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

WEB2.0时代图书馆的价值

2015-12-18 11:5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充分利用2.0技术带来的共享共建特性,促进传统图书馆服务跟上时代进步,让先进技术与传统优势互为补充,最大程度发挥公共图书馆价值,日益成为业界探讨和实践的热点。图书馆存在的必要性,馆际交流、资源共享等问题也成为研讨重点。

关键词:WEB2.0;网络环境;传统图书馆;发展趋势

1. WEB2.0技术与应用

1.1什么是WEB2.0?

  World Wide Web,简称WWW,是英国人TimBerners-Lee 1989年在欧洲共同体的一个大型科研机构任职时发明的。通过WEB,互联网上的资源,可以在一个网页里比较直观的表示出来;而且资源之间,在网页上可以链来链去。因为一本书有统一的书号和书名,两个不同的互联网服务(如Amazon 和当地图书馆数据库检索)可以公享数据,这就给用户提供了全新服务,这也符合人们能偷懒就偷懒的本性。

  Google的成功就说明了这一点。 Google有个Page Rank技术,将网页之间互相链接的关系,用来做结果排序的一个依据,变相利用了网页制作人的判断力。想一想网页的制作者们,从数量来说,比纯浏览者的数量小得多。但Google就这一个革新,用上了网页的制作者的一部份力量,已将其推上了互联网的顶峰。

  所以互联网下一步,是要让所有的人都忙起来,全民织网,然后用软件,机器的力量使这些信息更容易被需要的人找到和浏览。如果说WEB1.0是以数据为核心的网,那WEB2.0就是以人为出发点的互联网。Web2.0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消费者(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比如博客(BLOG)、RSS、百科全书(Wiki)、网摘 、社会网络(SNS)、P2P、即时信息(IM)等 。

1.2 WEB2.0比1.0更适宜知识共享

  从知识生产的角度看,WEB1.0的任务,是将以前没有放在网上的人类知识,通过商业的力量,放到网上去。WEB2.0的任务是,将这些知识,通过每个用户的浏览求知的力量,协作工作,把知识有机的组织起来,在这个过程中继续将知识深化,并产生新的思想火花。

  从内容产生者角度看,WEB1.0是商业公司为主体把内容往网上搬,而WEB2.0则是以用户为主,以简便随意方式,通过blog/podcasting 方式把新内容搬上网。

  从交互性看,WEB1.0是网站对用户为主;WEB2.0是以P2P为主。

  从技术上看,WEB客户端化,工作效率越来越高。比如像Ajax技术, GoogleMAP/Gmail里面用得出神入化。

  WEB2.0鼓励用户用最方便的办法发布内容(blog/podcasting),但是通过用户自发的(blog)或者系统自动以人为核心(SNS)的互相链接给这些看似凌乱的内容提供索引。 因为这些线索是用户自己提供,更符合用户使用感受。互联网逐渐从以关键字为核心的组织方式和阅读方式,到以互联网用户的个人portal(SNS)为线索,或以个人的思想脉络(blog/rss)为线索的阅读方式。WEB2.0强调用户之间的协作,WIKI是个典型例子。从这个角度看,互联网正变得更有序,每个用户都在贡献:要么贡献内容,要么贡献内容的次序。

  所以,在2.0时代,用户在互联网上的作用越来越大;他们贡献内容,传播内容,而且提供了这些内容之间的链接关系和浏览路径。在SNS里,内容以用户为核心来组织。WEB2.0是以用户为核心的互联网,提供更方便用户织网的工具,鼓励提供内容。根据用户在互联网上留下的痕迹,组织浏览的线索,提供相关的服务,给用户创造新的价值,给整个互联网产生新的价值,才是WEB2.0商业之道。

