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水利工程论文

发展山区水利

2016-06-07 09: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饮水安全一直是山区地区的重点问题,碍于山区经济状况和地形条件的限制。该区域内的饮水设施和饮水卫生质量一直比较落后,鉴于此,还需要对其进行整改,保障山区人民的饮水安全。

 

  1、山区水利是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大关县辖81乡,83个村民委员会,1740个村民小组,7个社区,10个居民小组。截止2014年末统计资料显示,全县总人口286631人,其中农村人口230931人,占总人口的81%。有国土面积1721km2,人均耕地面积1.04亩,人均粮食产量414kg。工农业总产值262038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70118万元,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91920万元。

 

  从大关县人口数量、耕地面积以及农副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农业依然是大关县的支柱产业。因而,要想提升大关县的为促进大关县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最基本的一条就是依靠加发展生产。而发展生产对于山区农村来说首先指的是发展农业生产,简言之就是开展以农作物种植为主农业生产,积极更新和完善当下的农业种植技术,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进而提升大关县农民的经济收入。然而,农业农村生产能力的提高与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对三农工作的扶持力度,以及农村人民对水利工作的重视度。因此,要想发现大关县地区的农业生产,还应该加强水利工程的投资建设,促进农田灌溉、农田排水等水利设施发展。虽然,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但是从大关县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可否认的是大关县属于山区,水资源非常缺乏,加之农村人口众多,水旱洪涝灾害频繁等因素,要想发展大关县的水利工程十分艰难。因而,在这些基本情况均赋于了水利对于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2、山区水利是提高当地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

 

大关县属于一个山区县城,为了改善大关县人民的生活质量,提升人们的经济收入。还需要大力发展山区水利工程,例如农村饮水解困及饮水安全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开展都起到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作用。尤其是村镇供水的发展,对提高大关县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大有裨益。然而,要想推动大关县水利工程的发展,还应该将以上措施贯彻落实到大关县实际的发展当中。首先,解放大关县的劳动力,推动大关县农民脱贫致富进程。由政府投资和人民集资,进行大关县饮水工程的建造,并且购买先进的水利设施,保障大关县居民的饮水用水安全,便于人民对生活饮用水的使用。其次,饮水工程的建设,也解决了人们往返于边远水井的挑水困境,解放了大关县的农村生产力。

 

便于大关县村民将所有的精力集中投入到农业副业生产当中,再者,大关县的农民还可以借助于饮水工程的多余水源的应用,发展农村养殖业、种植业,搞庭院经济。采用多种渠道,提升农民的经济输入,进而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次,由于山区环境卫生较为恶劣,人们在饮用水的过程中,非常容易是受到病菌的侵袭。饮水工程建成后,人们饮用了优质水,改善了生活条件,肠道传染病、肝病、氟中毒病等发病率明显下降。最后,大关县供水工程建成后,居民的家庭卫生条件得以改善。大关县的村民可以用节约的水,在自家的房前屋后植树造林、改善了大关县生态环境。

 

  3、对策与措施

 

  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特别是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山区,经济发展受制约因素多,生活卫生条件差,水利投入相对较少,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水平弱、综合生产能力不强,突显了农村水利工作与现代化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当前要把保障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发展节水灌溉、开展水土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山区防洪抗灾能力作为水利工作的重点任务,为改善民生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真正取得实效做出积极的贡献。

 

  3.1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提高山区整体防洪抗灾能力

 

  全面搞好水库除险加固,加强控制性小流域整治建设,注重山区村庄安全建设,防止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对农村的危害。一是彻底开展已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全面清理掌握坝、塘、池病险情况,做好防治除险工作。二是争取新建骨干水源工程和防洪控制性工程建设,做到兴利除害、综合防治。三是大力推进小流域治理工程建设,达到综合治理。基本能按照上蓄、中疏、下排的总体要求,重点抓好流域综合治理,完成重要控制性小流域治理任务,并辅以重要流域下游防御山洪灾害体系建设,以切实提高山区整体防洪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2突出农村饮水安全,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发展山区水利

