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水利工程论文

浅论城市污水的资源化利用

2015-09-09 09:1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水资源是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但污染和浪费使得水渐渐远离了我们的视线,由于水资源短缺产生的危机日趋严重。污水处理事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给污水资源化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从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必要性和意义着手,分析了其目前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污水, 资源化 ,利用
0.前言
  水资源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随着全球人口快速增加,工业迅速发展,水危机日趋严重。有专家预测水的危机有可能会比粮食或石油危机更早地到来。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防范和减缓水资源危机,就成了关系全球经济和人类生存环境的重大课题。全世界都对污水资源化利用给予高度重视,如日本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起就一直大力研究和推广污水回用技术;南非在1986年建成了世界上首座污水再生厂;美国有300多个城市实现了污水处理再利用;以色列100%的生活污水和72%的城市污水得到了回用……通过大规模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发达国家的许多地区在城市发展扩大的同时,实现了用水需求的零增长甚至负增长,为污水资源化树立了典范。
1.污水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及适用范围
——工业:一般选择用水量较大.水质标准相对要求较低的工业企业,多用于工业循环冷却水.冲洗水及锅炉用水;
——景观河道:根据水体类别回用于Ⅴ类.Ⅵ类河道,作为观赏性景观用水或湿地环境用水;
——市政杂用:一般用于城市绿化.冲厕.道路喷洒.建筑施工.消防等;
——居民杂用:用于住宅冲厕.社区绿化.道路冲刷和洗车等;
——作为热源利用:城市污水温度常年保持在十几度,利用水源热泵交换技术可实现供暖.制冷,地温空调用水;
——作为地下回灌水:地下回灌是将城市污水厂的二级出水经深度处理后,通过土壤渗滤或井灌的方式回灌地下,可用于地下水源补给.防治海水入侵.防治地面沉降。
2.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必要性和意义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快速增加,在一定时期内城市用水的需求仍呈上升趋势,日益加剧的水危机及衍生的生态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必将制约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全面实现。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是对水自然循环过程的人工模拟和强化。按折污系数0.8计,城市供水量的80%转化为污水,经收集处理后,其中70%可以再次循环使用,这意味着通过污水回用,可以在现有供水量不变的情况下,使城镇的用水量增加50%以上,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同时又减轻了向水域的排污量。国内外实践表明,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是开源节流.减轻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解决城市缺水的有效途径之一,不仅技术可行,而且经济合理.意义深远。
3.我国城市污水资源化的进展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3.1.我国城市污水资源化的进展。污水处理是污水再生利用的基础,是实现污水资源化的前提。截止2009年底,我国的污水处理总量已超过1亿m3/d,与美国相当。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高度重视,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加大投资力度,污水处理能力快速增长,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对污染物减排的贡献率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有关城镇污水处理的相关指标提前一年完成规划任务。由于污水资源化利用和中水回用的要求,废水深度处理技术亦成为水治理技术比较活跃的领域。应该说,通过这些年来科技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我国已研究开发了不少新工艺.新设备,治理水污染的技术和工艺已达到相当的水平,这都为城市污水资源化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基础。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回用项目的建设已经启动,一些城市或区域正全面规划污水资源化工程,有的已经初见成效。如北京高碑店50万m3/d的回用工程,郑州五龙口10万m3/d的回用工程,西安邓家村6万m3/d的回用工程都是成功的典范。天津市已建成5万m3/d的污水回用工程,计划到2015年将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全部回用。大连市实施“蓝天碧海”工程,计划每天生产再生水20万吨……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在加强水污染治理的同时,开始启动污水再生利用工作。
3.2.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虽然有迅猛发展的势头,但它毕竟还是处于起步阶段,推进污水资源化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污水处理价格机制不合理,严重制约着城市污水处理和回用设施的建设与发展。普及城镇污水处理.提高污水再生利用率,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实行低水价政策,水资源价格的形成与水资源供需的实际情况相脱节,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运营财政负担沉重。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水价价格的政策引导,并明确提出了将污水处理收费尽快调整到保本微利水平的要求,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按上述要求调整到位尚需时日。目前仍有部分城市未开始征收污水处理费,已经征收的城市,大部分标准偏低,或不能足额上缴。这种状况连满足设施的日常运行维护都成问题,更谈不上形成合理利润或积累资金去发展。
  第二,污水处理设施和投资运营的市场化程度低,融资渠道不畅。与不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相关联,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资主体局限于政府,管理运营也几乎完全由政府直接操作。财政拨款或自收自支事业收费成了污水处理设施投资建设或维护管理的主要费用来源。这种状况一方面导致投资渠道的单一,资金严重匮乏;另一方面也导致经营管理上的政企不分,使企业缺乏活力,造成投资效益低下。这种格局严重阻碍了污水处理市场的发育,制约了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的投资运营良性机制的形成。
