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

三网融合及其物理网络的选择

2015-07-09 11:2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  】广播电视网、电信业务网与计算机网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三网融合则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最终的物理网络选择是三网融合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笔者认为:广播电视网中的有线电视网络将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在不久的将来担当起此重任。

【关键词】三网融合 物理网络 有线电视网络

ABSTRACT: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TV-Broadcast network and Computer network are the base of the modern Information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Tele-Communication techniques will result in the merger of these three networks. Which of them will be the final physical network? I believe that the CATV network, one branch of the TV-Broadcast network, will be the final choice.

[key words]the Merger of the three networks physical network CATV network

1、概述

“三网融合”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人们普遍看好信息产业广泛的市场前景,各地政府和国内外有关企业也都跃跃欲试。那么,“三网融合”目前的现状究竟如何?在中国实现“三网融合”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三网”各自的技术特点是什么?哪个才是三网融合后物理网络的最终选择?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拟对“三网融合”走过的历程、目前的现状及其最终物理网络的选择作一些探讨和分析。

2、“三网融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所谓的“三网”,是指电信业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但这并不是在物理概念上的分割,而是在业务上的分割。实际的网络(即物理网络)其实只有通信网和广播电视网,其名称也是因模拟领域业务和技术相关而形成的。因为在模拟领域,不同的业务对传输方法有不同的要求,因而形成不同的网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三网”都是模拟传输的产物。在数字领域,所有的语言、文字、图片和图像等信息都是以“0”和“1”的数字信号出现,因此对数字网来说不存在几个网的问题,多个业务网完全可以共存于一个物理网中。信源的数字化导致了信息的汇聚,进而导致了三网的融合。

所谓“三网融合”,指的是将计算机网、电话网和电视网有机地融合起来,以降低总的成本投入,方便人们的使用,提高效率,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知道,技术进步总是从一个方向、一个领域或一种装置上逐步取得突破的,而人类对技术的需求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而且是全方位的,这就是“三网融合”的原始驱动力。“三网融合”正逐渐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机会。尤其是在二十世纪末,这一领域已经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外国的大型计算机企业,如微软、索尼等公司,已经把“三网融合”作为其今后发展的业务重点而加以大力推进。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微软“维纳斯”计划就是瞄准了这一市场。就国内而言,北京、上海、青岛、重庆、江西等省市已经在开展这方面的探索,如上海广电集团研制的“SGIT三网合一”多媒体信息网络系统,就准备在在其公司开发的居民住宅小区进行试运行;而重庆华信高技术公司日前则声称其成功地开发了“三网合一”的HFC用户接入系统,能够利用有线电视网并行传输电视、电话和计算机信息;中信国安、海信电器等上市公司也已经在这一领域迈出了扎实的一步。总的说来,国内已有不少地方和企业瞄准了“三网合一”广阔的市场前景,准备或已经实施其抢占滩头的战略计划。但就目前而言,他们之中大多数还处于投入阶段,现阶段还没有收到显着的效益,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国内、国外有远见的企业已经在悄悄瓜分这一市场,星星之火将在不久的将来将演成燎原之势。

纵观世界IT产业,自康柏和Digital之间的“世界购并”后,1998年6月全球的第二大电信公司枣北方电信以91亿美元收购了全球的第三大计算机网络公司枣贝网,标志着业务融合的屏障开始大片拆除,一个大范围的电信产业和计算机产业走向统一的浪潮即将来到。全新的企业形象将引出全新的产业格局。就国内而言,信息产业部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产业格局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我国的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是否能马上合并成一个统一的网络呢?由于长期的地方经济保护主义和传统经济模式的影响,加上电信和广播电视网本身技术层面及经营模式上的差别,要在我国实现三网融合,仍存在着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三网的发展和数字化的实现,都是在原有业务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兼容的问题。如IP网近年来以惊人的摩尔速度发展,千兆路由器已进入实用阶段。但其IP协议是由互联网业务发展而来的,主要适用于小容量非实时业务,因此在用于大容量的广播电视时,大容量广播电视实时传输和质量控制方面仍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同时,经济可行性问题也非常突出。据有关资料统计,截止到1999年,我国互联网出口不足80Mbps,而上网用户已达140万户,占用通道平均5714bps,若考虑少数大容量用户,一般用户远小于这个数字,但来自每个用户的收益远远超过相应的有线电视,要在IP网上挤出几百兆来实现电视的接入是不可能的。同样,也很难要求在使用300-3400Hz带宽已经实现可观收入的情况下用原有通信网来实现电视的接入。有线广播电视网的业务是由其性质所决定的,主要是传播党、政府、人民需要的广播电视信息。当然,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开发多功能业务。但想在网上完全取代固定电话公司的话音业务也是不现实的。因此,目前在一个网络中实现三种业务的三网合一是不现实的。这也是业界为什么逐步用“三网融合”取代“三网合一”的提法的主要原因。三网只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以原有业务为主,逐步开展其他网络业务,并引入适度的竞争,才能推进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并进而逐步走向三网融合。

3、三网各自的技术特点及简要分析

电信业务网电信业务网是以电话网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目前信息到户主要是双绞线,通过交换机与骨干网相连。电话网是最早进行数字化的,传输方式逐步向光纤到户发展,传输协议从准同步体系(PDH)到同步体系(SDH)进而到非同步转移模式(ATM)发展,但由于发展的不平衡,尚不能做到全网传输和交换的数字化。虽然有非对称用户环路(ADSL)和高速用户环路(VDSL)等方式,速率可以从几Mbps到几十Mbps,但整个网络的流通能力受到双绞线传输容量这一瓶颈的抑制。目前电话双绞线上网的主流频率为56K,其物理极限为64K,潜力非常有限。这将是电信业务网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计算机网 计算机网络初期主要是局域网,远程网是在国际互联网大规模发展后才迅速进入平常百姓家庭的,目前主要依赖于电信网,因此同样受到到户双绞线传输容量和CABLE MODEM速度的限制,但其互联网协议众多的优越性正在被其他网络所采用。

