媒体技术的特征 等内容;地图版增加了智能ABC输入法、走近机器人、 电子邮件收发、E浏览器的设置等内容。
3. 教材具体内容的比较
第一,对于主题“信息科技基础知识”,地图版教 材都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讲解了所有的内容要点, 因而与课程标准完全符合;华东师大版教材对表1 中第1.3项没有提到,因而其符合度要小一些。第主题教材版本涉及的要点缺少的要点增加的要点符合度信息科技基础知识。
第二,对于“信息技术基本技能”主题,地图版教材都按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讲解了所有的内容要点,因而与 课程标准完全符合;华东师大版教材对表1中第2. 2 项和第2. 7项的内容没有提到,因而其符合度要小一 些。第三,对于“解决问题基本能力”主题,两套教材 都没有完全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讲解所有的内容 要点,对于表1中第3. 3项都仅是提到,未进行详细 说明;华东师大版教材对表1中第3. 7项也未提到, 因而其符合度更小一些。第四,对于“科技、社会与个 人”主题,华东师大版教材按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讲解了所有的内容要点,因而与课程标准完全符合; 地图版教材对表1中第4. 2项仅是提到,未进行详细 的说明,因而其符合度要小一些。
二、教材内容难度的比较
1.教材难度分析方法
影响课程难度的基本要素是课程深度、课程广度 和课程时间。课程深度、课程广度分别从纵向和横向 的角度反映了课程内容的结构特征和学科深度。适 当的课程深度和课程广度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 刻性和开阔性。本文借鉴学者孔凡哲的“课程难度 模型”,对教材内容难度进行比较分析。.该课程难度 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丨-扑|,其中S表示课 程深度,N表示课程难度,G表示课程广度,T表示课 程时间,|指单位时间内的课程深度,描述了课程难 度和课程深度的正比例关系,与课程时间的反比例 关系,f称为可比广度,描述了课程难度与课程广度 的正比例关系,与课程时间的反比例关系。a满足 0^ a < 1,被称为加权系数,反映了课程对于可比 深度.和可比广度f的侧重程度。
2. 两个版本教材难度的比较
第一,课程广度。课程广度是指课程内容所涉及 的范围和领域的广泛程度,可以用知识点的多少进行 量化。课程标准、华东师大版教材、地图版教材各主 题的知识点数量,可以量化成各主题课程广度(详见 下页表3)。
第二,课程深度。课程深度是指完成课程内容所 需要达到的思维深度,通过课程标准中课程行为目标 的高低去评判。描述行为目标的动词称作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通过对描述课 程目标的行为动词赋值的方式可以对课程深度进行 量化。本文按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将行为动词进行 赋值:知识类目标中的了解、指出、列举、描述赋值1, 理解、比较、检索、解释赋值2,分析、选择、学会、确定赋值3;技能类目标中的模仿、尝试、使用赋值1,应 用、运用、开发赋值2,掌握、熟练、创作赋值3;情感 类目标中的体验、感受、交流赋值1,关注、欣赏、接受 赋值2,养成、形成、保持赋值3。
结合课程广度,本文对各主题深度进行统计。例 如,课程标准中“信息科技基础知识”共5个知识点, 每个知识点分别用理解、理解、理解、了解和了解作为 行为动词,因而各知识点深度赋值分别为2、2、2、1、 1,则可计算出“信息科技基础知识”主题的课程深度 为1.6。而华东师大版教材“信息科技基础知识”主 题缺少知识点1个,因此,该主题深度可计算为1. 5。 同理可计算出其他主题及平均课程深度。两个版本 教材与课程标准的4个主题的平均课程深度分别为: 华东师大版1.98,地图版2. 05,课程标准2. 02。由 此可知,华东师大版教材总体的课程深度略低于课程 标准;地图版教材总体的课程深度略高于课程标准。
第三,课程难度对比分析。初中信息科技要求课 程设计不能过深,必须考虑课程的广度,同时课程设 计还需要保持一定深度,因而加权系数a选取0.5 左右比较适宜。如果取a =0.5,那么以上队=0. 199, N^O. 210, N2=0. 214。将课程标准、华东师大版教材和 地图版教材的绝对难度对比汇总后可知:与课程标 准相比,地图版教材课程深度、课程广度增加,在课程 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可比广度增加,绝对难度高于课 程标准;华东师大版教材课程深度降低,课程广度增 加,在课程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可比广度增加,绝对难 度略高于课程标准。
三、结论与建议
1.两套教材主要优点与特色
第一,两套新教材较好地贯彻了上海二期课改的 理念,按照“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 以灵活多样的课程内容和形式,合理设计教材内容, 较好地体现了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具体表现为科学地设计了课程内容,拓展了学科知 识,教材内容与课程标准有较高的符合度等。第二,两套教材都能以项目活动的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深入学习知识与技能,以达到能力培养的目 的;或以项目活动来实现复习、巩固和综合已学知识 与技能的目标,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 养。在项目活动设计过程中,两套教材都从学生的生 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有价值的学习情境, 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信息科技,理解信息科 技和应用信息科技。第三,德育渗透,实现育人价值。 两套教材都注重对信息社会中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 德准则的渗透。在信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有 机渗透德育,将知识技能学习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 展相互融合,能让学生体会到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重 要性。第四,学段衔接,构建知识技能序。两套教材 都不同程度地重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一贯性、连续 性和完整性。地图版教材专门开设与小学信息技能 衔接的内容;华东师大版虽然没有单独设计与小学 衔接的知识点,但是注重各单元间的知识技能相互衔 接,相互应用。两套教材都强调了知识技能的内在逻 辑,保证了知识技能的系统性。
2. 两套教材的不足与改进
除了这些优点外,两套教材还存在一些各自需要 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两套教材的知识点都没有 完全涵盖课程标准的所有内容;地图版教材部分章节 存在部分内容过于简单或者偏难的问题;华东师大版 教材中关于小学和初中信息科技衔接的内容较少;两 套教材更新周期都较长,光盘、网站等数字化资源的 开发不够,不能更好地体现学科的时代性和开放性。
3. 对两套新教材选用和使用的建议
对于华东师大版教材选用和使用的建议:华东 师大版教材涉及的知识点相对比较宽泛,各知识点难 易度适中;该套教材不仅知识性较完整,而且灵活性 较高,单元节不一定是一节课,也可以是两节课,课时 的灵活度比较髙,教师对于课程把握的余地也较大, 因而此教材更容易受到各类学校和师生的欢迎;同 时,该套教材对于硬件设施也没有过高的要求,适合 于各类学校选用。
对于地图版教材选用和使用的建议:地图版教 材学术性稍强,知识点较集中且较专业,是偏向于专 业性的教科书,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大量项目活动,将 技术融合于项目活动中,例如,一个单元由若干个活 动组成,每个活动就是一个项目,而一个单元就解决 一个软件问题,因而本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稍 高,适合于教育水平较好的学校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