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笔者通过对各级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中,资源共享的必要性进行了初步的阐述,同时针对现阶段图书馆事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图书馆资源共享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馆;发展;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事业在我国蓬勃开展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权威范围内,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产生的总体信息量,是人类文明开始之后全部信息量的总和。对于数据的应用和筛选,首要问题就是对成本的考虑,如何能够在保证资源的利用效率不受影响的同时,节约的使用资源,成为当今社会上的讨论热点。
1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是图书馆发展的前提
1.1什么是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资源共享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指各级各类图书馆通过网络连接系统,根据用户对社会信息的需求,使用计算机、通信、电子、多媒体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各馆藏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综合协作开发与利用的活动[1]34。
网络资源的建设是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服务的根本所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情况下,对信息资源的共享就成为提高生产力的重要要求之一。只有通过网络的方式对图书馆信息服务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够通过文献资源的远程服务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
1.2.当下的图书馆资源共享
从二十一世纪至今,我国高校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事业蓬勃开展。图书馆作为高校重要的信息资源服务单位,自身的网络化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经过长达十数年的发展,现阶段已经形成了高效的网络化共享平台。但是应注意的是,由于我国高校自身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对数字化图书馆事业的进一步开展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可以说,我国高校就目前的发展水平来说,无论是管理思想还是硬件水平,都无法满足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实际需求。尤其是信息服务功能过于单调,资源的多样性严重不足,馆藏资源无法完全实现共享等问题,对我国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限制作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针对不同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通过网络的应用来实现资源的互补,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对社会读者的实际需求做大最大限度的满足。尤其是对我国偏远地区的读者的阅读需求的满足,构架一套高效率的高校数据共享平台,更是意义非凡。
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资源获取形式,还是以传统的纸质书籍为主要载体,而且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图书馆彼此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资源共享模式,所以很多图书馆都各自为政,没哟通过对资源共享平台的参与获得相应的数据支持,而一部分图书馆虽然可以对其他图书馆开放,但是由于种种权限上的限制,及时在别的图书馆能够获取相应的图书目录,但是在最终获取阶段,还是不能够真正成行。这种情况下,只有高校内网用户对图书馆信息才拥有访问权限,极其严重的限制了我国股数管资源的共享。
1.3网络环境已成为信息共建和共享发展的必要之路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是场景的开展,我国高校整体规模和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但是由于每一个图书馆受到资金和馆藏面积等众多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实现对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的全面覆盖,这样就导致了图书馆为不同种类用户提供服务的能力受到限制,与此同时,对于一些比较热门的资源,大部分图书馆都进行了多套购买,这样就对资源造成了浪费,而对于专业性极强
的,但是用户较少的信息资源的购买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因此,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无疑是非常有必要的。 [2]105。
2网络环境方面影响到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因素
2.1网络技术为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给予了平台
现阶段我国的互联网事业发展迅速,出我国少数偏远山区之外,网络基本上已经可以覆盖全国,在二十世纪末期,我国就开始实行校校通网络建设,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利用提供了相应的便利。对我国高校建设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网络技术的成熟,也给图书馆项目的开展做出了一定的共享,尤其是ipv6等技术的出现,更是使得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变成可能。
IPV6技术作为网络成熟技术的一种,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平台的搭建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通过这种技术每一台计算机都能够有效地对资源进行获取,除此之外,由于WEB2.。的出现,使得数据传输的多媒化、人性化和互动化成为可能。Ipv6技术的成熟,给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共享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这种技术提供的高水平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对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搭建了一个高效的技术平台。
2.2我国对信息资源的使用缺乏重视
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中,对于硬件条件的重视导致了软件资源的严重短缺,体现在操作平台上,就是对人性化操作的忽视,很多版本的高校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中,包括书签、浏览记录等重要功能都没有实现。就现阶段发展情况来说,大部分高校宁愿花费大量资源用于对硬件设备的更新也不愿意购买正版的人性化软件,这就导致了高校信息共享平台的实际可操作性能难以满足读者对信息资源的实际使用需求。而对软件购买的兴趣不足,也制约了我国计算机行业对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软件开发的热情,形成了严重的恶性循环。
