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

以广东绿道网建设为例,浅谈绿道建设与发展

2015-09-12 09:2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绿道 , 建设, 发展
  绿道网,由绿色的道路组成的网络。权威的释义是:一种线性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铁路、沟渠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设,内设可供游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民居住区。然而,作为国内的一个新概念,人们对绿道的内涵、功能定位以及绿道建设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挖掘。
  深挖内涵,有形绿道建设引领无形生活方式改变
  绿道网兼具生态培育、休闲游憩、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科研教育等多种功能,是一种能将生态保护、改善民生和经济发展完美结合的有效载体。有人这样描述理想中的“绿道网”:“绿道网将城市内部的公共空间与外部的水体、风景名胜、森林公园、遗产地等区域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面自然之网,在这个网络中,各种生物的栖息地得以保留,人和动物的生存各得其所;在人的活动空间内,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行为模式、消费理念、城市形态、城乡结构,使人们的游憩、沟通、休闲生活更丰富和健康,最终实现低碳和理想宜居的城乡新生活。
  相对应于原有的城市轨道交通,绿道网就是一套慢行交通系统。在绿道上,我们可以用双脚和自行车丈量朝夕相处的城市,仔细打量,每一个生活细节,每一个街头小品,都是如此值得品味。踏上绿道仿佛就在品读一座古老的城市,感受着他现代化的朝气,也吸吮着她古朴里的气息。那古城墙上的一块砖头记载着历史的印记,那送入云霄的高楼大厦展现着现代化的魅力。平日里被忽略了的美与惬意,信手拈来:环绕城市的青山绿水、碧海白沙,生机盎然的锦簇花团、叶茂枝繁,自由得啾啾吟唱的虫儿鸟儿……人生如画,我们在画中游。徒步累了,就在集装箱驿站看风景;不想走了,就在自行车驿站租辆自行车;肚子饿了,农家乐的新鲜美食令人胃口大开;天色暗了,还能找一家农家小旅馆落脚,酣然入梦…
  绿道这张大网,联系山、水、人,联系古、今与城乡。城市与郊区,甚至沿线的乡村都可以在一条线共享资源,重塑了山、水与都市之间的和谐关系,构建了都市“可观、可游、可居”的新生活空间。让都市人更容易亲近大自然,乡下人更容易融入城市建设中,拉近了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多的“骑行绕城”旅游帖子在网络上被热捧,一种新的旅游方式、生活理念开始被推崇,人们有了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放慢脚步,享受自然的条件。
  巧立时机,低碳环保理念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历经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广东以其特有的地缘、人文、政策优势快速成长为全国制造业先驱。高楼大厦、汽车疾驰、霓虹闪烁……人们享受着城市化带来的种种现代文明便利。然而,另一方面,城乡建设快速扩张,致使大面积的绿地为建设用地让路,自然生态空间总量逐年减少,人与自然之间日渐疏离。如何化解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的矛盾,这是任何一个城市发展都要面临的难题。绿道,一个与中国自古以来天人合一的思想一脉相承的建设,一个在发达国家城市改造中被成功运用的生态概念走进人们的视野。
  早在20世纪初,绿道理念在欧美发达国家城市中被广为推崇。工业化进程中沦为重污染城市的伦敦为改良人们生活质量,大规模规划建设环城绿带及绿色通道网,华丽转身成为花园城市。德国的鲁尔区,一顶“脏乱老工业区”的帽子戴了整整百年,却借助神奇的绿道,脱胎换骨成为宜居城区。工业化带来的生态危机使日本原本就匮乏的自然资源面临存亡挑战,也开始建设大片的绿道开放空间,不但为都市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也为植物生长和动物繁衍栖息提供了空间,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广东绿道网的建设,正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从大的规划到小的细节,都体现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两轨并重,用尽可能多得慢行系统,来替代污染环境的摩托车、汽车等快速交通,用尽可能少的路面,承担尽可能多的人员出行。此外,绿道的建设也特别注重节能环保,如有的绿道使用废弃集装箱组合安装,照明设施广泛采用风能、太阳能转换电能装置,边坡治理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生态护坡。漫步其间,很多细节,小到一块枕木标牌,都能让游人感受到低碳、绿色、环保、生态和人文的浓郁氛围。广东正在借助绿道网建设,提升城市群的形象、延伸城市空间,为珠三角带来正面的能量,力证珠三角经济发展仍有活力生机。
  以美国为例。绿道最早在美国兴起,延绵4500公里的美国东海岸绿道,途经15个州、23个大城市和122个城镇,连接了重要的州府、大学校园、国家公园、历史文化遗迹,是美国首条集休闲娱乐、户外运动和文化遗产旅游于一体的绿道。这条绿道总造价约3亿美元,全部建成后可为沿途各州带来约166亿美元的旅游收入,为超过3800万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美国绿道公司总裁查尔斯·弗林克表示,美国绿道规划设计的市场价值由最初的不足5000万美元发展到如今超过10亿美元。目前有数百个景观建筑公司、环境规划公司和土木工程公司在分享这块超级大蛋糕。
  广东绿道网建设,立竿见影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就是沿途的农民多了赚钱的新点子:推出农家乐美食、农民家庭小旅馆、农家“土特产”……在日渐成熟的将来,以骑行绿道、亲近自然为主题的旅游产品也会成为新的旅游资源。
 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广东积极探索政府专职部门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公众参与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研究制定绿道运营管理机制。目前,各地政府已经陆续出台了绿道运营管理相关政策文件。可以说,绿道网的巨大经济效益已经露出了冰山一角。
  任重道远 单车专用道建设与绿道网建设并驾齐驱
  绿道是一项民心工程,网是绿道重要的特点。良好的绿岛网,让人们不出多远,就能享受绿道的便捷。这对绿道的规划是一个强大的考验。道路中的自行车道和人行道或者纳入绿道的范围,或者必须与绿道成功接驳,同时出台相关政策,增设自行车驿站,完善自行车使用管理相关规定,为人们步行或骑单车行走提供良好的环境,绿道交通便捷了,汽车、摩托车等的使用率自然会降低。
  目前,在“一年基本建成、两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的目标下,绿道网的建设取得了阶段成果,但是完善单车专用道却是一个难题。新建的道路一定要建自行车道和人行道,但由 于老城区的道路建设较窄,很难腾出位置建自行车道,自然出现单车与电动车、机动车抢道的现象,安全便成了问题。要让人们单车出行更方便,建设单独的单车道是十分必要的。老城区的道路必须规划好合理的自行车专用道,完善网的特性,这样才能保障出行者的安全。目前惠州已经开始着手完善这方面的工作,在原有的道路中改造可供自行车畅通无阻的专用车道,并增设自行车驿站,使之成为一项惠民工程。
  绿道网的管理与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社会管理的健全程度息息相关。要在注重绿道建设的同时,加强绿道的管理经营,使行走在绿道上的人们能体会城乡的和谐,感受城乡的喧哗,体验城乡的宁静。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