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微电子论文

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微电子技术课堂教学研究

2016-04-07 15:0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微电子技术是当今高科技领域的核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关键。髙校作为微电子技术人才培养的基地,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与时倶进,适应社会发展,尤其要激发在校学生的主动性,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学生的竞争力。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由于微电子技术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教师在课堂教要重视培养学生快速获取知识的能力,提升学习效率,使学生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

 

  1“3:1:2”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学实践探索过程中,课堂教学理论知识讲授、典型例题讲解与练习内容答疑3个环节按3:1:2的时间比例进行,本文中称其为“‘3:1:2’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半导体器件物理与工艺课程中“MOS-FET的阈值电压知识点讲授为例,课堂教学设计详见表1。将90min3:1:2的比例进行分学中不仅要追求讲授知识的时效性。“3:1:2”的课堂教学模式,精简了课堂教学内容,加强了课堂练习环节,使学生能更好地利用课后自主选择的时间和空间。

 

  该教学模式对主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地每周参加校内外的教改研讨和学术交流,力争多方面吸收教学、科研新知,促进团队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个人能力的提升。教师还要注重平时的交流,爱岗敬业,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爱护。“3:1:2”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的具体要求如下:

 

  1)教师对课程内容要有整体布局,对讲授内容做到合理安排,内容之间既独立又统一。

 

  2)教师要深人理解讲授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清、点透2~3个知识点。

 

  3)教师每堂课都要做到授课内容充实、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并能理论联系实际。

 

  4)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启发性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5)教师要做好实践环节的准备和指导工作,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严格执行实践操作管理规程,以求达到预期的效果。

 

  6)教师要具有奉献精神。

 

  2“3:1:2”课堂教学模式辐射效应

 

  采用“3:1:2”课堂教学模式,可使学生从传统授课模式的课后作业中解放出来,利用课余时间,做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事情,如:感兴趣的课程、喜欢的科研实践、感兴趣的发明创作等。学生在课后的理论和实践内容的选择中,可以选择以自身为中心的提高实践能力的内容,教师在该环节主要起启发性作用,关键是要靠学生在自由开放的时空里开动大脑,逐步培养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在“3:1:2”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向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方向发展。

 

  虽然采用“3:1:2”课堂教学模式可以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可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但是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引导学生在兴趣发展中逐步培养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在引导措施中,可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如各类、各级别的电子竞赛和创新创作比赛,并定期进行成果展示,促使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组成团队进行合作,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考核激励机制的周期可以是1周、1月或1学期,学生上交自己的创作,在课堂上交流经验教训,老师和同学对其分享内容进行提问和交流,最终由指导老师进行点评,每个团队取得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这样,既可以激发团队成员自我创新的欲望和意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增强其成就感,使其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充实大学生活。

 

QQ截图20160330114725.png


  “3:1:2”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当堂消化讲授的知识点,解放课余时间,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了教学模式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良性发展趋势,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师生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关系和谐,互动更加有效。

 

  3“3:1:2”课堂教学模式过程管理

 

  在上述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型的改革中,借鉴了兄弟院校和优秀教学团队的成功经验,引导学生从注重学习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

 

  在各个实践环节中,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如在基本实践能力训练上采用包含实践内容预习、实践操作、实践记录审签与器材检查、撰写实践内容报告、实践考核等5个方面的五环过程管理”m,综合实践能力训练中采用包括课题布置与要求、方案论证与设计、方案实施与改进、实际安装与调试、作品验收与研讨、报告写作与评阅等6个环节的六环过程管理”[8],研究型能力训练采用包括课题布置、课题论证、开题报告、每周交流、中期检查、限期整改、实物验收、论文答辩、成绩评定、评奖评优等10个环节的十环过程管理,坚持以学生为本,狠抓过程管理的原则[9],引导学生向自我设定的目标发展。

 

  4采用“3:1:2”课堂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

 

  在“3:1:2”课堂教育模式下,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实践和研究计划,否则这种教学模式会使自控力较差的学生学习能力渐渐退化,违背该模式的良好初衷。

 

  在“3:1:2”课堂教学模式中,要随时注意学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出现,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课堂内外的学习要求和标准,否则改革会流于形式。

 

  为了配合“3:1:2”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教师和教学主管部门需要定期举办相关的权威性讲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的发展方向,并提供保障措施,包括创新实践环节的内容和场所,以及软、硬件支持和技术支持等。

 

  5结语

 

  “3:1:2”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与实践主要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014届和2015届毕业生的专业课教学中进行。2个班级有1/3左右的学生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考上国内知名高校的研究生人数约占班级人数的25%,每个班级有3~5名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并获奖。许多毕业生都凭借自己优良的专业能力找到理想的工作。在该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下,通过测评分析,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相应的提高,学生的毕业去向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将有助于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

 

  总之,基于由应用型人才培养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转型,采用“3:1:2”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可以突出展现学生复合型的特点。通过实践,该模式对复合型人才培养效果良好。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