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通信论文

论虚假新闻产生的根源及对策

2015-10-10 09: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来自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因素直接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笔者分析虚假新闻产生的根源主要与新闻媒体迎合大众的猎奇心理、过度追求经济利益有关,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要从职业道德、能力培养及管理制方面进行治理。

关键词:虚假新闻; 根原; 对策
新闻报道要真实,这是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是新闻生命力的所在,也是新闻媒体生存及发展的赖以生存的基础。但社会每天没有哪么多新闻提供给我们怎么办。每天无数家报纸、电台、电视台等着发稿,他们象一只巨型怪兽急不可耐的张着大口随时吞食可能出现的任何新闻,特别是那些突发的、刺激的、吸引人眼球的事件,因为他们需要更多的读者、观众,获得更好收益。但同时,我们大多数人生活在和平环境里,过着正常人的平静生活,没有那么多好新闻提供给他们。他们该怎么办,于是有的人开始制造新闻了。
1 假新闻产生根源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迅速发展,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开始放弃新闻的最基本要求,即真实性原则,虚假新闻层出不穷,它们主要受到了来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现实中没有那么多吸人眼球、震撼人心灵的新闻。为了提高自已收视率、发行量,必须有这方方面的新闻才行。怎么办。有的人开始制造新闻了。如现阶段医患关系紧张,是大家关注焦点,于是《八毛钱治十万元的病》新闻出来了,一个需要进行超过十万元费用手术的患儿,八毛钱的药给治好了。中国传统文化被吞食,大家不满,好了,新闻出来了,《一个韩国历史系教授说中国诗人李白是韩国人》,……结果,群情鼎沸,收视率、发行量一路走高,可好景不长,前者提到的患儿后来做了巨结肠根治术,患儿康复出院后,家属致信医院道歉。后者,经韩方核实,韩国首尔大学根本就没有叫金秉德的教授,虽有国史系、东洋史系、西洋史系,但没有“历史系”这一学系。
产生这类假新闻的产生的根源,一是为了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利用了人们的猎奇心理,突显自已的存在。在媒体激烈的竞争中,刺激、揭秘、暴力、色情、猎奇、娱乐等新闻倍受青睐,为了在竞争中获胜,许多虚假新闻就炮制出来了。如对社会热点进行渲染、炮制,能引起轰动的消息,娱乐圈内的各种无从考据的绯闻。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新闻满足受众的窥视心理,从而达到提高媒体的收视率和发行量的目的。其次,在“观众经济”、“收视率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就是赢得了经济利益,就是赢得了市场。过分地强调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过多迎合了受众的口味而忽略了新闻的真实性。结果,一个姐姐说“9岁博览群书,20岁到达顶峰,往前300年,往后推300年,没有人会超过我”出名了,各类新闻媒体竞向报道。一个女孩说要在宝马车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也出名了,经纪人都有了,占了好多新闻板块……没有了丑和美的界线,没有真和假的区别,有的新闻媒体成了竞丑、竞假的舞台。
2 假新闻的主要危害
目前假新闻大多的表现为:浮夸拔高、添油加醋;以偏概全,以点带面;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真假不分,混淆是非;子虚乌有,凭空捏造;随心所欲,修剪拼合;主观臆想.客观失实等等。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信任是从对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与权威性的建立起来的,人们把新闻媒体当作党和政府的喉舌。党和政府的喉舌应该如实的反映社会真实发生的事情,反映人民群众的真实心声,所报道的内容也应该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反映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如果新闻媒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故意制造出刺激、揭秘、暴力等虚假新闻,他会直接影响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无法进行真实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同时,使人们对党和政府的方针、决策产生怀疑,误解,从而降低了党和政府的威信,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1]。对于新闻媒体自身来说,如果它所报道的新闻失去了真实性,公众便不能了解周围正在发生的真实事情,也无法让自己的真实见解和主张通过媒体表达出来,这样会使他们的感情受到欺骗和危害。可以想象,谁也不想自已受到愚弄和欺骗,狼来了的故事永远不会过时,没有公众的支持,新闻媒体也其失去其市场发展空间和生存依托。
3 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我们当然要捍卫这一生命了。那么如何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应从以下方面入手。(1)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新闻是记者思维活动的产物,新闻真实的实现与否掌握在记者手中。为了新闻传播真实性,必须从源头上把握好记者这一环节。加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基本要求。采用一票否决权,违背真实性原则,出现假新闻将失去工作的权利和机会。作为一个有良知、有责任感的新闻工作者,必须恪守职业道德,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新闻的真实,同时加强集体荣誉感教育,时刻维护新闻队伍的整体形象和新闻媒体的声誉,切实担当起引导社会大众的责任。(2)加强业务能力培养 社会现象复杂多变,必须有能力透过现象才能看到本质,这对新闻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业务能力要求。“新闻事实是指在新闻报道过程中选取和未被选取的已经出现的社会事实。新闻事实的真实是指用来进行新闻写作的那些被选取的真实的社会现实。而有些事实我们看得见,有些事实是我们看不到的而是深入在事物内部需要我们去挖掘的。为此,我们在进行新闻报道时需要做到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的辩证统一[2]。”真实新闻是记者在利用自已的专业知识,对事件进行全面观察、思考后得而来的。事实本身不会自已跑出来。在具体的新闻事件中,并不是所有事实真相都能够被记者所把握和认识,有很多假象会干扰记者的判断,这就需要记者利用个人的知识素养、社会经验、职业技能排除干优,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没有一定的新闻专业的理论和认知水平,就很难洞悉事物的本质,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可能被假象迷惑,导致新闻失实。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注重平时的专业理论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已,掌握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才能在遇到问题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周密的调查和审慎的思考,最大限度地抓住事物的本质。(3)完善政策法规的管理措施。首先新闻传播领域需要法律的规范,当今一些新型媒体传播方式的出现, 如微博、网络电视、短信等,突显了法律法规的空白和不足,根据社会发展的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有针对性、规范、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是保障新闻媒体健康发展、维护新闻真实性的重要保证。从新闻价值的核心要素和新闻产品质量的标准来看,新闻的真实性需要一个明智、刚性的法律来标准和约束[3]。对蓄意炮制虚假新闻,造成个不良社会影响、损害群众和国家利益的,要给予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触犯法律的,要追究法律责任。转载、转播虚假新闻,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新闻媒体,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只有通过严格的法律的保障,才能有效地杜绝虚假、失实新闻的产生,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同时,新闻媒体要完善内部管理,从采编至新闻最后与公众见面,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和要求,层层把关,层层负责,才能从程序和过程中杜绝虚假新闻的产生。再者,国家应该象管理律师、医生等行业从业人员一样,强化准入制度和后期道德和专业的继续教育,保障新闻从业的道德素养和业务能力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 牟彦秋. 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探讨. 科学与管理,2011(3):99-101.
[2] 方延明. 新闻实务方法论. 广州:南方日报出版,2005(4).
[3] 童兵. 理论传播新闻导论.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