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水利工程论文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构建模式

2015-07-15 09:2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1.小型农田水利内涵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包括农田灌溉、排涝工程、灌区抗旱工程、水库、蓄水池、机井、水泵站、堤坝等,这些工程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农田的灌溉和农村地区人畜的饮水问题,保证农田的正常耕作,确保农村地区的水源合理使用。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和修理,改善农田水分、农村水利条件,促进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村群众的收入。目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通过两种方法来改善农田水利条件,分别是:第一,对于可能出现干旱的地区,利用蓄水、引水和调水的措施,协调各个地区,满足农业的发展;第二,对于可能出现洪涝的地区,利用排水措施,改善农田的水分情况,改良土地的生产作业,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通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实施,农田的水利条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从而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存在的问题
  2.1.1缺乏规范的运作方式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管理模式,包括承包、出租、参股等管理模式。这些模式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参照经验,不能够根据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同时,我们缺乏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法律法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管理过程中无据可依。另外,大部分水利工程在管理和操作的过程中,不能够严格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来执行,导致水利工程在操作时出现各类不规范行为。
  2.1.2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
  目前,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管理过程中忽略了工程的维护工作和管理方法。在管理方面,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要求和制度,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不能够按照管理要求来进行工程的管理,甚至与管理方法背道而驰。而另外还有部分工程不能够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管理方法。这些都导致了管理的不合理,工程效率低下,质量参差不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虽然是小型工程,规模相对较小,但是管理的不合理直接影响了工程的质量。
  2.1.3缺乏明确的责任制度
  由于受到我国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归属没有明确化,导致了工程的管理和维护的主体及责任无法明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责任的不明确,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某乡镇需要修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经批准后,国家财政部门拨款进行修建,修建完成后,该水利工程由乡镇的相关部门进行管理工作,土地属于集体资产,但使用权承包给使用人,所以该水利工程的责任主体与产权分属不同的部门,责任权限无法界定。水利工程的责任不确定,导致工程在实际管理操作中,权责双方不能够相互协调,影响了树立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2.2问题的原因分析
  2.2.1监督机制的缺失
  目前,我国大中型农田水利工程都有着良好的管理监督机制,工程会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用于监督工程的运行以及管理。大中型的农田水利工程都会成立专门负责日常运行的管理部门。但是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不仅缺乏有效的管理部门,同时还缺乏专门的监督机构。主要是因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数量较多,种类也比较多,规模较小,政府难以有效的管理、监督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最终导致这类工程难以科学规范的运行。
  2.2.2管理机制的不成熟
  由于管理机制的不成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难以高效管理工程的运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虽然规模小,但是没有有效的管理机制,造成了工程运行中的混乱。
  2.2.3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和管理。目前,该类工程的管理机构的成员大多是当地的农民,他们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管理能力也不足。同时,有一些乡镇的水利工程的工作人员也缺乏专业的技术和知识,业务能力较低。这些技术人员本身缺乏过硬的技术,同时在工作过程中没有系统的培训和再教育,导致技术水平难以提升,实际经验也不能够得到积累,一些较为专业的工作难以胜任。
  3.小型农田水利可持续发展建议
  目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受到以往计划经济的影响,存在着很多问题,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的不断建设,这些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深刻的改革。
  3.1因地制宜,推进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
  充分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各方面信息,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合理化的规划。不仅要统筹水利条件的供给,加强农田的抗旱防洪能力,还要倡导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调整农业结构,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率。
  3.2改革管理机制,健全法制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要打破以往管理机制,对管理进行改革,同时借鉴大中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经验,将工程的运行和管理规范化。工程要设立专门管理日常运作的机构,并且根据管理要求进行管理,强化工程的管理水平,深化农村水利各项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法规制度建设,完善配套政策,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加快管理方式转变,为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3坚持建管并重,保障良性运行
  切实把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有机衔接、有效统一起来,做到建后管护主体明确、权责清晰、机制完善、管养到位,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3.4加强政府扶持,促进发展
  政府要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扶持和管理,通过宣传和培训、再教育等方式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效率。政府要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运作中,并且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
  3.5完善监督机制,提高工程效率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督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主要由工程覆盖的农民来完成,外部监督主要由当地的政府部门进行监督,对工程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确保管理和运作的规范化,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率。
  3.6培养专业人才,提升管理水平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既需要科学的管理,也需要合理的运行维护,因此必 须要培养专业的管理和维护人才。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够提升管理水平,基层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工程的运作效率。
  4.结束语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我国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水利工程的高效使用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管理和运行以及监督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参考意见,以达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崔世彬.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机制与考核研究.山东农业大学,2012(0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