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水利工程论文

积极推进水利及农业水价改革

2016-06-16 15:0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日益枯竭。自古有了农耕文化以来,特别是现代农业一直是经济社会用水的大户。推进农业水价改革水利工程投资等多箭齐发。扩大完善流域机构的上下游横向补偿机制,深化水价机制改革,加大水利投资融资、节水技术引进力度,加快水利改革步伐。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推进我国水问题解决、破解水利体制机制制约的迫切要求。同时依托农村土地改革,整合土地、形成规模化种植,以利于节水灌溉,起到节水效果。

 

  1 全面节水和节水优先的意义

 

  1.1 水资源现状及危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一些地区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没有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盲目开发,已经造成有河皆干,有湖皆枯,有水皆污的恶果。大部分地区缺水严重,地下水越抽越深,水源地离我们越来越远,水质越来越差,用水成本越来越高,远距离取水的城市和地区越来越多。如黄河下游沿黄各市地的工、农业及人民生活用水,基本上是用黄河水,黄河是唯一的客水来源,而就像河北、北京、天津、等省市现在也需要从长江、黄河调水,极大的增加了供水成本。大力发展节水工业、农业,推进农业水价改革,节水优先势在必行。

 

我国人均水资源只有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8000立方米的四分之一,我们全国三分之二的城市属于缺水严重缺水的状态。特别是我国北方,如京津冀地区的人均水资源仅为286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的水平,属于极度缺水地区。农业缺水、工业缺水、城镇缺水现已是不争的事实,水资源短缺成为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瓶颈。就在身处水资源比较丰富的珠江流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进一步扩大对水量水质的保障状况感到有很大压力。20154月份以来,台湾地区由于干旱,部分地区采取了每周供水供五停二的措施,进行限制用水。

 

  1.2 节水优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无论在农业、生产还是生活中,都存在着大量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在水资源利用方面,我们一方面缺水,而另一方面水的浪费比较严重。比如,在农业生产上,渠系水利用系数低,大水漫灌等灌溉方式粗放,而喷灌、滴灌等现代节水灌溉模式使用率很小;工业生产上,单位GDP增加值用水量较高;生活上,小龙头水量不可控制等节水细节不到位。用水方式粗放,社会节水意识淡薄,是导致及制约经济社会的水资源瓶颈日益凸显,节水已刻不容缓。因此,要保障供水安全,提高供水安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而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指出,保障水安全,关键要转变治水思路,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方针治水,统筹做好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把节水优先摆在首位。

 

  1.3 挖掘节水潜力提高价格意识

 

  节约用水,节水优先是针对我国国情水情着眼全民族永续发展,是新时期治水工作始终遵循的根本方针。在挖掘节水潜力方面:一是,加大对小农水建设的力度和投入,完善管护机制,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据统计,小农水建设可以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5提高到0.6以上。二是,积极引进节水先进技术,如吉林省着力推进膜下滴灌技术,效益显著,根据统计,过去1亩土地产出仅700—800元,而使用膜下滴灌设施后,收入可观,效益翻番。现在1亩土地收入可达1400—1800元。如此效益,甚至很少有工业项目能达到这样的投入产出比。三是,尽快开展农业水价改革,水利部20141月印发《关于深化水利改革的指导意见》就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并在2014年的年底启动了27(省、直辖市、自治区)80个县的试点工作。对于农业水价改革,首先要让农民形成水是一种资源价格的概念,同时配套水权交易整套制度,建立农民节水的激励机制。

 积极推进水利及农业水价改革

  1.4 积极推广节水技术

 

  加快农业水价改革,如果为了保护农民利益而不提高水价,最终会导致恶性循环,水价过低,水的市场模式就搞不起来,节水技术设施不能得到推广应用,无法发展节水农业,节水优先得不到贯彻,农民增收困难。反之,就能有利于提高节水积极性。农业水利水价改革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因为保障节水投入方的收益,是节水技术能够引入市场机制的前提,同时加快农村土地改革,实行土地整合,规模化种植,以便于节水技术的开展和应用,达到农业用水节水的目的。

 

  2 水价和土地改革促进农业节水

 

  2.1 落实中央政策,加强水价改革

 

  农业是用水大户,中央20151号文件聚焦农业节水与农业水价改革,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重申: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健全节能环保价格政策”;“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农业水价改革以箭在弦上,应尽早开展,如果水价过低,市场运作搞不起来,节水技术设施就不能得到推广应用,农业效益就难以提高,农民收入难以增加。水价过低也不利于提高节水积极性。如果提高了农业水价。比如过去一亩地水费成本20元、产出1000元,节水后支出水费成本40元、产出1800元,这样20元的成本增加,反而多带来了780元的产出增加。提高农业水价,会使资金使用效率增加和提高,所以,提高农业水价不会导致农民利益锐减,水价提高有利于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利于节水。

 

  2.2 实行规模化种植,推进土地改革

 

  在节水改革的同时,还需要推进农村土地改革,整合土地资源,农业要实行规模化种植。能够更好地推进农业合作化或者种粮大户实行规模化经营,在推进节水和农业水价改革中,再辅以节水公司参与,效益将更加显著,规模化采用节水技术,比一家一户推广先进的节水技术效率更好。

 

  3 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完善水权交易制度

 

  3.1 完善水权交易机制

 

  水利部20141月出台的《关于深化水利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并于年底前在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0个县区启动了水价综合改革试点。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农业节水与农业水价改革,再次重申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健全节能环保价格政策”;“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农业水价改革争议多年,认为农业水价改革是一件相对复杂的问题,要考虑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差异。确定了水价,相对就有了水权,但是目前水权交易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要让农民形成资源价格的概念,同时还需要建立水权交易制度及奖励制度。

 

  3.2 增强农民水权意识

 

  首先要让农民认识到水这个自然资源不是无主的,要让农民明白获得的水权在水权使用范围使用是合法的,资源是有价格的,使用它就应该付费。因此,需要完善水权交易制度,允许水权交易,并且节约了水权就应该得到奖励。水价改革就是要增强节水的概念,要有政策,有要求,有激励机制,农业水价改革实际上就是一个激励机制。

 

  4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枯竭、水污染、水生态文明日益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度的关键因素。积极推进农业水利和水价改革,对充分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污染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水生态文明建设,更好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的载体。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水生态环境,把水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管理和水灾害防治等各个环节之中。

 

  作者:郭宗明 郭瑞 庞小男 来源:科技视界 20152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