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

信息化环境下《C程序设计》教学探讨

2015-08-29 13:5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摘要:本文根据我院学生实际情况,结合目前的信息化教育环境,对C程序设计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完本门课程后理解和掌握结构化编程的特点和基本方法、要素,为后续的程序设计课程和相关的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信息化环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课堂。《C程序设计》历来都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的入门课。学生初次接触程序设计,课程涉及的内容多,且有些概念抽象不易理解,所以该门课是教学和学习都很重要的一门课程。因此探讨新形势下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很有必要。
    2. 教学指导思想
    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要在有限的课时中让学生真正掌握好一门课程的内容,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到“少而精”,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灵活地使用教学方法,不能千篇一律纯理论教学,必须转变教学指导思想,根据课程的内容进行调整。
    我校的C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入门课。学生初次接触程序设计,除了让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各个具体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结构化编程的特点和结构化编程的基本要素,要让学生理解,要进行程序设计,需要具备语言、算法、数据结构、程序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和良好的编码习惯是课程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和特点,以便为后续的程序设计课程和相关的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教师的引导很重要,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强调基础,注重实际能力”应该是这门课程的新教学指导思路。
    3. 教学内容设计
    C程序设计课程主要讲授:程序的基本概念,包括变量、数据类型、表达式;基本的程序结构,包括顺序、分支和循环;C语言基本的数据结构:数组、结构体、指针以及基本的算法和文件的基本操作。
    在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利用C语言作为开发工具进行一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通过课程设计,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较强的程序编码能力和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最终实现由知识向智能的初步转化,也能帮助学生们深入掌握这门课程的内容。
    4. 教学方法探索
    4.1 教学方法的设计
    这门课程,从整体教法上采用多模式教学方法。即,课程分为:理论课、上机课、指导学习课和网络在线培训课(课后利用网络)。
    理论课程的讲解分为这样几个环节:点评作业、上节回顾、本节课目标介绍、本节知识展开讲解、总结、布置作业。具体讲解每一个知识点采用3W1H的方法即:这是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What );为什么要学这个知识点(Why);什么时候用这个知识(When),怎么对这个知识点进行应用(How)。
    上机课严格按照教学进度,每次完成一个部分的练习。课前就要求学生把程序代码写在本子上,并进行输入,上机的时候把精力放在程序调试上,避免上机的时候来进行程序的录入(这个环节不需要老师的指导),充分利用时间,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程序的调试、运行。
    对于指导学习这一环节则是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和上机课时间,采用启发性教辅方式,将学生共有的问题进行分析,给出核心算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程序。
    而对于在线培训,则是在课后充分利用教学网站的留言板、邮箱以及QQ和电话。每天晚上通过网络即时回答同学的提问。
    本课程介绍的是C语言的最基本部分。 C语言的内容很丰富,在教学方法上,结合具体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有的部分牵涉到的细节太多,则告诉学生,对于初学者开始不必在每一个细节上死抠,而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最基本、最常用的那些部分,待有一定基础后再深入到一些非主要的细节,否则会顾此失彼。例如++和- - 运算符的使用。有的部分理论性较强,采用的方法则是化抽象为具体,结合比喻法、演示法来进行讲解。先讲解理论的知识,然后通过示例来验证这些概念。例如介绍冒泡排序算法,先给学生介绍这种排序的思路,然后通过具体的动画演示这种排序的过程,根据过程画出流程图,最终写出程序,再利用程序对任意一组数进行排序,验证算法和程序的正确性;有的部分实践性较强,例如数据的输入和输出,首先利用具体的程序进行演示,让学生能看到具体的结果,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理解和掌握知识,加深印象。
    4..2 实际教法过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认真备课,不但备教材备教法而且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例如针对所教学生是从未接触过程序设计的情况,把枯燥、难懂的程序设计知识通过用有趣味性程序来讲解,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把知识点化难为易,帮助学生很好吸收。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对各个知识的讲解通常都可以用实际生活中的情况进行联系,打比方。例如,讲授交换两个变量要引入第三变量。一开始是给学生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有两个瓶子一个装醋一个装酱油,如果要交换怎么办?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是生活常识,自然就让学生理解了新的知识。再例如排序,先让同学解决3个同学要按照高矮顺序排好序的问题,然后4个同学,然后多个同学,并让同学站成一排模拟各种排序的过程。学生都是从高中才升入大学的,在知识的理解上还需要老师进一步的帮助,利用很好的比喻法可以简化知识,但不失知识内涵,而且通过课堂上良好师生交互,能很好的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3)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除了教材书后的作业,有针对地给学生补充大量的练习。为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对学习情况不好同学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他们的成 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5)很抓学生的综合性课题设计。在学期中期就把综合性课题设计的题目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并要求写出电子版实验报告,在其中详细进行课题设计的总结。在期末机时一个一个当面检查、打分、评价,指出学生可以改进的地方,进行改进。

    5. 小结
    目前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教学环境变化,从而引起教学活动的变化。与传统的教学设计相比,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更加重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通过各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在信息社会,作为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通过变革学习方式,适应信息时代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并逐步探索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以适应新的变化和挑战。同时,应抓住现有的、优化的、有效的资源,结合信息技术巧妙地设计教学流程,让自己的课堂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杨开诚.网络时代的教学设计理论发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现代教育技术,2002(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