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通信论文

视频会议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策略

2015-08-01 09:4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关键词】视频会议 H.323 多媒体 压缩编码 群组通信
  视频会议(Video conference)是视频传输技术的典型应用之一,它是一种基于视频、音频、电子白板、文字等形式的实时互动网络多媒体交流系统。它集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微电子技术与一体,将计算机的交互性、通信的分布性、电视的真实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多媒体技术发展完美产物。它作为一种现代化多媒体通信工具,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建立视频会议系统要涉及到多种产品,自然也涉及到诸多的技术,而这些技术是在实际的应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并得以体现,本文就以渝运集团视频系统的应用为例来进行阐述和说明。
  一、视频会议系统关键技术
  媒体流在网络中实时可靠的传输是视频会议系统质量的保证,而实时视频流传输在带宽、时延、丢包率方面有着特殊的要求,必须按照特定的视频质量要求提供最小的带宽保证,时延要在一定的动态范围内,确保视频流的连续性,同时要选用合适的压缩算法,限制丢包率。建立视频会议系统的关键技术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原始的视频数据占用大量的带宽,要想对其进行的采集、存储、处理和传输,必须采用高效的视频压缩编码技术。而建立在TCP/IP之上的H.323标准是未来视频会议的发展方向,是目前视频会议系统建设所遵循的一个主流标准。
  (二)流量和差错控制技术。流量控制主要分为预防式和反馈式两大类,预防式包括漏桶(LB)、峰值计算、虚时钟等。主要是为了满足视频通信的需要,提高视频通信的容量。而具体用于视频的差错控制方法有:前向纠错、抗误码、误码掩盖、防误码扩散。
  (三)群组通信技术。群组通信(Group Communication)也称多站点传输或点对多、多对多通信,即将数据同时传送到群组中的所有成员。视频会议系统一般采用单播(unicast)或多播(multicast)方式传输媒体流数据。
  二、视频会议系统应用
  (一)项目概述。渝运集团是一家大型道路运输企业,由于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因此要求渝运集团具备更加快捷的联络手段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由于渝运集团各分、子公司所跨的地域较广,彼此之间的距离较远,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因此,利用集团现有的专用网络建立一个基于IP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系统既可以取代原有的现场会议,节省经费,提高办公效率,还可实现远程培训。根据具体的网络规划和实际情况,采用在交互式语音、视频和数据通讯融合领域,中兴通信公司的产品构建本系统。本次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在渝运集团公司设立1个主会场,6个分会场,22个分支机构各设立一个分会场,共29个会场。在渝运集团公司中心机房配置1套MCU,在集团公司主会场和6个分会场各配置1套视讯终端,其它地区22个会场配置22套会议终端。所有的会议终端连接到MCU上,组成一个基于IP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采用H.323协议,各会议点带宽不低于768K,而且可以扩充。
  本项目中视频会议系统在各个会场配备设备如下:1.集团中心机房:为确保全集团会议系统安全可靠,要求在集团公司中心机房配备1台MCU;2.集团公司主会场:集团公司大会议室主要用于召开大型会议,该会场是全集团视频会议系统的主会场,在会议室配置1台中兴ZXV10 T700视频终端,一台SONY D70摄像头,一块电子白板;3.分会场:6个小型分会场各配置1套ZXV10 T700视讯终端;4.分支公司会场:22个分支机构会场,每个会场配置1套中兴会议终端。
  (二)承载网络性能分析。交通道路运输行业要求网络具有高安全性、高可靠性、可网管和可升级的特点,因此采用专线组网方式。渝运集团视频会议系统承载网络主要解决各分支机构如何通过广域网实现业务接入问题,同时还应该解决视频会议系统的骨干承载。视频会议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应用对作为其基础的承载网络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具体如下:1.网络的带宽需求:视频带宽×1.2为网络带宽的最大需求;2.端到端的时延:视频会议的通用时延应<150ms;3.时延抖动:由于音频/视频传输为实时交互,其通用时延应<50ms;4.丢包率:网络上的丢包率不应该高于1%。视频会议是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网络应用。这就要求承载网络有较高的带宽和对网络中的业务流量有较强的控制能力。视频会议在最初制定整体框架协议组时就定义了在窄带的条件下实现远程音视频交互问题,系统本身对带宽的要求为64K~2M,但为了满足会议现场流畅的音视频效果,就要求带宽在768K以上,渝运集团承载网的带宽应能够满足视频会议的需要。
  (三)网络拓扑结构。渝运集团视频会议网络是以集团公司为中心,连接各地分、子公司的视频会议网络系统。在控制中心采用多点控制器ZXV10 M900 16A,并且放置在网络的汇接中心,它是最为核心汇结和多媒体交换设备,所有的视频会议终端都要和MCU建立连接,并通过MCU实现视频图像的交换,语音的混合播放,同时保证MGC到所有的终端的都有足够的带宽,保障音视频效果和通讯质量。ZXV10 T700高性能终端,作为各会场终端,根据各地的会议室实际环境安装到会议室的控制室内或直接安装在会议室中。目前,该视频会议系统已在渝运集团成功应用,效果良好。它不仅提高了企业决策效率,而且极大的节省了企业运营成本。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视频会议系统的几个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该系统的实际应用,从整体上阐述了视频会议的网络结构以及功能特点,从系统实施结果证明,基于IP网络的视频会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互动交流形式,它给传统会议模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在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其不断推广,它将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越来越成为人们通信交流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张江山,鲁平。视频会议系统及其应用[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
  [2]王丽君,樊蓉。基于TCP/IP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备注:重庆市汽车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王冬)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