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通信论文

手机作为新媒介减小知识沟的可能性

2015-07-07 09:2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手机媒体是一种以手机为载体的媒体,继报纸、广播、电视、 网络 四大媒体之后,被誉为“第五媒体”。在信息传播中,手机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作为传播的一项新技术,它能否磨平或减小“知识沟”,本文就通过对手机媒体的特征和优势,结合大众传播理论和“知沟”理论和本国的现实情况,对这个可能性做一个探讨。
  【关键词】知识沟 新媒介 手机 现状
  
  一、“知识沟理论”及其 发展
  
  (一)“知识沟理论”
  所谓的“知识沟”(knowledge-gap)(亦被称为“信息沟”)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系统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群体或个人之间所形成的知识差距。20世纪六七十年代,传统的大众媒介快速发展,使得信息的流量和速度也快速增长。一般大家认为,这样我们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受益。但是一些研究者指出:“信息流的增长往往产生负效果,即在某些群体内知识的增长远远超过其他群体;‘信息沟’将会出现并扩大一个社会群体与另一个社会群体之间在某一特定问题上的知识距离。”最早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是美国传播学者蒂奇纳(tichcnor)、多诺霍(donohue)、奥利恩(olien),他们指出,“当一个社会体系中的信息流量增长时,那些受过较好 教育 ,具有较高社会 经济 地位的人们比教育较少、地位较低的人们更好地吸收信息。这样,信息增长导致了‘知识沟’的扩大而不是缩小。”
  (二)信息时代知识沟理论发展新动向
  1974年,n•卡茨曼从新传播技术发展的角度着眼,提出了“信息沟”理论。WWw.133229.cOM其主要观点包括:⒈新传播技术的应用必然会使整个社会的信息流量和信息接触量都有所增大,但并不是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均等地获得新技术应用所带来的利益。⒉现有的信息富裕阶层通过及早采用和熟练使用这些先进的信息处理机器,能过拥有相对于其他人的信息优势。⒊在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新的媒介技术会不断出现并以逐步加快的速度更新,因而“信息沟”的发展趋势可能会是“老沟”未平、“新沟”又起(郭庆光,1999)。
  随后,又提出了“数字鸿沟”的概念。“数字鸿沟”这个术语是美国副总统艾尔•戈尔在1996年创造了,这个概念应指在个体、家庭、商业组织、地区和国家之间对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应用程度的不用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造成“信息差距”、“贫富分化”。数字鸿沟是在信息技术由于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中,也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特别是网络技术产生的差距。
  
  二、我国知识沟现状探析
  
  (一)在东部和西部之间存在知识鸿沟
  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在媒介产业化的今天,大量质量高、管理好的媒体均以东部作为据点,媒体之间的竞争促进当地大众传播业的发展,又使当地民众能够享受较为先进的信息服务;而西部由于其地理及经济条件限制,人才难留、体制难改、竞争缺乏、信息渠道陈旧……从而制约着西部传播业的提升。
  (二)城乡之间的知识沟现象严重
  据了解,70%以上的 农村 人口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他们对信息经济等新事物所知甚少。另外,电视广播等硬件虽然在农村已逐步普及,传播设备条件改善了许多,但充斥于媒体的内容却大多宣扬都市生活、“白领”价值观,针对农村的宣传节目普遍偏少。最近几年,虽然有不少改观,但仍继续改进。
  (三)在同一地域内,强势与弱势群体之间的知沟现状严峻
  以城市为例,权力集团、富裕阶层、高学历高收入者有一定社会地位者等均可被看作强势群体的成员,而民工、小商小贩、低文化低收入者的普通市民、下岗职工等均属于弱势群体。
  
  三、手机作为新媒介减小知识沟的可能性
  
  (一)手机自身的优势
  手机的出现,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身处异地的两个人或多个人可以直接交流,使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接受我们订阅的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图片信息和影像信息。手机的出现使的人们更愿意交流,或是直接通话或是发短信。天气预报、时政新闻、专题信息(如现在世界杯即时新闻)也采用手机定制的方法,使我们以最快的速度知道信息。
  而且,手机的未来更让人可喜。未来的手机将偏重于安全和数据通讯。一方面加强个人隐私的保护,另一方面加强数据业务的研发,更多的多媒体功能被引入进来,手机将会具有更加强劲的运算能力,成为个人的信息终端,而不是仅仅具有通话和文字消息的功能。手机会更加智能化,微型化,安全化,多功能化。
  而且,手机作为新媒介来讲,它不其他新媒介一样,比较“平易近人”,使用非常简单,操作非常便捷。这样,手机本身就为手中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平台。
  (二)手机使用的普及化
  

  手机的一机多用。手机的多种媒体融合使得很多不同形式的信息可以在一个媒介上实现,于是我们不需要花太大的成本购置多个不同的媒介接受不同形式的信息。如果说蒂奇纳(tichenor)提出的“知识沟”理论的积极意义在于它:“揭示出造成‘知沟’的更本原因在于人们的社会 经济 地位高低不同。”那么手机的出现则为经济地位较低的人们花耗较少的金钱而更多地获得信息知识提供了一个可能性。那么,手机不仅可以解决城乡之间的知识沟差距,而且可以解决同一地域内的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知识沟的差距。有人担心,“新媒介技术层出不穷,升级换代周期越来越短,其趋势很可能是‘老的信息沟’,还未填平,而‘新的信息沟’又出现了。”在现实中“存在的不止一条信息沟,而是存在许多信息沟”,既然这样,那么出现新老“知识沟”必将存在,老的未填平而新的又出现的情况时可发生。然而我们要解决的是尽量缩小多条“知识沟”的存在,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知识沟”的条数。
  而且,为了缩小“知识沟”,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对策,其中有一个是:“在‘软件’方面,必须提高社会成员的‘媒介使用的能力’(media literacy)。”随着科技的 发展 ,手机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多,我们不需要繁琐的操作,只需按动几个键,做一些简单的设置,就可以便捷完成。要提高社会成员的“媒介使用能力”,简便媒介的使用方法和方式对它有重大的意义。手机的操作十分简便,甚至出现了“一键多功能”、“语音拨号”等功能,这对缩小“知识沟”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现在的情况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这一点,越来越多的人离不开手机,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手机,越来越多的人在通过手机接触媒体,接收信息。这些人不仅包括社会上各行各业的精英们,而且包括各个角落的单个个体。手机在受众接触媒体信息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当然,要达到缩小知识沟的目的,还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激发他们强烈的欲望,培养他们的勤奋、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如果他们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没有勤奋、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仅仅把手机、电脑、电视等传媒当成娱乐消遣的工具,缩小“知识沟”的目的是难以实现的。我们整个国家还需要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营造一个学习型社会。
  
   参考 文献 :
  [1][英]丹尼斯•麦克尔[瑞典]斯文•温德尔著,祝建华,武伟译.大众传播模式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2]胡延平.跨越数字鸿沟:面对第二次 现代 的危机与挑战.北京:社会 科学 文献出版社,2002,11.
  [3]郭化.浅议我国“知沟”现状及对策.东南传播,2006,(2):30.
  [4]付玉辉.第五媒体的特色.学习时报,2005-10-1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