1.3 WEB2.0促进了“宅居”的生活方式

  网络普及带动了网上经济的发展,如网络销售、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等。今天,买卖双方可以在不见面的情况下迅速达成交易,而且由于卖方省去了门店使成本更低廉,从而可以低于市场价的优惠价格卖给客户;买方也省去了到店家逐一比较选购的精力,足不出户便能在网上对众多卖家进行比对,包括买家评价、卖家商品报价与服务等内容,节省交通费用又能降低精力消耗。所以,网络销售、网上购物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购物如此,学习也一样,如基于网络的E-Learning正被广大学习爱好者广泛接受。从在线学习到下载课件后离线学习,人们坐在家里,便可傲游知识的海洋。当然,还有百度知道、WIKI百科、Google搜索等手段,都能让大众迅速查到自己需要的答案。

  电子读物的产生,对传统印刷形成了不小的冲击。从网上各类电子杂志、邮件新闻,到电子书、手机报,人们利用网络、移动电话,便能轻松阅读、及时了解国内外新闻,既经济有快捷。避免了购买图书的昂贵代价、沉重的携带负担,这对于目前人们流动性大、频繁搬家等生活方式,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从衣食、娱乐到学习,2.0技术都给人们带来了革命性变革,颠覆了人们传统的消费与生活习惯。无论是经营模式还是服务方式,提供服务的商家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做出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改变。 

1.4读者生活方式的改变促进图书馆服务思想的转变

  2.0技术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生活方式的变革,在思想意识领域,正发挥深刻的作用。作为面向公众,提供知识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必须充分意识到现代技术对人们生活与学习方式的影响,并结合自身海量知识宝库的资源优势,发挥2.0技术特长,使双方优势很好的融合,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使图书馆在今后的发展上转变思路,聚焦资源实现现代服务手段与传统图书内容的有机结合。

2. WEB2.0时代公共图书馆的价值

  虽然2.0技术促进了人们网络阅读习惯的逐渐形成,但目前印刷型文献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在不断增加,显然纸质文献仍然充满活力。尽管如此,网络的发展趋势必定对传统公共图书馆有深远的影响和冲击。因此,传统图书馆必须明确自己身处信息时代中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归结起来,网络环境中公共图书馆在以下方面可以体现自身价值。

2.1办馆思想由封闭走向开放和创新,形成大图书馆观

  在传统图书馆中,馆本位和书本位的观念一直占主导地位,只追求单个图书馆馆藏书体系的完整和系统,以期自给自足的满足读者各种需求。网络环境中,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被引入图书馆界,开阔了图书馆人的视野和思维,人们逐渐形成了信息价值观,使利用信息成为信息社会人们的自觉行为;形成大图书馆观,逐渐认识到图书馆的协作化与网络化迫在眉睫,各馆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但在信息交流活动中却应成为不可分割的 联合体;具备了开发意识,认识到应该通过对信息资源的重组、整合和分层次加工,使之成为高质量、高水平、高智能含量的信息产品;具备了开放意识,认识到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馆内外的一切资源(纸本、电子版、网络信息)提供服务,服务对象既包括到馆读者,也包括网上用户;具备了创新意识,认识到图书馆应该不断创造新的服务方法和服务形式,为用户提供新颖的信息服务。

2.2图书馆馆藏由自成体系向共建共享转变

  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对象以纸质文献为主,各馆自成体系的发展一馆馆藏,盲目追求“大而全、小而全”,文献册数是衡量图书馆办馆水平的重要标准。网络环境改变了馆藏结构,图书馆的馆藏既包括纸质文献,又包括电子文献;既包括本馆现实馆藏,又包括虚拟馆藏。网络环境也使图书馆拓宽了采集渠道,图书馆不仅通过购买、交换、受赠等途径获取文献,还通过网络进行网上采购,或获取信息资源的网络使用权。图书馆间还可以借助网络进行文献采购的分工与合作,避免重复和遗漏,形成一个相互协调、互补优化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在网络环境中,图书馆的评价标准也得到修正,图书馆信息资源质量评价不仅要看现实馆藏,还要看通过网络存取全世界信息资源的能力。

