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水利工程论文

枣庄市供水现状的分析

2015-08-13 09:1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对枣庄市供水系统及供水行业现状的分心,具体在供水管网的问题,水源水质问题,水源问题,供水设施问题和企业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快新水源的建设加快环状管网的建设,通过企业的合并和重组实现水资源的共享从而实现供水一体化,保障城市居民的供水安全实现供水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源水质 ,管网 ,企业管理 ,供水一体化
0.引言
  枣庄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23亿m3,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400 m3。枣庄市有大中型水库5座、小Ⅰ、Ⅱ型水库134座,塘坝806座。2000年全市蓄水工程6.04亿m?。总兴利库容为3.07亿m?,设计供水能力为2.6亿立方米,现状供水能力0.99亿m?。2000年枣庄市蓄水工程供水能力7847万m?。其中薛城区为545万m?,峄城区为630万m?,市中区为3048万立方米2009年全市供水总量为8.6亿m3,其中城市居民生活和业生产用水3.4亿m3,开采地下水为90%,利用地表水为10%。
  西城区现共有三座给水厂即:永福路配水厂、长江配水厂、兴城配水厂。东城区现有北郊、东郊两座水厂和二级供水增压站两座,即:邵庄泵站、光明泵站。峄城区现有东郊水厂和二级供水增压站两座即:坛山泵站、徐楼泵站。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水资源短缺、水利用方式粗放和水环境生态恶化的多重挑战,使城市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和水的可持续利用领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城乡一体化供水是一项关系到全市整体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广大市民日常生活的实事工程,通过整合行业资源,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实现“一网供水”,可以有效解决我市供水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确保市民饮用水安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1.目前我市供水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供水管网的问题
  由于历史的原因,现状管径偏小,根据所需埋设管道而未经规划,因此,地下供水管网混乱。随着城市的发展,对市政给水的需求量增加,管网覆盖率较低,而且部分地区地下给水管网密集,同一道路下埋设多根小管径给水管,导致地下管网复杂无序。
  新建城区管网现状:根据各区的规划发展埋设管网,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枣庄市整体发展。管网的铺设并没结合枣庄整体实际,考虑城市近、远期发展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偏远地区的工业发展受到基础市政建设滞后的影响。
1.2水源水质问题
  由于地表水渠及河道内受污染的水下渗入水层,导致局域地下水受污染,而现有水厂或配水厂内无净水处理工艺,导致城市居民用水受污染,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生活和人民的身体健康,目前枣庄各城市居民生活不得不饮用水质较高的纯净水、山泉水的家庭和单位在急剧增加。
  枣庄市现状年开采地下水54170万立方米,占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的90.9%,其中城市供水开采地下水20996万立方米,占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的35.2%,由于集中超量开采或受井群布局不合理等因素影响,在部分水源地出现了大面积地下水降落漏斗,地面沉陷、水质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但是如果在全市加强对重点地下水源地科学管理、优化配置、合理调度,必将增加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量,充分发挥水资源应有的效益。
  周村水库于1987年开始供原水,1991年张庄水厂建成后开始正式向市区供水。供水初期水源保护条件较好,原水除个别指标外均符合国家地表水源水质标准,是一处优质的城市水源地。进入九十年代后,库区内进行网箱养鱼,水质开始遭到污染,后随着养鱼规模不断扩大,水质严重恶化,被迫于2002年关停,仅保留少量原水供应部分工业用户。
1.3水源问题
  由于枣庄市水源大部分采用的是地下水,而由于个别地区地下水超采或受污染,而与之相接的水厂便失去了水源或无法处理受污染的原水,导致水厂无法正常供水。
  在原水输送上需要统一考虑,合理分配,设置至少2条输水管或配以有足够大的事故贮备水池。
  原有水源由于种种环境因素的改变而改变,而这对于水厂来说选取单一水源则成为供水设施的一大弊端;
1.4供水安全保障问题
    中心城各区域供水管网已经联成一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互补、调剂余缺的目的,对提高各区供水安全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受联通设施能力及水资源总量的制约,其互补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正常供水条件下,各区仍以各自主供水源为主。
