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

媒介融合下网络舆情传播特征

2015-07-22 09:5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1 概述
  媒介融合首先是由美国马塞诸塞州理工大学I·浦尔教授提出的,指各种媒体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 则进一步具体阐述为 “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1]简单来讲,媒介融合将报纸、电台、电视、网络结合起来,资源共享,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再通过多种平台,传播给读者、听众、观众、网民、移动用户等。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在舆情方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2 媒介融合下的网络舆情传播特征
  2.1 媒介融合下的首发载体
  信息的传播遵循“信源→信道→信宿”的传播模式。“信源”即信息的发送者;“信道”即信息的传输通道,即通常所说的媒介;“信宿”即信息的传输目的地,即信息的接受者。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的媒介拥有丰富的资源,在以往通常是“信源”,即为信息的首发载体,但自从网络应用普及后,传统的首发载体发生了变化。据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3) 中的数据[2]统计如图1,自2011年,微博成为首发载体。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微博的发展,微博用户在不断增长,微博成为信息传播的首发载体,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媒介权力的新特征,传统的大众媒介的霸权彻底结束。
  2.2 网络媒介内容碎片化、微型化
  传统的强势媒体如电视、电台、广播、报纸等曾受到严格的监督管理,但是在全民都是麦克风的今天,传播形式受到了颠覆。各类论坛、博客、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等都成了信息传播的平台。随着3G、4G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手机的随时随地的拍摄、传输功能,使其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在诸多网络媒体中,微博的迅速崛起与发展,大大降低了信息传输的门槛,借助微博,普通民众可以就身边人、身边事发表只言片语,同时也可以关注别人所发资讯并发表相应评论,由于民众的分散性,微博传播的内容往往具有碎片化、微型化的特征。虽然微博中可能有不少虚假信息,但是,大量的碎片化、微型化的信息和某一具体主题相关联时,往往能形成一股舆论洪流。
  2.3 媒介融合下信息传输传输便捷、交互性强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3]。虽然微博的文字受到限制,但是微博可以传播图片、视频、音频等使得微博传播既迅速又具有一定的信息量。传统的媒介传播模式可为1-1,或者1-N(例如广播、传统电视等),但是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有着极其快速的传播模式。以微博为例,设A微博发送信息,A的粉丝将全部收到,另一方面若B转发了A的微博,则B的所有粉丝将收到该信息,因而微博的传播模式可概括为1-N-N模式,在转发的过程中可加入相关交互信息,使得微博传播更有动力,信息呈裂变式传播。
  媒介融合下信息的传输通道呈现多通道传输,一般是网络媒介是提供信息源,然后传统的强势媒体报纸、电台、电视等跟进,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交融传播,使整个信息呈立体化高速传播。
  2.4 网络媒介的开放性、弱控制性
  公民享有出版、言论的自由,这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以往,公民的这些权利要通过热线电话、读者来信等途径在大众传媒实现,范围是较窄的。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普通民众的表达对社会的关切之情、言论自由的诉求越来越强。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人们表达诉求越来越容易,由于网络媒体的开放性,降低了人们言论表达的门槛,人们可以自由的通过论坛、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介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当然由于网络媒体的开发性和弱控制性,部分人可能会在网络中发布一些偏激的言论,有时甚至是一些低级的人身攻击,这些都对新时代网络素养的教育提出了要求。从总体上来看,媒介的开发性和弱控制性使得人们有机会表达人们对社会问题的看法,最终必将使社会处于和谐状态。例如时下的网络反腐倡廉,人民群众拍手称快,推动了国家的政治、经济改革,为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建设减轻了阻力。
  2.5 网络媒介的娱乐性
  各类媒介在融合的过程中,竞争也在加剧,并且商业化的程度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留住受众,原来较严肃的话题也愈来愈接地气了,表现出一定的趣味性、娱乐性。
  另一方面,由于各类信息传播工具的发展,大众有了表达自己意愿的渠道,这种意愿的表达也具有娱乐性。例如“忙碌的皮鞋”,反映了大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及不满。“表哥”,“房姐”这些亲切称呼,让原本非常严肃的话题事件呈现了较强的娱乐性。“元芳,你怎么看?”,反映了大众对许多不平现象的感慨。诸如此类的各种称呼、语体、句式、段子,在社交网络、博客、微博、即时通讯工具、网站新闻的评论、BBS等网络媒介内层出不穷,娱乐化的网络舆情,一方面表现了大众对真、善、美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是大众对自身生活压力的排解以及对社会环境的情绪宣泄。[4]
  3 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
  3.1 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网络应用在信息传播中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信息有效、便捷的传播是社会进步的内在诉求,新一代数字技术、广播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各类移动终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信息的传播。媒体的表现形式也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生较大的变化,许多新的媒体将会出现,使信息的传播形式更加丰富,同时也将提高信息传播的的广度和深度。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将缩短媒体和受众之间的距离,甚至是近乎零距离传输。
  3.2 信息传播全球化,多种媒体一体化
  伴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广播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媒体融为一体。传统的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一体化,广播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一体化,计算机、电视、电话、手机、平板灯移动终端一体化。同时,媒介企业之间也将通过收购、合并等手段进行产权、营运、产品上的整合,形成规模庞大的媒体集团,多种媒体互相促销,以多样化、内容丰富的信息占据传播市场。信息的零距离传输,使得信息传播呈全球化。
  参考文献:
  [1] 媒 介融合[EB/OL]. [2014-1-20] http://baike.baidu.com/view/1107247.htm.
  [2] 喻国明.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3) [M]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21.
  [3] 向春香,陶红.微博的碎片化信息传播对“中心”的消解及其问题探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5).
  [4] 姜双林.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3(1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