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水利工程论文

某中型水库引水、放空兼导流隧洞挂口施工支护

2015-07-30 10:1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某中型水库项目引水、放空兼导流隧洞为有压隧洞,沿线两岸山体较高,边坡较陡。隧洞进、出口的挂口部位为强风化层和堆积层,有较大渗水,岩层间夹泥、内含钙质、遇水极易软化,开挖成型稳定问题突出,在如何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确保开挖与支护安全,具有一定难度。

关键词:导流兼放空引水洞 ;超前小导管 ;支撑
一、工程概况
  引水、放空兼导流洞三洞合一,隧洞总长492.5m,其中导流洞464.927m,放空洞440m,三洞共用长度412.424m。放空引水隧洞进口为3m×3m方形断面,导流洞为圆形断面,开挖直径为3.8m,采用C30砼衬砌,衬砌厚0.4m,成洞直径3.0m。
  导流洞通过龙抬头形式和8m渐变段与放空隧洞进口连接,出口通过2×8米渐变段与出口启闭机室连接,出口为 2.5×2.5m方形断面。
  隧洞进口为312.123m直线段,出口为132.504m直线段,中间通过半径为20m的曲线连接,曲线长度20.3m。导流洞进口底板高程为391.5m,放空引水隧洞进口底板高程为402m,出口底板高程为389.0,隧洞底坡i=1/243,
  二、工程地质
  隧洞通过地层岩性为前震旦纪板溪群隆里组第二段(ptbnl)灰、深灰色中厚层粉砂质板岩、绢云母板岩夹少量变质砂岩,覆盖层为残坡积粘土夹碎石及黄粘土,厚0~2.5m。隧洞位于地下水位附近,地下水较发育。
  三、挂口施工方案
  1.总体处理原则
  隧洞进口处于强风化带,节理裂隙发育,层面交错,风化极为严重,呈压碎状态,围岩自稳能力极差,成型困难,属V类围岩;出口段处于弱风化下部,上部覆盖岩层较薄(最薄处约4m),出露岩层较为破碎,自稳性较差,为IV类围岩。为确保隧洞出口安全、可靠、顺利进洞,遵循“洞外支挡、洞内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不(弱)爆破、强支护、快封闭”的原则,洞外部分先做重力挡墙+钢筋砼盖板+双层锁口小导管,洞内部分采用超前小导管+钢拱架支护+喷浆支护方式施工。
    2.洞外支护处理措施
  
  (1)洞口明挖推进至预定挂口位置后,立即在挂口处两侧浇筑砼挡墙施工,以保证山体的稳定,挡墙底宽2m,高度4m(略高于设计开挖洞顶高程),挡墙内设置φ25锚杆,锚杆长6m(进口段)、4m(出口段),锚杆间距1m,使挡墙与基础和山体连为一体。挡墙挂口处设Ⅰ20a工字钢拱架,间距0.5m,采用φ25钢筋连接,间距1.0m,并且与洞顶锁梁的工字钢连接成整体。在砼挡墙施工时,同时进行两侧及洞顶山体坡面挂网锚喷支护。按设计要求,护坡采用φ25砂浆锚杆对坡面岩体进行加固,锚杆长度6m,间排距2m,梅花形布置,喷C20砼厚10cm,挂网钢筋采用φ6.5圆钢,20×20cm网格。
  (2)砼挡墙完成后,以砼挡墙内的预埋工字钢(5根)为支撑点,布设双层锁口小导管,小导管采用L=5.0m,φ50钢管制作,外插角分别为5°和45°,纵向间距为0.5m,呈梅花状布置,钢管前端做成尖圆锥状,尾部焊上箍筋。
  (3)沿洞口顶部设排水沟,做好洞外排水措施。
  (4)小导管完成灌浆后,停滞1天左右时间,随即进行洞口锁梁(钢筋砼盖板)的施工,梁底埋设5根20b工字钢(锁梁底部宽度2m),并与挡墙的工字钢相连接。进口段由于周边山体较陡,在锁口以上顺山体继续浇筑2层共4m高砼挡土墙,以保证山体的稳定。
  3.超前小导管施工
  隧洞开挖中,遇到破碎松散岩体时,采用超前锚杆的做法较为普遍,由于本项目的地下渗水较多,岩层泥化较快,有必要对围岩进行固化。因此,施工方式上采用注浆超前小导管施工,利用小导管向松散围岩注入掺有速凝剂的水泥浆,使松散破碎体快速胶结、固化,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抗渗阻水能力的固结体,从而提高围岩的整体性、抗渗性和自稳时间,以便进行开挖支护施工。
  小导管采用φ50mm小钢管加工,一端加工成锥形,距另一端100cm的位置开始至尖锥端之间每隔15cm按梅花型开一个0.5cm直径的小孔,作为注浆孔。
 
