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通信论文

通信原理实验教学目标及其体系建设初探

2016-09-09 14:2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通信原理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使教师和学生能够通过科学完备的实验教学体系把实验中心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注重对学生科研精神、探索精神、团队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改变实验教学错误的方法。本文分析了通信原理及其实验教学目标,并探讨了通信原理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措施。

 

  一、通信原理及其实验教学目标

 

  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课程中的基本定理、调制/解调方法、码型变换等知识的学习和认识,提高学生认识电路原理图的能力,学习常用测试仪器的使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通信原理及其实验教学目标是将实践环节作为核心,以课程的教授对象、性质、目标为依据,把课程划分为基础实验与综合性实验两个层次。在实验室利用硬件电路进行实验,经过实验,学生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进一步提升对于通信原理知识的理解,不断地提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验证通信原理的能力。第二,从自己的需求出发,通过查阅资料与独立思考,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第三,掌握正确操作仪器设备的技巧,熟练地将原理应用在操作过程中。第四,能独立撰写实验报告,准确分析实验结果,正确绘制通信原理实验得出的各类波形图。第五,课前做好预习,正确绘制通信原理的验证图形。

 

  实验采用分组方式,一般是两人为一组,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验前,学生应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清楚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内容、方法和步骤,以及仪器使用的注意和安全事项。通过课程实验,学生应掌握每个实验项目所对应的实验原理,能够自行设计相关电路和计算参数,能够熟练使用常规实验仪器(如函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

 

通信原理实验教学目标及其体系建设初探


  二、通信原理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

 

  1.实验硬件教学体系建设

 

  实验教学中心由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具体建设和管理。中心应当具备电工基础、电子信息技术、电子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实验室的实验室群,向下还应当分设电路、电工、电子工艺、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学生科技创新等多个实验分室。

 

  实验教学中心应当主要面向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开设各类实验和实践教学课程,还应当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机修造、环境工程等非电类专业开设电工学实验教学课程。

 

  实验室应当有专职实验教师管理。师资队伍要不断进行培训,实验教师应当教风严谨、职业道德良好、实验教学业务素质高,在实验管理与实验教学上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实验教学队伍还要具有很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较高的研究水平。

 

  2.建立新型开放性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体系紧紧围绕原理技术系统全程全网这个知识链,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工程训练为基础,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先进实验内容带动实验室建设,优先建设内容先进、受益面广并体现通信与网络专业特色的项目。改革过程中要突出一个主题(实验教学质量)、加强两个建设(实验队伍、实验条件)、抓好三项改革(实验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施四个统一(实验人员统一调配、实验教学统一安排、实验场地统一使用、实验资源统一管理)、实施五级训练(通识训练、基本技能训练、设计能力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创新技能训练),跟踪通信与信息学科发展前沿,发挥实验中心人才优势,自主开发实验设备和新实验,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移植和转化为实验教学设备和项目,逐步建立基于学生能力结构的新型开放性实验教学体系,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实践技能的需求,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3.教学方法的改革

 

  (1)挖掘课内外资源,构建探究型实验体系。依托学校实验教学中心,多方法、多途径开展由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实验、自主分析结果的探究性实验,力求实现三结合的新型实验课程教学方法,即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体验相结合,理论学习与课堂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创建新型实验教学平台,开展本科生探究性实验教学探索,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构建新实验课程体系。

 

  (2)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推行双主体教学体系。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建立以学生为核心的通信原理实验教学体系。在课堂上教师只充当一个辅导学生的角色即可,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对其进行引导,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在实验结束后对学生的实验成果进行评估。

 

  总之,通信原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当遵循加强理论基础,注重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面向社会需求的理念,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作者:赵瑄 来源:新校园() 2015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