此外,由于数字信息的传播通过网络实现了高效率传播,所以盗版问题非常严重,对高校整体的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就我国现阶段的信息资源共享网站的发展情况来说,大量的原创网站由于非法盗版行为而濒临倒闭, 对信息行业的整体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而我国眼前的各个部门,虽然对资源的重视程度有大幅度提升,但是还没有对资源共享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认识,尤其是对资源共享对本机构的重要作用更是没有给予必要地重视。对信息资源产业的发展形成了阻碍。
2.3个别馆员思想理念的落后阻碍了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
图书馆的网络化进程,对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网络化的图书馆中,由于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使用数量将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所以部分的图书馆管理员认为随着网络化进程的加快,将会导致自身工作的丢失,所以对网络化行为并没有给予积极的努力。实际上,图书馆资源的网络化进程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要求,而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工作中,并不会对馆藏管理人员的工作造成过多的影响,更不会导致其失业,只是对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调整,因此,管理人员应重点从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上入手,把自己培养成多方向的复合型人才,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将会成为日后图书馆管理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3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对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共建与共享
3.1制定法律,提供保障
法律制度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工作的展开的意义无疑是非常巨大的,只有在相应的法律法规的保护之下,才能够对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中,提供必要地制度保证,因此,如何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成为保证信息资源不被盗用的重要要求。
3.2政府投资,制定规划
图书的数字化进程,将会是一场投资大,耗时长的艰巨工作,其间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必须由政府的支持,只有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大量的资金才能够对我国的图书馆数字化进程提供必要的帮助,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对数字图书馆的共享平台的搭建。就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说,我国已经形成了万方、知网、龙源等大型数据资源库,但是对于出版刊物的资源共享力度,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读者的实际需求,但是由于兴建大型数据库的资金投入是非常恐怖的,所以,只有政府作为主要的投资方,才能够对这项公益性质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必要的动力。
3.3各级动员,快速建设
对于信息化的图书馆的构建工作,势必要有一群具有高水平的技术人员的支持,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平台的搭建工作,资源整合问题一直是一个难以跨越的高峰,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应该利用现有的图书馆管理人员作为主要开发人员,当然,再次之前,需要对参与构建平台的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整合。
3.4及时更新,拓展资源。
对于未来将会产生的无限的信息资源,要求共享平台的搭建过程中,必须重视对未来信息资源的更新工作,如果对现有的图书信息整理、加工的速度反而落后于新图书的出版速度。那么共享平台的搭建,就永远不可能满足读者的实际需求[4]108。
总之,图书馆资源的网络化共享平台的搭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图书馆摆脱现状的唯一出路[5]74。网络条件下实现图书馆资源的共享,也就是通过网络对各级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实现共享,不同图书馆之间,利用网络的高效率信息传播特性,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源的优势互补。共享平台的搭建,对我国的整体经法发展,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尤其是对我国不同地域之间的信息交换,以及偏远地区读者的信息资源需求的满足都是非常重要的。要建立科学而实用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机制,那就应该在有关机构的同意领导调控下,各级图书馆实施统一的标准,实现统一大联盟。概而言之,为了保证信息资源能够充分的发挥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就必须重点考虑在当前形势下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只有上下齐心,通过对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逐一解决,并且在管理工作中增添适当的创新成分,才能够在新形势下为我国的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进而对社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持 [6]11。
参考文献:
[1]潘梅、李建辉.大学图书信息资源的有效提供与成功获取[J].文教资料,2009,(17).
[2]来有为.促进信息资源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J].中国信息年鉴,2006.
[3]徐斌,于微微,冯冲.高等院校数字图书馆网络构建研究[J].现代情报,2009,(7).
[4]孙晶.高校院系资料室数字化建设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J]I现代情报,2009,(7).
[5]王玉波.论数字化时代图书馆员角色的转变——从图书管理员到知识导航员[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11).
[6]张家德,杨爱萍.浅议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瓶颈口].中国科技信息,2009,(12).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