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速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是当前公路交通建设科学发展的重要课题,文章结合山西地质地貌特征通过对高速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阐述了公路建设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高速公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
高速公路是指能适应年平均昼夜小客车交通量为25000辆以上,专供汽车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生态环境从生态学上讲是指生物有机体周围的生存空间的生态条件的总和,从环境科学上讲。生态环境扩展到指影响生态发展的环境条件的总和。它是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综合。
高速公路的建设活动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无论是环境污染还是资源破坏,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即造成生态破坏。对于一个平衡的自然生态系统而言,道路的廊道与分割效应是对生态环境最直接的破坏,其次是高填深挖、弃土弃碴对原生物群落生存环境的彻底改变,第三是公路建设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高速公路是跨越生物群落乃至若干生物群落的带状工程设施,建成后。随着绿化和生态恢复为主的环保工程的实现,出现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称为“路域生态系统”,它是公路用地范围内的自然或人工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研究高速公路建设和路域生态系统二者之间的新和谐,寻求一种新的动态平衡,已成为当前公路建设的研发热点和重点。
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东部。总的地势是“两山夹一川”,东部太行山脉。西部吕梁山脉,以及哺育山西儿女的黄河支流汾河谷地,自古以来这里就被称为“表里山河”,在这片土地上广泛分布着林区、矿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等等生态敏感区域。wwW.133229.cOm敏感生态问题繁多、复杂。
山西省人民政府2008年年终表布政务信息,确定全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为人字形骨架,两纵十一横十二环。规模到2020年实现6160km。我们在看到全省高速公路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伴随着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日益凸现。因此。必须重视高速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1 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高速公路建设与营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的是临时性的,表现为同期影响,有的是持续性的,表现为长期影响。
1.1持续性影响
1.1.1廊道与分割效应的影响
高速公路一旦建成通车后,即形成一道长约几十千米甚至成百千米的空间廊道,对周边生态环境进行了人为分割,使得原来的动、植物,微生物生存环境遭到割裂破坏,阻扰了区域内生物之间进行遗传上的交流,影响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现在有一种补偿损失的尝试,即环境补偿设计,如设计上跨或下穿式的“动物通道”或“生物走廊”。
1.1.2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高速公路建设扰动原土面积大,建设过程要改变原山地丘陵地表植被的固有态势,从而会形成大量裸露的土石体,在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及混合侵蚀的作用下,极容易形成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持续影响,水土流失主要来源于土石方工程和临时工程。
1.1.3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土地利用是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运用一定手段对土地进行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经营和治理改造活动。作为建设用地的大户,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营运势必对其周边的土地利用产生深远影响,许多农田可能永久失去农业生产能力,耕地的改变会引起农业人口的变化,进一步会引起劳动力结构和文化的变化,某种程度上又会改造原有的生产体系和生活方式。
1.1.4对环境敏感地区的影响
环境敏感地区包括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森林公园、历史文化保护地等需特殊保护地区;天然林、重要湿地等生态敏感与脆弱区以及具有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等社会关注区。高速公路路线长,不可避免地会穿越一些环境敏感地区,加重了这些区域的保护压力。
1.2同期影响
1.2.1声环境的影响
公路施工期间,各种作业机械和运输设备都会产生施工噪声,碾压设备、拌和设备、钻进设备、爆破设备等都是强噪声源。噪声不但干扰着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活动,对动物也产生严重影响,强噪声会使鸟类羽毛胎落、不产卵,甚至改变栖息习惯。
1.2.2水环境的影响
公路施工过程中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施工作业中的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两个方面。钻渣、泥浆、施工船舶污水、生活污水及废弃物以及建筑材料的流失等是主要的排放源。它们对沿线地表水体的水质产生影响。
1.2.3空气环境的影响
空气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施工扬尘、烟气和动力设备排出的尾气污染,其中,以粉尘污染和沥青烟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为突出,粉尘来源于路基开挖、填筑、材料运输、拌和及土石方施工,烟气主要来源于沥青混合料作业过程中的拌和和摊铺。
1.2.4社会环境的影响
高速公路施工必然要涉及到征地折迁,会造成一定数量的居民搬迁,使沿线居民人口结构及需求发生变化,改变了原有居民的联系及交往方式,影响到区域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
2 公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