2.3图书馆信息组织走向高效化、数字化、自动化和深层化

  传统图书馆的信息组织活动基本是在手工操作或机械操作的情况下进行,每个图书馆几乎都要重复分类、编目工作,而且对信息内容的揭示也极为浅显。网络环境首先促进了信息组织的高效化,先进设备的应用和多馆联合作业的模式,达到了一次输入多种输出、一馆输入多馆享用的效果。网络环境促进了信息组织的数字化,可将各种形式的信息(如纸质的、微缩的、声像的)数字化后提供上网,也可组织较大型的数据库管理等。网络环境促进了信息组织的自动化,图书馆信息组织的技术标准和性能指标向国际靠拢,自动分类和抽词技术、自然语言检索等大大解放了人力。网络环境也促进了信息组织的深层化,采用数据仓库、超文本、多媒体等技术,可以方便的按全文、专题、信息单元等形式组织信息。

2.4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向远程化、多样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基本上是坐等读者上门,对外开放的时间多有一定限制,为读者提供的文献以本馆馆藏为主,多是整本书刊,而且因复本不足常发生拒借现象,服务项目以借阅为主。网络环境拓宽了服务范围,服务由馆内向远程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服务形式的多样化,在网上可开展联机目录查询、馆际互借、光盘远程检索、远程登录、专题讨论或者电子论坛、布告栏、信息检索、电子邮件、网上咨询、预约登记、用户点播、远程电视会议、图文信息等服务项目。网络环境还促进了服务模式的变化,在网络环境下信息创造、检索和使用的界限将逐渐模糊,提供珍贵文献和智能服务将成为重点,个性化服务、特色化服务、网络信息导航服务和用户培训会受到重视。

2.5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树立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开放观。

  传统图书馆基本处于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状态,图书馆与其他信息机构及整个社会信息源未建立起紧密联系,图书馆之间的协作也缺乏实质性内容。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之间在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促进了图书馆事业整体水平的提高。网络环境也促进了图书馆与信息机构、网络开发商等所有与信息有关的社会机构的合作,这些合作包括地区的、国家的和国际的。鉴于网络环境对图书馆的影响越来越大,公共图书馆应该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树立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开放观。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信息的社会化使得任何系统都不可能封闭孤立的存在。图书馆也不例外,只有树立全面的开放观念,才能发挥效益,展示作用。只有面向世界,走向世界,善于学习他国、他馆的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才能不断提高,不断发展。传统图书馆由于受到体制的影响,各图书馆间相对独立,即使是同系统间的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也比较困难,更不用说跨系统间的相互开放。现代的开放观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间的相互开放有了真正实现的可能。

  图书馆的相互开放可在几个层面上展开:地域内图书馆间的相互开放;系统间图书馆的相互开放;国际间的图书馆相互开放。开放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互利互惠。开放的手段则可以是多样化的。首先,应以开放的观念培养、引进和利用开放型人才。其次,各种业务技术上的开放合作可以更好的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提高效益。再次,随着图书馆社会化的推进,各图书馆也非常重视举办一些大型的活动,如一年一度的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大型展览会、报告会等活动,以实现互惠互利、资源共享。

  

  综上所述,网络的发展在技术上为公众提供了更便捷的阅读和获取信息的方式,与此同时实体图书馆将会更加突显其对公众人文精神的构建、阅读习惯的培育、乃至对知识、对未知的探寻精神的培养作用。而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将是印刷型资源与数字资源共存,传统单一服务与数字型多元化服务并存,载体多样化、馆际开放化将形成21世纪图书馆新的模式。这种模式比较符合我国图书馆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客观需要,既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印刷型书刊等资源,又可以将有限的资金合理分配,有步骤地进行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在图书馆未来的发展中,将会是数字图书馆与实体图书馆的融合发展,为公众的精神生活,科学研究的发展提供力量。

    

参考文献: 

. IFLA Journal: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 2008. 34(3):266-279)

[5] Gary Strong (2001) Flushing library:A year of success. In: Library buildings in a changing environmen[J]t; ed. By M.F. Bisbroukm. Proceeding of the Eleventh Seminar of the IFLA Section on Buildings and Equipment in Shanghai, China: August 14-18, 1999. Muenchen: Saur pp.125-139.

[6]. Zapatos,2000,The San Antonio Public Library. In: Building libraries for the 21st Centry: The shape of information[J]; ed. By T.D.Webb. North Carolina and London: McFarland and Company, pp. 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