  保障居民的饮水安全,维护居民的健康生命,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工作的第一需求,同时也是为人民造福的大事。早在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7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做出的批示: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要想办法解决群众的饮水问题,绝不能让群众再喝高氟水。因为有政策的大力扶持,使得饮水安全问题得到了当地政府以及村民的重度关注。目前,大关县农村饮水不安全的问题仍然存在,这不仅严重地影响着大关县人民的生命健康,还制约着大关县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极不相称。

 

  鉴于饮水问题现状的研究,还应该着手于饮水工程的建设,以及建设完成后水质质量的检查。因为国家领导人员已经对农村的饮水问题提供了一些政策上的扶持,为大关县的饮水工程建造过程中,减轻了很大的阻力。与此同时,政策对饮水工程的资金的投入,给山区的饮水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设备基础,同时,也改善了山区农民生活条件。

 

  3.3加大水治整力度,改善山区水环境

 

  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城市郊区和其他具备条件的地区,整治水环境一直是新时期农村水利的一项重点任务。大关县虽然经济条件较为落后,但是也在全面推进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家园的工程建设。按照整治水环境的要求,加大大关县山区水综合治整力度,改善人民的饮水条件。与此同时,将大关县水环境、农村建设规、改变村容村貌有效的结合起来,努力提升大关县的综合利用效益,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善当前的发展状况。此外,在改善环境的同时,还应该控制工业环境的污染,加强大关县生活污水处理,通过开展水环境治整,一方面改善农田灌排条件,另一方面为恢复水生态系统,实现优美的水环境和人居环境创造条件。

 

  3.4继续开展农田水利建设,保障山区经济发展

 

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然而,粮食问题又和人民的温饱问题息息相关,由于粮食问题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因而,保障食品安全,加大对食品生产的质量监督一直是国家对粮食安全保护的重要举措。然而,要想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最根本的是要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种植技术,进行农田灌排设施建设,进而实现农村区域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

 

按照现代农业节水、高效、增收的要求,山区水利工程的建设,还应该改善灌排技术改造,实施田间工程配套建设,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特别是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建设与之相适应的灌排工程,更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和山区经济进一步发展。根据大关县水利十一五规划,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主要目标是:立足农业发展,以出水堰、罗汉坝、梭锅坝三大灌区为主功方向,发展悦乐、吉利小灌区,大力开展农业节水抗旱工程建设,使我县整体的灌溉有效水利用系数,灌溉面积和水利化程度得到全面提升。

 

  3.5推进水土保持工作,保护现有水土资源

 

  为持续推进全县山区水保工作,一是要及时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二是要加快退耕还林,严格禁止25度以上陡坡开垦,坚决制止对植被的破坏。三是要严格落实开发建设项目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制度,严格执行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制度。四是要全面发展全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治理与生态修复。五是要加大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干部对水土保持的意识。六是要在制定财政政策时,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扩大水土保持资金的投入渠道。

 

  3.6强化政策帮扶引导,进一步提高对山区水利的投入

 

为了更好的推动山区水利工程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对农村水利建设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对农村水利工程进行监察监管。其次,碍于政府资金的限制,农村区域还应该积极开展水利工程的发展,利用水利工程带来的经济效益,来完善当地区域的水利工程建设。学习先进的水利知识,积极发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

 

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其次,积极鼓励农村地区利用社会资金投入生产经营性山区水利工程,逐步形成以政府出资为主导,受益农民投工筹资为基础的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使得农村区域的水利工程逐渐向市场化方向发展。再者,农村水利工程的经营化投资可以作为山区水利工程发展的投融资新机制,通过政府和山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共同发展山区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善山区的水利环境,提升山区人民的收入。

 

  结语:

 

  综上所述,山区的饮水问题一直是阻碍山区发展的核心问题,而且由于饮水环境的不安全以及饮水设备的不完善,给山区人民的身体建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鉴于此,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饮水安全措施,改善山区人们的饮水安全,进一步的改善山区的民生环境,促进山区人民经济水平的提升。

 

  作者:杨龙云 来源:基层建设 20153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