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

谈职业院校如何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2015-08-20 15: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如何提高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水平,使学生能满足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本文针对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工作,从如何确定培养目标,分析了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并由此分析了目前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建议,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改革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实用性人才;计算机应用;课程设置;校企合作
一个国家需要的人才是多元化.多层次的,即需要大批优秀的理论型.研究型人才,也需要大批优秀的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在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不必要求学生掌握深奥的理论知识。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
一、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
  职业院校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例如:清华.北大),我们是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也是让人人成功的教育,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我们已经迈入“技能时代”并逐步向“高技能时代转移”。所以招生就业要与市场接轨,学生成为能手,市场就业抢手;要用企业的理念来做职业教育,必须体验“三个一致性”—校内教育与企业的一致性;人才培养与充分就业的一致性;职业学习与职业生涯的一致性。不培养数以万计合格毕业的失业者,只打造高新收入技能达标的上岗者。
  专业就是职业,专业建设的复合性,一专多能。计算机教育也是就业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就业基本技能和创新素质的重要方面,计算机专业及非计算机专业,都要开设不同方向的计算机课程。在现今激烈竞争的情势下,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实际操作的强弱,已经成为衡量高职高专毕业生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利用计算机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扩大学生就业渠道,是计算机教师的主要教学责任之一。职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就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主旨,实现真正的就业导向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人才需求的现状: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尤其是网络应用的普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应用在我国有了很大的发展,计算机专业的教育也得到了发展。但现状是大部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缺乏实际应用开发设计能力,不能很好地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中。计算机专业就业市场上一方面是企业急需大量的人才,却难以选择到满意的求职者;另一方面是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就业率持续走低。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及时调整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方向及教学方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人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不是人才过剩,而是供需结构性失衡。通过调查发现,企业中不同部门的负责人对应聘者专业技能的要求不同。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对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这样不仅要求学校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专业技能和技术素养,使学生具备相应的岗位操作技能。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我国的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计算机专业的就业领域也逐渐扩大,毕业生可在计算机相关岗位就业,如:技术咨询.软硬件开发.技术支持.网络集成.系统管理等专业技术岗位。也还有许多非计算机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也需要大量熟悉计算机专业相关技术的人员。
三、目前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与社会发展脱节。
  在课程设置上,偏重理论教学,对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却有些单一。
  2.教学方法与内容滞后
  目前大多数院校的 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仍然沿照多年前的专业设置方案,未能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同步前进。
  3.实习实践环节缺乏
  大多数院校以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作为实习实践环节,没有到对口企业上岗实习,与企业应用脱钩.缺乏系统.全面的.充分的实习实践环节。
  4.师资建设滞后
  教学一线的教师多属于理论型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无瑕从事应用项目的开发科研工作,缺少实践应用经验,无法在计算机应用上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建议。
四. 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综合以上分析,为促进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发展,为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专业技能和技术素养,使学生具备相应的岗位操作技能,需要根据目前实践教学现状制定新的培养模式。
  1.转变教学观念,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的。
  目前,多数院校以培养理论型.研究型的计算机人才为目的,这种培养理念符合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发展初期的需要,在当时的条件下,计算机技术处于理论研究与推广阶段,发展趋势缓慢,理论研究有助于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应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需要的是大量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员,企业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很快进入工作岗位的.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而院校培养的依然是大量理论型.研究型计算机人才,因在培养过程中缺乏过硬的实践实习环节,导致他们在实践动手能力上还很欠缺,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要,院校的教育模式应跟进社会的发展,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密切结合社会发展动态的教学观念。
  2.设计新的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
  教学体系设计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以市场为导向,以夯实专业基础和拓宽专业知识面,以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技术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任务。制定出无论从专业发展还是满足社会需求两方面都具有较强适应性和可行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出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社会需求的应用方向设置不同的专业模块:基础知识平台+专业基础平台。如: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软件开发.软件工程.嵌入式技术等;在课程设置上,应密切结合应用方向选择教学课程,要有所偏重,有所放弃;将教学课程划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 修课.专业选修课,对于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设置相对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从实际出发,围绕应用组织教学。进行相应的课程设计环节,课程设计内容应与时俱进,紧跟企业应用的需要,结合课程的要点,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后立刻进入实践环节,使其在了解课程应用方向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程精髓。
  3.开展校企合作,建设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实习基地
  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其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对该门专业课程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应用能力。在企业应用中,需要综合运用多门专业课程的理论及其应用知识。实践出真知,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可以尝试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实习基地,开展校企合作,既是把学生送入企业中实习,观摩.学习.参与企业的生产环节,这可以让学生更早的与企业接触,深入了解企业对计算机应用的需求,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对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掌握业界内计算机最新的发展趋势,建立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实习基地,同学们能将理论课程的学习与实践能力应用结合起来,一方面加深了对计算机专业应用的了解,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企业对学生有一定了解,可以作出相应的指导。
  4.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教学模式对师资队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不仅具有理论教学的能力,而且还应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学校在建设双师型队伍过程中,可灵活采取多种形式,使教师得到应用能力实践与提高的机会。
  
  总之,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实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使培养的学生能很快进入工作岗位,就需要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职业院校需要改变原有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改革教学体系与课程设计,积极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学生实践实习基地,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以培养出更多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