  第三,技术法规和配套政策体系不健全,污水资源化的推进亟待建立法律和制度保障。完善的立法和技术标准,是污水处理和污水资源化规范发展.安全运营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制定科学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提出合理的指导性和强制性规范,确定相应的产业和经济政策,是推进污水资源化快速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四,缺乏对污水再生利用的系统规划。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应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水资源合理分配与开发利用的规划,但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规划指标体系,城市总体规划虽然进行了城市的供排水规划,但在水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缺乏统一规划,这种情况难免会造成重复建设或决策失误等现象。
  第五,污水资源化技术相对落后。城市污水资源化的 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必须有高新技术的保障和支持,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我国目前的资源化利用技术较落后,国产设备陈旧,难以满足迅速增长的再生利用工程建设和运行的要求。
4.主要政策措施和建议
4.1.制定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统筹安排城市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和再生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应该对城市用水需求和可利用水资源的情况做出尽可能准确的估计和判断,并以此确定城市规模和总体经济结构,使城市发展和建设真正做到量水而行,要根据不同水源的数量.质量特征和不同用水的具体要求,合理确定开发和供水次序,优化配置各类水资源。
  需要强调的是,在确定城市用水策略时,应当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即首先应该立足于本地自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水的再生利用,籍此增加可用水量,满足城市的用水需求。尽可能降低对外部水源的依赖程度,减少或避免远距离调水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要以提高城市用水效率.实现污水资源化为方向,转变城镇供排水的工作重点和工作方式,将再生水作为水资源的组成部分,直接纳入城镇用水供需平衡之中,将污水处理和再生水设施建设作为供水能力建设的一部分,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4.2.政府要作为污水资源化利用的责任主体,承担污水资源化的建设及配套管网的建设任务,在老城区管道改造及新城区建设项目中,增加中水管道,使企业和居民既能节省水资源又能享受到中水带来的实惠。政府要积极引导市政环卫.园林绿化等公共设施率先推广使用再生水,在一些新项目的审批中,对那些符合中水使用条件的项目必须严格限制,逐步扩大中水使用范围。
4.3.制定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完善相关配套政策。要在现行的法律和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制定颁布指导城镇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的法律和技术规范,完善法律保障体系。我们将以污水资源化为目标,从严确立城镇污水处理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标准,并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规划.设计.投资.收费.监督.管理等加以规范。
4.4.加快污水再生利用的市场化进程,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融资运营体制和价格形成机制。要实现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运营管理的良性循环,就必须使污水处理费建立在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之上。只有当污水处理收费达到偿还投资和补偿成本的水平时,才能使污水处理和再生水设施的建设真正具备市场融资的基础。要大力推进城镇供水.污水处理和再生水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在全面开展征收污水处理费的基础上,以补偿运行成本.偿还贷款本息.实现微利或合理利润为目标,尽快将污水处理收费调整到适当水平。尽快研究并建立再生水替代自然水源和自来水的成本补偿机制与价格激励机制。原则上讲,再生水的价格要低于自来水价格,对这部分用水建议免收污水处理费,以优惠的价格鼓励支持使用再生水。在建立合理价格形成机制的前提下,要统一市场准入标准,减少市场准入限制,广泛吸纳国内多种经济成分的投资和国外资金,推进污水资源化建设的投资主体多元化。
  4.5.加强技术创新,加快科技进步,促进污水处理和污水回用的产业化。
  污水资源化是一项技术含量高.建设投资规模大的系统工程,具有自身独特的生产运营和营销特点。为尽快提高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的工艺设计水平,形成规模化.低成本.质量可靠的污水再生利用的技术与设备材料开发体系,需要我们加大科学研究投入,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环保产业的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组织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攻关,研究开发适合我国经济现状和发展水平的安全.可靠.高校.低能耗.低投资的工艺技术和配套设备,为污水再生利用的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6.建议国家对城市进行考核或评比时,把污水回用作为一项硬性指标量化到考评指标中,就像污水处理率一样,督促各地推进污水资源化进程,对污水回用率高的地市,政府要给予政策及资金上的倾斜。
  5.结语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也不能以今天的发展损害明天的发展。纵观国内外,日趋严重的污染现状和紧迫的资源形势都要求我们到了该为子孙后代留点什么的时候了。实现污水资源化,防范和避免水资源危机,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关系全球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的重大课题,努力推进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林荣忱主编,污废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4
2.高俊发.王彤.郭红军编,城镇污水处理及回用技术,北京:化学出版社2004.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