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对农业的信息化实现发挥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我国农业信息化网络建设已经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就存在的问题着重论述了政府在自己的职能范围内,针对农业信息化网络建设应该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政府;农业信息化;网络建设;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信息化被提到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位置,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对信息化工作的高度重视。而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信息化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强大引擎。在此,本文作者仅从政府职能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政府在自己的职能范围内,针对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应该发挥的作用。
1 我国农业信息化网络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实施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项目,经历了研究探索(1990- 1996)、试验示范(1996- 1998) 和应用推广(1998- 2004) 三个历史阶段,累计投入项目资金近亿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80 %左右的地级和40%县级农业部门都建立了局域网,80%乡镇信息服务站拥有计算机并可实现联网。通过多年的努力,覆盖省、地、县、乡的农业信息化网络已经初具规模。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涉农网站突破1万大关,农村网民达到3700万人。WWw.133229.COm同时,我国初步建成了一批专业性较强的数据库,实现了农业信息的整合和共享。
尽管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总的来说,我国农业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农业信息资源分散,缺乏统一部署和协调。我国农业网站尽管体系已经建立,基本覆盖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各个方面,但占全国网站总数的比例偏小。同时,农业信息服务站点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而且关联性较差,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即使是在一个地方的农业信息内容服务网站,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也分别属于不同的农业部门、农业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相互之间没有交叉。因此,我国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呈现出布局分散,缺乏横向交流沟通的特点。
(2)有效资源不足,农业信息内容重复,假信息时有发生。除了一些有影响的国家级和省级网站外,一些地方性的网站建设水平还不够高,一家有的内容多家都有,甚至栏目的设置也都差不多。在内容上宣传本地农业、为领导服务的信息较多,而指导经营者生产营销、真正适用于农业的信息太少;反映现象的信息较多,分析、协助领导宏观决策和经营者微观决策的信息较少。同时,信息的发展往往伴随着垃圾信息甚至虚假信息的出现,农民对信息的判断性不强,一条虚假、无实用价值的信息可能会害得农民一年的劳动血本无归。更为严重的是,农民因此可能患上了“信息恐惧症”,对所有致富信息都持怀疑态度,对今后的信息化推进带来观念上的障碍。
(3)农业信息时效性差。信息对时效性的要求比较强,而目前农业网站过时的信息较多,缺乏第一手信息和第一时刻发表的信息,不能实现信息的及时更新,网站提供的信息不完整、不准确,信息内容单调,用户得不到有效的信息,重复访问率和页面点击率低。据有关部门统计,更新频率高于每周更新的农业信息网站所占比例还不到一半。
(4)农业信息形式单一。农民对信息形式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例如很多农业种植养殖技能,需要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进行讲解和演示。而目前农业网站页面静态的多、动态的少,缺少网站导航。信息规范化、标准化程度差,站点不够生动,缺乏个性和专业特色。数据库大多是文本型的,以文献为主,涉及的领域也比较狭窄,多媒体信息和全文数据库更少。信息开放性和共享程度低,数据库的利用率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此外,农民不仅有了解外界信息的需求,还有把自己信息发布出去的需求。因此,要满足农民多样化、互动的信息需求,就需要有宽带互动的接入网络。
(5)农业信息推广体系建设不完善。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为农户提供信息服务的较完善的服务体系,很多地区的农业信息网还没有延伸到乡级,即使延伸到乡级的,信息却很难进村入户。农民信息的来源还主要是依靠广播、收音机、电视、电话和邻里传播。如果农业信息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造成农业信息网络呈“空壳化”状况。同时,基层信息服务人员整体素质普遍不高,因此,农民急需一个健全、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使农民较好的找到农业信息、使用农业信息。
(6)农民的综合素质和信息意识较差。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和文化比较落后,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直接限制了农民对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和对信息分析利用能力。农民的信息意识呈现出一定封闭性,对网络信息这种新生事物持怀疑和不信任态度,认识不到信息的巨大作用,缺乏应用信息的积极性。
2 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为农业信息化的网络建设保驾护航
信息通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行业,具有广泛的渗透性、辐射性和倍增性效应,尤其是近年来互联网蓬勃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对于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政府应从各个方面加大对农业信息化网络建设的支持和引导,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和作用。
(1)通过制度化建设,推动各级农业部门、农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信息资源开放,从而改变信息重复采集、分割拥有、垄断使用和低效开发的局面。高价值的信息资源是靠政府和涉农部门支撑,而农业信息服务的提供,则需要专业公司通过商业手段来运作。在农业信息化发展初期,主要是依靠政府投入。目前,信息内容建设已经逐步过渡到社会各方围绕内容平台共同建设开发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整合,不仅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将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要推动农业信息服务的长期持续发展,信息内容平台的建造者一方面要加大合作力度,协调各方开放资源,通过整合向农民提供高度实用的信息。
(2)政府要加大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信息化的落实,没有坚实的基础设施作为铺垫,无异于天方夜谭。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之一,也是完善农业信息化服务网络的最重要环节,是分析、处理以及快速传播各类信息的必备条件。它包括硬件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其中硬件建设首要的是加快各种信息传输网络的建设,同时提高计算机的普及率,力争尽快解决“最后一公里入户问题”。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应结合农村、农民的需求和习惯,逐渐探索一个便捷、廉价、实用的信息“进村入户”途径。软件建设是指建立内容全面的农业信息网络数据库,包括图像数据、文本数据、空间数据、分析数据等;此外,还包括研制开发各种网络应用软件,以及推广各种实用技术的多媒体光盘等。
(3)引入网络运营商和it企业,加大对农业网络的支持。充分利用电信运营商的资源,将宽带光纤通到遍布村镇的每个信息化站点上,各个信息化站点再通过短信平台和呼叫中心,利用无线通信网连接到每一个农户。同时,引进不同的it企业,有效利用他们在其他领域的成熟经验和市场资源,进行软件设备等信息技术体系开发。
(4)加强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丰富、共享的信息资源是农业信息技术的关键。我们应该大力挖掘信息资源,不断更新和扩展数据库质量,使农业数据库成为一个涵盖农业及相关的各个领域的信息资源,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需要。同时数据应保持动态得更新,以保证其时效性和快捷性。这就要求政府重视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加大农业科研经费,积极引导各科研单位以及农业信息服务机构,使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参与农业数据库的建设,加大现有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力度,推动我国农业数据库建设。
(5)大力培养农业信息人才。建立一支能够完成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应用、开发以及能把握市场脉搏的农村信息工作队伍。一方面,各科研单位、教育部门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引进信息科技人才,实施人才跨越式发展策略。同时也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再培训,对他们进行计算机知识与网络知识的系统培训,进一步提高农业信息人员素质。
(6)提高农民素质,造就有文化、懂信息的新型农民。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并着重培养农民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和信息意识。同时要大力提高农民信息素质能力,让他们具有信息收集、信息应用、信息辨别和信息反馈的意识和能力。即启发和培育农户的信息需求,激发农民参与农业信息化的热情,使农民主动利用信息服务,选择适销农产品,占领市场,提高收入。
参考文献
[1]曾晓娟,丁超英,文红霞,张广平. 探讨实现农业信息化的有效途径[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2) .
[2]方家平.“一号文件”推进农业信息化[j]. 中国信息界,2006,(6).
[3]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发布.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
[4]林善浪,张国.中国农业发展问题报告:问题、现状、挑战、对策[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5]牛文娟,周玉芝. 我国农业信息化服务的发展与前景[j ] .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3):53255.[6]刘靖苏,许文娟,赵爱雪. 我国农业信息化网络服务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 农业经济,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