  在进行小导管施工前,应先在掌子面上喷3~5cm厚砼封闭掌子面作为止浆墙,同时,准确测量隧道中心线和高程,并按设计标出小导管的位置,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灌注浆液时,按照由淡变浓进行,一般按2个比级(2:1和1:1水灰比)变换浆液浓度即可满足要求。浆液中宜掺3~5%的水玻璃或其它速凝剂,以缩短浆液的胶化固结时间,控制浆液的扩散范围。灌浆压力采用0.3Mpa~0.5Mpa,灌浆结束时的压力为0.5Mpa。注浆时,相邻孔眼宜隔孔灌注,尽量不要连续注浆,以保证固结效果,又达到控制注浆量的目的。
  4.洞内支护处理措施
  挂口后,岩石破碎段采用的主要支护措施为钢拱架支撑为主,根据岩层出露和渗水情况在掌子面顶拱150°范围采用超前锚杆支撑或φ50mm小导管进行超前固结灌浆,小导管根长4m左右,间距为0.5m,导管外插角5°~10°,每设置一排小导管,洞挖及支护跟进3m,然后再打下一排小导管后再进行洞挖施工。
  周边围岩支护方式可根据岩石完整性、渗水情况选择采用喷浆支护或挂网喷浆支护的方式。围岩较完整、自稳性较好的III类围岩采用喷浆支护,对于IV~V类围岩、渗水又较多的部位,支护采用网喷与钢支撑相结合方式支护。
  钢拱架采用20b工字钢制作,每榀拱架设φ25锁脚锚杆4根,长度3.0m,拱架间采用采用φ25钢筋连接,间距0.5m~1.0m。
  钢筋网片采用φ6圆钢按15cm×15cm网格加工成约100cm×200cm的网片;挂设时网片必须随受喷面的起伏铺设,与受喷面间留3cm作为保护层,网片与系统锚杆焊接牢固,确保喷射砼时位移。
  洞内超前小导管注浆导管布置在顶拱150°范围内注浆,采用水灰比为1:1和0.5:1两个比级的浆液进行灌注,注浆压力控制在0.5Mpa左右即可。
  5.其它
  (1) 超前小管棚注浆预支护,可以大量减少拱部围岩的掉块,保证了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
  (2) 挂口的锁口措施是否得力,是隧洞能否顺利挂口的关键。
  (3) 针对较为软弱岩体,周边人工开挖可减小对围岩的扰动,有效控制超欠挖。
  6.结语
  中小型水利工程的隧洞断面较小,投资也较低,对于不良地质地段的尤其是IV~V类围岩洞挖投入往往不足,极易造成跨口、冒顶等事故常常发生。造成工期及费用的增加。因此。在不利地质条件下的隧洞施工,应重点加强挂口段的技术保障措施,开挖支护要及时跟进,对一些关键部位采取特殊支护措施,这是开挖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田艳, 胡智超. 浅析泄水建筑物的泄流能力[J]. 科技信息, 2008( 18) : 485 -486.
[2]王福军. 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CFD 软件原理与应用[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