广播电视网 我国的广播电视网络是全国最大的公众信息网络,由于其带宽比电话要宽得多,因而其网络具有一定优势。特别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广播电视网的后起之秀枣有线电视网,具有网络技术设备先进、光缆为主干线;贯通全国和各省市首府及其大部分的城镇;宽带双向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入户的优点;与电话接入方式相比,其传输的带宽约为电话线的一万倍,而且在有线电视的同一根同轴电缆上,利用频分技术,可以同时看电视、打电话、上计算机网,且互不干扰。而不象电信网接入时会出现不能同时上计算机网和打电话的现象。目前有线电视网已拥有用户终端数7700万户,是世界上用户规模最大的有线电视网络。但由于其发展不平衡,全国各地网络分配网带宽不一,使用器材离散性大等诸多原因,因而也只有在对现有网络进行不同程度的升级改造之后,才有进一步拓展广播电视业务以外的其它增值业务的可能。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三网在技术上各有长短,但有线电视网既可同时支持模拟业务和数字业务,又拥有丰富的带宽资源和广泛的受众资源,在适应性和可改造性方面,都占有一定的优势。在三网逐渐走向融合的大前提下,及早确定最终的物理网络,将避免重复低效的投资,有利于我国信息业的长远发展。我个人认为,无论是从技术角度还是从经济实用角度出发,广播电视网络中的有线电视网都将是三网融合之物理网络的最佳选择。

4、国内有线电视网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我国信息化基础建设的目标是“一个平台,三个网”。 要想把有线电视网建成三网融合的基本物理网络,则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有线电视网的传输平台问题。1996年初,广电部拟制了全国有线广播电视网联网规划。这个规划的要点是:部、省级干线网以光缆联网,通过SDH、2.5G(16XSTM-1,每个STM-1为155Mbps),采用MPEG-Ⅱ数字压缩技术,接入网为宽带750MHz或860MHz单向或双向光缆同轴混合网(HFC),在传输功能上分别以广电节目为主的A平台和以数据传输为主的B平台。对于广播电视光纤网传输平台的选型,国内的专家持有不同的观点,但归结起来,主要是以下两种:一种是在干线光纤采用SDH体系的基础上,以视频、语音节目为主的技术模型,宜采用技术较成熟的ATM模型,即以ATM+SDH构架主干网。如浙江省的光纤干线网就是基于SDH的ATM光纤骨干网,开通了二个STM-1,其中一个用于视频及语音业务,另一个用于数据传输,目前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又如南京有线电视台、青岛有线电视台已建成了ATM主干传输网,广东有线电视台建成了以SDH为平台的主干传输网;另一种观点认为:基于SDH的ATM模型,结构复杂,造价高,主张采用基于光纤网上的千兆比交换路由器,也就是以包交换为基础的IP平台。由于其传输距离不受限制,可以实现网络间无缝连接以及造价极低等优点,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青睐。据报道,国际电信联盟ITU-T有关专家已经举行了数次会晤,逐步调整战略,规范、制定新的IP标准。我国的北京有线电视台已经制订了宽带IP骨干网的实验计划,北京丰台区有线电视台率先开通了全国第一个IP先导网与ISN网络平台(IPISN),网上的部分业务已进入了运行。总的来说,这两种观点究竟哪种更适合中国的国情,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和更多的实践来验证。目前还难以断言。

二是网上业务如何开展的问题。 有线电视网可开展的业务能力,取决于干线网及接入网的综合技术特性,当然也受制于我国的行业经营体制。如何发挥网络的优势,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信息化服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有线电视网的主功能考虑,广播电视的传输仍然是主要业务,但它应是广义上的广播电视,即除了常规的广播电视节目外,还应包含电视点播(VOD)或准视频点播业务(NVOD),远程电视教育,远程医疗和保健电视节目,电视会议、电视电话、电视购物或电视商务等。随着有线电视网络的规模化,还可开展其它增值业务,如广播电视系统内的业务交流及有线电视用户的内部服务电话、政务信息的传递,Internet的接入,各行各业数据流的双向传递等。怎样积极开拓这些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的课题。

三是体制上存在的问题。1999年2月,我国政府决定将中国电信一分四(即将中国电信分为固定电话公司、移动通信公司、寻呼通信公司、卫星通信公司)。中国电信的率先改革,必将大大推进我国广电系统的改革步伐。据悉,广电总局已向国务院提交报告,准备成立中国有线电视网络集团公司,广电总局网络中心计划投入30亿人民币用于全国联网。各省市也紧锣密鼓地实施行政区域性联网。可以说,全国大联网在不远的将来即可实现。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全国的有线电视网建立一个以条为主、以块为辅的管理体制势在必行,将干线网与接入网业务分开经营,引入相对分工、适度竞争的机制。另外,应正确处理网与台的关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有线电视台应该和用户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分工不分家、分营不分离,这样才有利于喉舌作用的更好发挥,有利于有线电视台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迅速发展中的中国有线电视产业和技术 北京 计算机世界,1997/12(总第22期)

2 有线电视网潜力巨大 索传军 北京 计算机世界 1998/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