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水利工程论文

特高含水期控水挖潜方法研究

2015-10-07 10:3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针对油田A块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后,水驱无效注采循环日益突出、剩余油挖潜难度逐年增大的实际情况,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厚油层层内细分注水、拓宽周期注水规模、精细堵水方案等措施,达到了控水挖潜的目的,使油田的自然递减率、含水上升率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特高含水期;剩余油;液流方向;厚油层;精细地质
油田A块于1994年投入开发,先后部署5套开发井网,目前总井数831口,其中采油井488口,注水井343口,注采井数比1:1.4,井网密度44.47口/km2。随着井网的不断加密及综合治理,单砂体注采关系得到完善,低渗透差油层动用程度提高,同时含水上升速度加快,无效注采循环严重,开采效果逐年变差。目前区块含水高达94.46%,产出液油比18.05,含水在95%以上的井占37.9%,含水在93.5~95%之间的井占29.1%,而且大面积成片分布,注入水低效无效循环严重,因此对该区块进行特高含水期控水挖潜势在必行。
  1.特高含水期控水挖潜方法研究
  针对西块特高含水期无效注采循环严重、剩余油挖潜难度大的特点,我们重点研究无效低效循环(大孔道)分布状况,将水驱注采结构在层间调整的基础上向层内发展,通过综合调整、精细挖潜,在层内控水的同时达到向层内要油的目的。
  1.1通过厚油层层内细分注水,进一步控制无效注水
  (1)在无效注采循环特征识别的基础上,对于厚油层内有稳定结构界面的注水井,我们加大了层内细分注水的力度,达到控制无效注水与增加有效注入并重的目的。
  (2)主要方法。对位于河道、水下分流河道等无效循环部位实施封堵,加强河道边部、决口河道、心滩、薄层砂体等动用较差部位注水,实现注水量由油层的高渗透部位向低渗透部位转移,改善厚油层内部的开发效果。
近两年共实施层内细分25口井,平均单井封堵砂岩厚度4.0m,有效厚度3.7m,加强部位砂岩厚度3.6m,有效厚度2.6m。从实施后的吸水剖面资料来看,加强部位吸水厚度增加1.0m。对比周围34口无措施油井,日产油增加7.1t,含水下降0.20个百分点。
  1.2通过周期注水技术,进一步提高注水利用率
  (1)在搞好原有基础井网井间、层间成片交替周期注水的同时,我们加大了周期注水的力度,努力控制无效、低效注水,减缓油井含水上升速度。
  (2)主要方法。对基础井网因高含水而长期停注的厚油层进行周期注水,对基础井网注水井和同井场的一次加密注水井进行层系间周期注水,减少基础井网受效油井的层间干扰;对基础井网注水井和150m处的二次加密注水井进行周期注水,减少二次加密受效油井的平面干扰;对一次加密井和二次加密井中综合含水较高、地层压力较高的区块开展全井周期注水。目前全矿共有周期注水井62口,日注水量比常规注水量减少972m3。从实施后周围85口无措施油井的生产情况来看,日产液、综合含水下降明显,日产油保持稳定。
  1.3通过实施精细堵水,努力控制无效产出
  (1)根据精细地质研究成果研究无效循环的特点,特别是深化了对沉积单元内部无效循环规律的认识,坚持以控水和挖潜增储相结合的做法,对于高产液、高含水油井,通过分析不同井网储层发育特征,结合油层动态监测资料、动态变化特征等资料,进一步深化对无效注采循环识别与治理研究,不断优化堵水选井、选层方案设计。
  (2)主要方法。对厚油层利用层内结构界面遮挡作用,采取长胶筒方法进行层内堵水,达到在控制厚油层内无效产出的同时提高层内动用程度的目的;对于原堵水井在结合储层精细解剖的基础上,综合判定原堵层潜力部位与现生产无效循环部位,优化调换堵层重新堵水,充分挖掘剩余油潜力。近两年共实施堵水10口井,封堵后日产液下降501t,日产油增加7.2t,综合含水下降3个百分点。
  1.4通过井网常规挖潜,努力挖掘厚层剩余油
  (1)针对砂体注采完善程度低及油层渗流能力差形成的剩余油,我们充分利用现有井网密度较大的优势,通过低产、长关井补孔代用缩小井距完善注采关系,以及压裂等常规措施进行挖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形成了一套挖潜局部厚油层内剩余油的有效方法。
  (2)主要方法。对于结构单元注采不完善形成的剩余油,通过水力割缝补孔缩小注采井距,完善注采关系进行挖潜;对于层内结构界面发育稳定且纵向上存在变差部位形成的剩余油,可以通过选择性压裂进行挖潜。近两年共实施油井压裂10口井,措施后日产液增加328t,日产油增加51t,综合含水下降2.47个百分点;实施油井补孔15口井,措施后日产液增加625t,日产油增加104t,综合含水下降5.02个百分点。
  2. 应用效果
  通过一年的综合治理及探索新方法、完善成熟的技术、实施跟踪分析和总结经验,A区块的开采效果得到了很好的改善,2009年水驱产油70.2×104t,比计划多产油3.8×104t,年均含水94.3%,比计划低0.2个百分点,综合递减率7.27%,自然递减率5.80%。2009年控制无效注水48.1×104m3,控制无效产液12.5×104t。
  3. 几点认识
  通过对油田A块特高含水期控水挖潜方法研究,总结了特高含水期控制无效注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抓住从注入到采出这一通道,即“控制源头,截断通道”是控制无效循环的根本,对今后区块开采甚至整个油田开采都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1)在控制无效注水方面,对没有结构界面的层利用成熟的周期注水技术实施交替注水,创新探索了利用全井周期注水技术在井距短、井网密度大、注采强度高的斜行列井网地区控制无效循环的新方法,效果明显。目前周期注水技术是控制无效注水的主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2)在控制无效产液方面,应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充分利用厚油层内小隔层或物性夹层的遮挡作用,实施层内细分堵水,封堵高渗透层产出通道,控制无效产液的同时挖潜低渗透层剩余油,并对不同沉积特征采用不同的堵水方法,做到对症下药。
  (3)在厚油层层内剩余油挖潜方面,为了避免含水上升速度过快,在完井上控制剩余油补孔厚度,将适当剩余油厚度作为隔层。为了提高油井的利用率和效益,在选井上首先考虑低关井和产油量小于2t的低产能井,对于补开后为低压低液面的油井,对应水井选择日注水量小于100m3的高压低注井,补开对应层位,完善注采关系。
参考文献:
[1] 李道品.低渗透砂岩油田开发[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2] 裘亦楠.油田描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3] 冯志琨.低渗透砂岩油田开发地质分析[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