    目前安全保障问题最突出的是东城区和新城区,一方面区内现有供水能力已经和需水总量基本持平,没有储备供水能力;另一方面,几个主供水源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污染或者是污染隐患,一旦其中某个水源地因水质问题而停供时,将会给城区供水造成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新城区,在清凉泉水源因矿井透水而报废后,完全靠东城区向西调水供应,由于没有第二水源保障,供水安全存在极大隐患。
1.5供水设施问题
  经调查,现有供水设施陈旧,部分水厂已停运,而有的年久失修。面临源水水质逐渐恶化的情况而无法以对,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供水量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生活、工业用水量。
  特枯干旱年份或连续干旱年份城市缺水严重,有时甚至造成工业停产,城市供水也不得不实行定时限量供水。
1.6企业管理问题
  多部门管理、多企业运营,已成为供水行业健康发展和供水系统安全运行的主要障碍。我市目前的城市供水管理体制为:市区水资源及农村村村通工程由水利部门管理,市区制水厂和供水管网运营单位的人员及资产管理由市国资委负责,城市供水的行业监管由建委部门负责。各供水企业因其供水水源、制水工艺、管理水平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供水成本差异较大,虽然国家对自来水的水质、水压及供应服务都有明确规定,但由于管理部门不同,执行的水价标准不一样,整个供水系统无法实施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管理,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缺乏有力保障。如薛城区供水公司与市供水公司各自有一个供水管网而且是分开的,由于两个公司分属两个部门管理和为了各自公司的利益,在干旱期水资源缺乏不能实现水资源共享,不得不采取限时供水,严重影响居民的用水,居民的供水安全受到很大威胁。
2.保障城市供水的几点建议
2.1水源建设
  为提高整个城区的供水安全保障,第一要积极开发建设新的城市水源,增加供水能力储备,提高应急调剂能力;第二要加强各区间贯通管网的互通性,实现中心城供水的一体化;第三加强现有水源地的污染防护及治理 工作,减少水质污染事故的发生。
2.2建设设施的有效利用
  提高现有基础设施的使用率,有效地提高社会整体效益。通过建设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网,进一步优化我市城市供水管理体系,实现全市供水系统的统一规划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定价。通过合理规划,加快实施羊庄水源地工程,取消市区内的自备井供水,压缩城镇地下水的开采量,实现全市水资源的共享。通过提高供水企业存量资产的使用效率,在提高供水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市区水环境的改善、提高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做到政府和企业双赢。
2.3供水一体化
  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通过集团化经营,搭建融资平台,引进外来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在全面提升供水行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同时,通过优化水厂处理工艺,进一步提高供水水质,彻底让居民喝上放心的水,是百姓真正感受到党的关怀。
  结合我市“十一五”总体规划和城市供水专项规划,在保留原有供水企业独立法人的基础上,将全市供水企业及城镇村村通工程管理单位资产进行整合,成立由国有资产控股的枣庄市供水集团,市区各供水企业及县级自来水公司作为供水投融资公司的子公司,具体负责辖区内供水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运营工作。市国资委授权供水集团管理公司所属的国有资产,市建设局对供水投融资总公司实施特许经营授权,通过明确政府、企业和用户之间的责、权、利,促使供水企业向规模化发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供水集团成立后作为融资平台,或通过向社会出让部分股权,或通过扩股增资等方式进行融资,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分级负责”的投融资机制,解决供水企业生产运营及后续发展所需资金问题。
3.结语
  城乡供水是一项关系到枣庄市整体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广大市民日常生活的实事工程,通过整合行业资源,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可以有效解决我市供水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确保饮用水安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枣庄市中心城区城市供水专业发展规划》
2.《枣庄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3.《枣庄市中心城供水保障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