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院校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作为其中重要的计算机人才出口专业,中职院校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教学改革需要进行深化改革,以符合当前的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需求。本文针对如何在中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进行深化研究。
随着《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不断推广深入,中职院校的教育制度不断改革。中职院校如何调整自身的教育策略,做出符合当前市场需求技术型人才的选择,这就需要中职院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做出符合当前时代背景的教学改进。如何在中职院校中培养符合当前社会要求的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本文就如何在中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进行深化研究提出几点看法,仅供交流学习。
一、中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现状
中职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是建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之上的学校,目的是培养大量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这要求中职院校在进行高中程度知识的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教育。但在实际的中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
(一)教师实际应用经验不足,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际应用相脱节
中职院校的教师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实际应用经验不足。不了解当前社会对网络技术型人才技能的需求状况,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的知识与技能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对网络专业毕业生的技能需求。例如,在网站开发这门课程中,教师教授的内容也许还停留在使用ASP网站编程语言来编写开发网站,但是在目前网站开发的实际应用中,ASP由于代码简单容易使网站受攻击已很少使用甚至不用,这就导致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知识与社会应用脱节。这样的不足在网络专业教学的其他很多科目都存在。
(二)师生教与学的恶性循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不能保证每一次的课程内容都能够详细、生动有效地讲解;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调整教学的进度,调整教学方法及内容;课后由于工作繁锁,实训条件受限,无法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实践与巩固;同时网络学科的知识对于大部分中职生来说是有相当难度的。基于以上因素,学生学不到知识后便出现厌学情绪。这样循环下来,就会出现一种现象:学生学不会,教师不愿教。久而久之,便形成教学上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到师生教与学的质量。
(三)学生的基础相差悬殊
中职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参差不齐,教师难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进行因材施教,徒增了教学的难度。有的中职生在入学阶段对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仅仅停留在上网冲浪、打游戏等上,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几乎是一片空白;有的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操作;有的已经具备了相当程度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四) 教学实训环境不完善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更偏向于实际的操作应用。然而,能够拥有良好的网络实训资源用于开展实训教学的中职院校较少。网络设备的价格昂贵,损耗大,维护难,导致大部分的中职院校无法大规模地投入资金建设网络实训基地。没有实训环境的支持,学生学习了专业理论知识之后,只能通过一些模拟软件去进行实际操作的模拟应用,甚至于“纸上谈兵”,专业理论知识无法进行实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改进措施
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上的应用学科,实践性很强。如何针对中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存在的现状,培养出符合当前社会要求的高素质网络技术型人才,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提高教师网络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对专业知识熟练驾驭的同时还必须要拥有符合企业需求的网络技术实践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合理规划、结合实际应用需求展开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适应不断推陈出新的计算机软件应用及企业对技术的更新需求,还要时刻关注行业上的技术升级与信息更新,做到教学上的“与时俱进”。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下企业实践、专业培训或为教师提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知识讲座,让教师了解并掌握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并将其引用到课堂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网络专业教学上出现的“学生学不会,教师不愿教”的恶性循环现象不能单纯地把责任归于学生,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之一,是掌控课堂的主导者,教师能否成功的完成每一次教学任务,是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好每一个环节,并在课堂中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共同完成的。归根结底,还是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结合课程的特点,根据当今中职生的特点,研究出适合中职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才能突破网络专业教学的瓶颈。例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都是当前提倡的几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教师必须结合学科进度,多采用这些新的教学方法甚至基于它们再创新,达到提高教学质量。
(三)针对学生特点,实现分层次教学
不同的学生基础相差悬殊,合理的进行分层次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学科知识结构要分层次。在计算机网络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做到由简入难,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例如,在《企业网络搭建》课程中,首先通过简单的制作网线,向学生讲明局域网的网络设备如何连接;连接后,为了实现网络的通路,需要通过各个网络设备的配置,进而学习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当网络出现不通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进而对网络常见故障进行分析等,层层递进式教学,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又能让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点。
2.对学生群体要分层次。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不一样,教师在布置实训任务的时候就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水平,分层次的布置实践操作练习。针对基础弱的学生布置简单的基础练习;针对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要求他们在完成基础练习之外,增加拓展练习。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功课可做,把自己的能力最大化发挥。同时可采取分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教师课堂布置的实训任务,教师可针对组员的优缺点,分配每个组员应该负责的内容,使人员的分工得以优化,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完善教学实训环境的建设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了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也需要实训环境的支持,用于开展实训练习。
首先,是计算机网络机房的升级与完善。中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体系当中,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操作是主要内容。而如今应用软件的升级更新速度非常快,如果机房电脑设备落后甚至老化,则会影响教学实训的开展。其次,是网络设备的完善。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网络设备的连接与配置。这需要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PC机等网络设备的支持,才能真正实现网络技术应用教学,而不仅是停留在模拟软件的使用上。
各中职院校应当根据学校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适时引进新的计算机教学设备及网络实验设备,逐步完善网络教学实训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操作条件,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与技术的掌握和学习。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国家对素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需要中职院校针对现有的教学方针、教学手段、师资力量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改进。同时,在中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改进过程中,教师应当以现阶段社会所需求的网络专业技术型人才为导向,以学生为本,进行教学创新,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收专业知识内容,学以致用。
【作者简介】黎枫(1982- ),女,广西玉林人,广西华侨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