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

网络传播话语权行使现状分析

2015-11-07 10:3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本文在分析BBS和博客、微博两种互联网上应用比较广泛的方式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目前网络传播话语权行使的现状,以期对以后如何促进网络话语权合理行使有所借鉴。

关键词:话语权;BBS;博客;微博
  互联网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出现到二十一世纪普及,已经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0年7月15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截止到2010年6月,网民数已增至4.2亿人,1可以看出网络传播作为一种新型传播方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在这样一个泛话语权的背景下,如何引导话语权的充分和正确行使,引起了专家和学者的注意。
  1信息网络传播话语权概念
  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并为其他团体所认识的过程。通俗地理解,话语权即是自我表达的权利,同时应当保证拥有一种说话有效的社会环境和机制,人们不但有发表意见的权利,还应该让别人倾听自己的意见,从而保证话语表达的效果和力量。[1]网络时代的话语权,不仅表现为在网络中拥有说话的权利,更为重要的是构建一种保障网络话语表达效果和力量的话语环境和机制,这样才是完全的网络传播话语权。
  在网络的世界里,话语权不再紧紧掌握在高度组织化的媒介组织手中,而是分散到每一个公众。本文将主要分析BBS与博客、微博这两种目前比较流行的信息网络传播形式。
  2  BBS
  2.1  BBS的定义
  BBS(Bulletin Board System)又称“电子布告栏系统”或‘电子公告牌系统”,是有许多人参与的网络论坛系统,是网络用户用来交换信息的场所,其最重要的功能是作为用户发表观点的论坛,形成了“观点的自由市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舆论互动。
  2.2  BBS中话语权行使的现状
  网络BBS的兴起改变了传统形态舆论互动中大众的弱势状态,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放大自己的声音,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受众能随时对接受到的信息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短时间内呈现出对于某一事件的众多意见的集纳形态。作为一种新兴的舆论载体,BBS体现了舆论自下而上的色彩。有学者归纳BBS具有以下三大特点:“一是新闻的集散地,二是观点的集散地,三是民声集散地”。用“四面来风,八方来雨”来形容论坛的热闹景象或许最为贴切。BBS这类网络功能,使普通公众包括弱势群体、边缘群体也拥有了某种“话语权”。
  2.2.1 匿名性引发的分散性和多元化
  匿名性是BBS舆论传播区别于其他传播最主要的特点,也是其本质特征。在BBS舆论空间里,舆论主体的ID是虚拟的,其他人并不了解其真实身份,如现实生活中他的职业、性别、社会地位等等。在网络BBS中,一个人同时拥有一个ID身份,也可以拥有多个ID身份。目前我国的论坛注册无需身份证登记,任何人进入论坛中可以虚造自己的身份资料。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网民""聚""在BBS中对某一问题畅谈自己的观点看法,而不必担心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的差异。舆论主体的匿名性使得舆论客体范围无所不及,从日常生活的各种现象到政治、经济各个层面话题。网络BBS论坛好像欧洲中世纪的咖啡馆和沙龙,好像中国古代的茶舍和酒楼,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里传播信息,发布观点,展开讨论。强大的互动性使它吸引了无数的网友积极参与,并由此造就了在重大问题上迅速形成舆论的能力。在BBS中,网民""聚""在一起所关注的主题各种各样,即使对同一主题,也都各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由此造成舆论的分散性和多元化。网民身份的隐匿性使其没有道德的束缚,也无需承担法律上的责任,不受现实条件约束,因此讨论无所顾忌,表达了网民自己真实的想法,并因此引起强烈的争论。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匿名性是一把“双刃剑”,给舆论的调控带来了难度,因为虚拟的背后是复杂多元的社会人群,其发表的言论也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其中既有理性中肯的意见,也有大量的不负责任的情绪宣泄,还有许多没什么实际意义的话语。
  2.2.2 平等性导致其内容的广泛性
  登陆BBS站的用户在言论、权限上是平等的,因此参与BBS的人很多,话题广泛,内容或是有趣或是当前热门话题。人们将BBS当成交流思想、互相学习、平衡心理的重要场所。
  网民可以通过BBS参与议程设置,只要该议题有重要意义,能引起他人的注意,就会首先在网络上形成舆论,进而波及到其他领域。与网络新闻不同,BBS不仅提供新闻还提供讨论新闻的平台。一则新闻在论坛中被网民反复讨论后,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吸引传统媒体的目光,在社会上产生更大的影响。网民在得知新闻后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看法,迫切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
  2.2.3 简单操作性满足网民深入、全面沟通的需要
  BBS的简单操作性,使得网民可以比较方便的进入论坛。对于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可以在论坛中与他人进行讨论。网民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解决的的事情可以通过BBS来请求他人的帮助。有些人阅历丰富能为他人提出有效的建议。该论坛要求问题发起者从诸多答案中选择最合理的一个作为该问题的最佳答案,并对答案提供者相应的奖励(例如增加积分、提高等级),从而刺激浏览者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使BBS的参与者达到双赢。[2]
  2.2.4 草根话语权促进民间维权
  在过去发生的几乎所有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广大网民能够通过新闻跟贴、论坛上贴等方式在网上迅速形成舆论,成为当今民意表达最汹涌的场所,这一点已成为不争事实。如日本非法扣押我国船员等,都有规模庞大或相当数量的网民以不同方式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其中不少是将焦点聚集在不公正的个案上,进行了一场接一场的民间维权。草根话语权时代的来临,为公众发表言论、表达意见、释放情绪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通道,使得网络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来临,且比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更猛烈,更尖锐。
  3博客以及微博
  3.1 博客和微博的定义
  博客( Blog或Weblog)是目前互联网发展最迅速的新应用之一,该词来源于"" 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Weblog是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所以也称为“网络日志”,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形式。Blogger或Webloggers,是指习惯于日常记录并使用Weblog工具的人,一般翻译成“博客”。博客被 视为继电子邮件、BBS和ICQ(即I SEEK YOU的简称,一款网络即时讯息传呼软件)之后的第四种互联网沟通工具,是一种网络个人信息的发布形式。
  比较完整的博客概念,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其内容主要为个人化表达;二是以日记体方式而且频繁更新:三是充分利用链接,拓展文章内容、知识范围以及与其他博客的联系。.文化研究,2005. 5:36-4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