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提高仔猪的成活率,总结了仔猪培育的关键技术,以为仔猪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仔猪;成活率;培育;关键技术
要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断奶窝重,不仅要注意妊娠母猪、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更要注意对仔猪的养育,尽可能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综合措施,将仔猪死亡控制在最低范围之内,以促进仔猪养殖的持续发展。
1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妊娠后20 d左右(10~30 d)是第1个关键时期,是受精卵附植到子宫形成胎盘的时期,如果胚胎与胎盘结合不牢,易流产死亡。在营养上,应注意饲料的全价性,注意饲料的营养质量;千万不要饲喂发霉变质、有毒、冰冻的饲料,否则易引起胚胎早期死亡和流产。第2个关键时期是母猪妊娠的最后1个月,此间胎儿生长发育迅速,体重的60%以上都在这个时期生长,所以需要的营养物质特别多,要求饲料既要有质量又要有数量,特别要注意满足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的需要[1]。只有加强母猪妊娠的饲养管理,才能获得初生体重大、数量多、体质健壮的仔猪,为仔猪培育奠定基础。
2完善初生仔猪保温、防压措施
仔猪出生后第1周要力争全活全壮。初生仔猪抵抗力差,极易死亡,85%以上的仔猪死亡发生在前30 d,1周内死亡的占60%,以前3 d死亡最多。所以,做好仔猪第1周的护理十分重要。寒冷是仔猪成活的大敌,特别是第1周,如保温措施不力,仔猪就会被冻死或压死。应将仔猪放入保温箱中,用电热板、火炉、红外线灯或40~60 w的灯泡取暖。WWw.133229.COm仔猪生长适宜温度1~7日龄为28~32 ℃,8~30日龄为28~25 ℃,31~60日龄为23~25 ℃。若达不到上述温度,仔猪体温就会下降,轻者冻僵,重者冻死。为此,还要做到“四注意”:一要注意仔猪出生时要迅速擦干身上的黏液,及时放入保育箱(木箱);二要注意产房内(圈内)温度在10 ℃以上;三要注意圈内保持干燥卫生,避免潮湿;四要注意仔猪出生后应及时剪掉犬牙和尾巴,避免咬伤母猪乳头及咬尾病的发生。
3让初生仔猪及时吃上初乳
初乳中含有抗体、镁盐,具有较高的酸度、浓稠度等,应让仔猪尽早吃上初乳,一般在2 h内完成,这是仔猪成活的关键。仔猪出生后几天就有固定乳头的习惯,一旦固定,直到断乳。根据这一特性,可以用人工固定法:将小的、体质弱的仔猪固定在前面的乳头;大的、体质强的固定在后面的乳头上;中等的固定在中间的乳头上[2]。
4及时补料,促进仔猪生长发育
仔猪出生后,生长发育迅速,而母猪20~30 d泌乳达到高峰后,产奶量下降,所以仔猪只靠母乳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营养需要,只有及早补料才能弥补母乳的不足。一般在5~7日龄开始训练仔猪开食,可将仔猪料放到仔猪补料栏内,让仔猪自由采食,这样20 d左右仔猪就能学会自己采食饲料。一般1 kg饲料中消化能不低于13.39 mj、粗蛋白19%~22%、糠麸类不得超过10%、动物性饲料5%~8%,外加2%的贝壳粉、0.3%的食盐。研究表明,在饲料中加入各种消化酶、调味剂、乳清粉、油脂、有机酸等,使仔猪料更完善,补料效果更好。补料应注意同时补水,水质要新鲜;注意补料卫生,防止仔猪生病。另外,40~60日龄为仔猪大量采食时期,要加大喂量,饲喂次数为4~6次/d,夜间加喂1次效果更好。要求饲料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可加饼类饲料20%~25%,如加入3%~5%的鱼粉、肉松粉,效果更好。
5注意仔猪铁、铜、硒的补充
铁的补充是一个易被忽视而又非常重要的措施。如出生后7 d不补铁仔猪就会贫血,出现突然死亡、精神不振、生长缓慢、诱食困难,以及发生白痢、肺炎等现象。补铁药物可到当地兽医站购买补铁王、牲血素等。而用深层的红粘土让仔猪自由采食,也可达到补铁的目的。
缺乏铜会导致贫血,同时铜有促生长的作用,据试验,每千克饲料中加入125~250 mg铜可使仔猪生长提高18%~22%,饲料利用率提高8%~10%。
缺硒会引起多种组织的病理变化如白肌病。过多则引起急性或慢性硒中毒。因此,在仔猪出生后3 d肌肉注射0.1%亚硒酸钠0.5 ml,30 d再注射1次,或母猪在分娩前20~25 d肌肉注射0.1%亚硒酸钠1次,剂量为0.1 ml/kg体重。
6防止仔猪下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