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水利工程论文

黄河调水调沙利弊之我见

2015-07-06 10:5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 论文 关键词】黄河调水调沙利与弊解析
  【论文摘要】黄河泥沙是黄河洪水威胁的症结所在,是黄河治理的难点。黄河的防洪思想、防洪技术、防洪战略决策都着眼于这一点。为确保黄河下游河道不抬高、不淤积、不断流,确保我国 经济 发展 和沿黄地区的生命财产安全。黄河水利委员会创立了举世瞩目用水治沙的 历史 先河。“调水调沙”的设想经过实践的考验,正一步步走向成功,对防洪、治河、减淤等发挥了巨大作用,也具有较大的效益。但是,笔者认为,在看到有益方面的同时,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利因素,现结合实际,就调水调沙对黄河下游河道产生利弊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见解,仅供同仁 参考 。
  1黄河泥沙的危害
  黄河水患,根在泥沙。这条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素有“斗水七沙”之称,每年携带16亿吨泥沙进入下游,其中有4亿吨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之以每年平均10厘米的速度抬升,目前下游河床平均高出临河地面4-6米,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悬河”如同悬挂在下游两岸头上的一个大水盆,严重威胁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沿黄地区的生命财产安全。
  2什么是调水调沙
  所谓调水调沙,就是在充分考虑黄河下游河道输沙能力的前提下,利用水库的调节库容,对水沙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适时蓄存或泄放,调整天然水沙过程,使不适应的水沙过程尽可能协调,以便于输送泥沙,从而减轻下游河道淤积,甚至达到冲刷或不淤的效果,实现下游河床不抬高的奋斗目标。WWW.133229.COM
  3调水调沙有益方面
  3.1黄河下游主槽得到全线冲刷。黄河下游的主要特征是善淤善徒,特别是主槽淤积越多,洪水威胁越大,冲决徒变的可能性亦越大。而9次调水调沙的最大功效,就是使下游的主河槽得到了全线的冲刷。最明显的是山东河段主河槽得到有效冲刷。前三次调水调沙实验,艾山至利津段的总冲刷量为0.38亿吨,彻底消除了人们普遍担心的“冲河南、淤山东”的疑虑。同时,调水调沙还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若按照 自然 状态来水输沙,平均输送每吨泥沙需要121立方米水,而实施 科学 的调水调沙,平均输送每吨泥沙需要63立方米水。这样看来,利用水库的水流和落差,进行人工调度冲水冲沙,其作用和价值是十分巨大的。
  3.2黄河下游行洪能力和过沙能力普遍提高,河槽形态得到调整。9次调水调沙的另一个显著的功效,就是黄河下游主槽的行洪能力和排沙能力普遍提高。2002年调水调沙前,下游主槽最小过流能力为1800立方米每秒,到2009年,已经恢复到3880立方米每秒,主槽河底普遍刷深达1.5米,“小洪水高水位”、“小洪水大险情”的状态初步得到改善。同时,不仅使河道过水流量加大,而且因为水流加快,排沙的能力也得到提高,黄河下游沿黄滩区的老百姓心态得以平和,安居乐业。
  3.3改善了河口生态,增加了湿地面积。湿地是地球的肾脏,具有“纳污”和“排毒”的功能,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要素。没有湿地,人类就会失去两栖动物、鸟类动物以及植物等等众多朋友。由于上世纪黄河的多次断流,也造成了黄河入海口湿地萎缩的局面。通过9次调水调沙,不仅保障了黄河在新世纪不断流,并将大量的泥沙送入大海,而且,黄河入海口近几年生态系统不断改观。2008年,湿地核心区水面面积增加3345亩,入海口水面面积增加1.8万亩;2009年湿地核心区水面面积增加5.22万亩,入海口水面面积增加4.37万亩,地下水位抬高0.15米。同时植物繁茂,纵多两栖动物和鸟类回归,呈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景观。
  3.4升华了先贤们的治黄理论,丰富了治黄方略。在千百年的治黄过程中,治黄方略纷呈,理论不断。有的理论束之高阁,有的方略欲施即止,有的理论局部实施,有的方略难以转化。而目前黄河水利委员会实施的调水调沙,应该说是传承了先贤们治理黄河的成功经验和理论,并站在先贤巨人的肩膀上向治黄的伟业高端攀登,但又与时俱进,实施了大胆的创新,升华了先贤的理论。今天,黄河人能够借鉴先人的理论和经验,准确地利用 现代 化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条件,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为治黄探索了新途径,不能不说在传承中有发展,在弘扬中有升华,在实践中有创新。


  4调水调沙不利方面
  4.1河床刷深一米,引水成了难题。据笔者了解到,黄河最下游的东营市的当地一些地方官员和村民反映:“调水调沙”刷深了河道,过水能力大大提高,可是我们原来的引水设施却用不上了。因为我们当地的引黄闸、引水渠、桥涵管道等设施都是按河床逐年提高设计的,调水调沙后河道一下子下切了近1米,不少引水设施一下子没法用了,这是其一;其二,东营区垦利县胜坨镇、西宋乡的情况也比较严重,原来五六十个、七八十个流量立方米每秒,我们就能从黄河里引到水,现在200个流量以下那些设备没法用,由此造成了一些乡镇又过上了守着黄河用不上水的日子。同时,像情况比较严重的刁口河流路几乎引不进水,而要更换设施又不是一个小投入,当地一直还没法解决。
  4.2河床下切带来的不利因素
  4.2.1首先是对靠河工程造成一定威胁。河床下切导致靠河工程的根石暴露,致使工程的稳定性下降,东营河务局辖区三处靠河工程根石暴露高度均高于工程主体高度,一旦发生5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洪水就极易发生根石走时、坍塌等险情。
  4.2.2其次对引黄闸放水造成不利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引黄闸全部能自流引水,但现在闸底板全部高于水面,自流引水已不在可能。
  4.2.3另外对一些跨河建筑和沿河群众的农业生产及临水作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忧。
  4.3因“调水调沙”影响,河道发生了变化,造成主河槽摆动无 规律 ,防守困难,从而加重了国家对河道防守、养护及工程在建的投入加大。
  5结束语
  总之,本人通过以上粗浅的见解,“调水调沙”对引水、河床下切、河道的防洪管理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等等来说,利弊同在,得失兼有。我们不能因为其“有利”就放其随意,也不能因为“有弊”就因噎废食,阻止其 发展 。论问题、看实物应该从国家大局的角度出发,不要因局部损失就放弃了成功。为此,调水调沙的成功伟业,实现了黄河10年不断流的伟大壮举,维持了黄河水资源的健康生命,为我国 经济 持续健康发展及沿黄地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水源支撑,促进了社会稳定、人民安康幸福。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