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水利工程论文

水库灌区灌溉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方法建设

2015-07-15 09:2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引言
  水库灌区是一个多水源,多渠首,引、调、蓄并举,为农业灌溉和城市工业提供水源的大型灌区。其在当地粮食安全、下游城镇防洪保安、抗旱减灾、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是绝对不可忽视的。但从我国的水库灌区管理来看,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文章将对水库灌区灌溉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1 灌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主要原因
  1.1 因历史原因,灌区建设与管理存在先天不足
  有的地区水库管理局对所管的干渠、支渠部分渠段进行了防渗技术的处理,实践验证,水在利用率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往往在末级渠系管理上出现责任主体缺失、工程产权不清等情况。在表面上来看是由镇村管理,但实际情况却是水管部门无力管,镇村干部不愿管,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就比较容易产生末级渠系工程建设标准低、不完善,量测水设施短缺、技术手段落后,淤积严重、年久失修等情况。
  1.2 水事违章行为不断增多,影响灌区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
  干渠往往成为了人民群众排放生活污水的场所,垃圾随处可见。使得渠道淤积、水质污染情况加剧。另外,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助推下,土地价格也在相应的提高,侵占渠道的情况屡见不鲜。
  1.3 管理体制落后,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
  近年来,我国也在灌区管理上采取了一些加强措施,可是还是无法否认存在着许多问题: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于提高、思想观念没有与时代同步、服务意识需要加强、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够。总而言之,管理体制机制落后,亟待加强。
  1.4 灌区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水利工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日晒雨淋、温度起伏变化大、水流冲刷等自然因素所控制和影响下,建筑物容易出现碳化、分解、表层剥落、钢筋锈蚀的情况,强度下降、结构失效就可能导致渠道和建筑物倒塌。人为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实行用水计量、按方收费后,用户偷水而不交水费、沿渠闸门被撬、暗渠被挖成竖井、更有甚者盗取干支渠石料,使得渠道供水无法正常。灌区的建设一般都是由国家出资的,建设的力度大,也往往受到重视,但是在管理上就比较薄弱,有的地区水费收入只有每方3分钱,与实际的灌区养护管理所需费用相差甚远。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乡镇和村集体,生产组织形式与计划经济大为不同,原来的管理体制中很多问题显而易见:建设和管理之间严重脱节、制度不完善、田间工程缺乏管理、工程毁坏后难以及时修复等,以上种种将直接对灌区的农业生产发展带来负面效应。
  2 加强内部管理,促进灌区健康发展
  2.1 不断完善绩效管理制度,并建立与之相融合的规章制度
  绩效管理的制度是提高灌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绝佳途径。其适用范围广,可以深入到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学习深造、岗位变迁、职务升迁、薪酬改革等众多方面,只有认真将绩效管理渗透到灌区工作人员工作的各个细节中,才能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工作效能,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2 转变作风,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扎实转变工作作风,以管理、服务为主,力求使人民群众满意。工作人员应时刻以以人为本、服务于民的理念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灌前、灌中、灌后三服务”,将群众的事真正的放在心上,办实事、办好事,及时解决人们群众在用水上所遇到的困难,实现灌区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2.3 改变观念,强化计量收费管理
  不断加大基础设施的利用率,例如:放水管、闸涵。村镇计量收费应改变以往而先采用“合同定额农业水费+核定用水量”的模式,再到按方计费。并最大限度的降低渠系糙率等水力条件和人为等因素干扰,实现计量收费的公平、公正、合理,计量设施也要不断更新换代。
  2.4 做好外部协调,促进灌区可持续发展
  末级渠系管理责任主体要不断清晰明确,相应的配套设施也要与时俱进,为深化灌溉管理体制和水价形成机制改革提供更多的支持。一方面,在明确末级渠系管理责任主体的基础上,增加资金的来源渠道,加快末级渠系改造的速度。硬化或敷设U型槽或UPVC管等,以便提高渠系及田间水利用率。另一方面,完善渠道调控工程及量水配套设施,或用闸涵量水,或用水表计量,或用量水堰量水等,最终目的都是提高计量的准确性,做到合理收费,公平负担,也是建立终端水价与用水户参与式灌溉管理体制的前提和基础。引导人民群众正确的灌溉方式来提高末级渠系维修养护的程度,促进灌溉节水,加大节水、合理用水的宣传力度,使节水意识深入人心。
  2.5 逐步提高农业用水价格,积极推动农业灌溉用水终端水价
  水价的改革要在“稳步提高,逐步到位”的原则下有序进行,重点要考虑灌区农民的承受能力。首先,要根据供水对象不同,分类确定供水价格。农业水价所要依据的是农民承受能力,同时以灌区内亩产值的5%和亩生产成本的10%为对照值,按补偿成本实行政府指导价或定价,不计利润与税金,并逐步到位。养殖业、工业供水的水价应在成本的基础上加适当利润与税金。其次,要制定浮动水价与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政策。考虑到灌溉的季节性来制定浮动价,如果使用超出定额范围就要累进加价。
  不断加快“终端水价”改革进程,改进水费计收方式。所谓的终端水价是指包括末级渠系水价在内的各供水环节的价格,定价的形式有政府最高限价、定价到户、用水户协会民主定价等。逐步缩小计量收费单元,建立开票、送票、公布“三到农户”的“一票到户”制度,用水户协会负责收取水费的方式也可,总而言之都是使农民能够真正的明白水费收取的各个环节,清楚明白的消费。也有助于灌区管理部门和农民群众之间形成一种平等互助的供用水关系。
  2.6 加大执法工作的力度,切实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需要政府的支持,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行政执法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支持。要实现公安、水政、环保、司法等执法部门之间的联动效应,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做到依法执行、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规范用水行为,加大水工程及水资源的保护力度。
  3 结束语   [本文由WWw. dYlw.NE t提供,第 一论 文网专业写作职称 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历史遗留问题是水库工程管理需要解决的重点,而工程设施存在的问题往往是主要的,并且需要及时处理的。工程管理、交通和通讯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以上这些问题往往互相影响。而要想得到解决,单凭水利工程管理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是最大的驱动力,这样才能使水利工程,尤其是许多小型水库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现阶段的水库灌区为粮食生产、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供水保障等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相信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完善灌区的设施、深入进行改革,不断提高灌区管理水平、运行机制,灌区建设与管理的科学、规范化逐步建立,水库灌区就能实现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杨永德,林雁宏,李英,等.长江委员会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规划.人民长江,2013,2.
  苏青,施国庆.基于取水权市场德数字黄河水资源调度和管理系统.人民黄河,2013,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