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水利工程论文

浅谈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 new

2015-09-01 12:2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市政给排水系统是城市内其他工程设施得以正常使用的重要设施之一,确保其施工质量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加强其施工管理方法的研究及对常见通病的防治。本文结合工作实践,从技术管理和工程验收管理两个方面分析了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介绍了市政排水应用趋势。

关键词:市政, 给排水, 施工, 管理
市政给排水管道系统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它的作用是及时可靠地排除城市区域内产生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 使城市免受污水之害和免受暴雨积水之灾, 还需起到回收城市污水和净化再生, 畅通城市水环境, 维系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作用。
一、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分析
(一)技术管理分析
  1.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要点分析
  施工准备包括:①图纸的制作、熟悉与会审。给排水工程的图纸是工程实施前的重要准备内容,它在与工艺管线、设备、仪表等专业网的相互交叉处必须保持一致,尽量做到相互不冲撞,要坚持有压让无压的原则,并保证排水管线有足够的坡度。②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总承包单位要组织各施工单位有关人员勘察施工现场,依据有关工程施工规范和设计文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③按照相关规定编制工程质量管理计划,确定主要的检验方法和程序、检验记录与报告的填写方法、存档方法等。
  2.施工阶段的技术要点分析
  施工阶段是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核心工作阶段,主要涉及材料的检验、现场管理及质量控制等方面。①材料检验的技术要点。材料检验包括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选择合适规格、型号和材质的材料及在实践操作中选择符合规定质量的材料,绝不使用劣质的施工材料两个方面的内容。要做到这两点,要充分了解相关的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合理选择材料样品,并对其进行几何尺寸、强度以及密封试验。②现场管理技术要点。对施工现场管理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统一的组织协调来提高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因此,现场管理的技术要点包括:落实施工内容(包括各施工单位负责事项、施工日期、施工地点和质量管理等),了解施工进度,统一分配协调各施工区域内的工作任务,对施工过程中的用水、用电等进行统一管理调度,针对突发事件如雨季施工要采取统一的预防措施等。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要点。为了系统全面地落实和保证给排水工程质量,作为施工单位,一定要积极配合主管单位,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保证体系。与此同时,施工单位要依据质量控制保证体系的要求,编写合适的质量手册,同时还要制定好质量控制的方针和技术目标,从而使该体系更具系统性、指令性、协调性、可检查性和可操作性。此外,在具体的施工实践中,还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进行材料的现场抽查,严格控制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场所;二要根据具体施工的状况设置合理的质量控制点;三是在给排水施工过程中,监理严格执行隐蔽工程验收制度,如:在给排水管网铺设完毕后,排水管先要进行闭水试验,给水管线要进行给水打压,必须监理到场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四是针对给排水系统中常常出现的故障要进行有效的防护。比如,对处于地下管网埋深小于1m的非金属管道在穿越马路时,采用混凝土进行包封保护。
  3.管道施工阶段的技术要点分析
  管道是给市政排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着一个工程能否正常运行。在进行管道施工时,首先要对进入工地的各类管材进行裂缝和漏洞检查,确保管材在工程运营阶段不会出现问题。其次,在下管前,要对管道的中心线、边线、高程和井基尺寸进行测量,以确定其是否与图纸要求符合,同时还要对井距、井位置以及各种基础编号、砂浆进行检测,以确定是否达到图纸和行业规范要求的标准。第三,要求施工过程中的管道安装必须符合给排水工程的施工标准,在进行管道及管道支座铺设时,严格禁止将其铺设在未经处理的松软基层上,避免产生不均匀沉降从而影响工程质量,同时在给水管道竣工前必须对其进行吹洗操作,以达到管道清洁的目的。由于市政的给排水管道通常是顺路铺设,因此在道路基础出现软弱的淤泥层时,必须要对这些淤泥层进行加固处理。此外,在管道安装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问题:①施工单位要充分利用道路施工中对地基的处理结果,根据管道填埋的深度、管道输送的介质、管道工作时承受的压力、管道直径和工程的整体造价及进度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决策。②在决定如何调整道路基础以满足管道安装所需的条件时,要根据具体的管道横向和纵向位置进行决策。③可利用碎石、土工布或砂作为管道基础的垫层,以作为防水和排水面。④当给排水管道穿越软弱地区时,除进行适当的地基处理和防腐措施外,还应采用柔性管道接口,以增强其变形能力,另外,压力管道一般采用柔性连接。⑤在选择管材时,应选用防腐性能较好的产品,如果未能购得符合条件的管材,必须对其做严格的防腐处理,并且要对回填土进行严格的控制来满足和提高管道的耐久年限。⑥在开挖管槽时,需采取合适的技术措施,以保护地基的处理成果不被破坏。
  4.竣工及验收阶段的技术要点分析
  施工单位在完成施工之后,交付主管部门验收之前必须针对整个给排水工程先进行验收和检验,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补救。这一阶段的验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要点:①在管线试验期间,施工单位要设置专门的试验人员,并及时记录和拆除管线的临时盲板;②在进行排水管道的冲洗时,要在注水排水井壁和井底的水流冲击处采用镀锌铁皮做好防护工作;③在进行循环水系统和供水系统的管网冲洗时,应该与循环水系统和供水系统的各种水泵运行试验相结合进行,使得两项工作同时施行;④在对碳钢金属管道的强度和密封性进行分段试验并合格后,要针对无法做强度和严密性试验的管段与管段相连接焊口以及管网与管段相互连接的焊口进行焊缝的无探伤检验,以确保各焊口的质量;⑤针对循环水管道中口径较大的管段,在对其进行人工处理的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而且严格禁止单人进入管道;⑥当全部的设计内容完成、技术资料达标且齐全、给排水工程符合质量体系要求后,要及时清理机械设备,并办理全部的交接手续。
(二)工程验收管理的要点分析
  除了对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外,政府或其相关部门为有效控制工程质量,保证市政 给排水工程可以正常地为城市居民服务,还必须做好给排水工程的竣工验收管理工作。政府或其相关部门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在施工单位进行竣工验收时,政府或其相关部门必须对其验收检验方案、具体方法和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以保证施工单位的验收工作能够严格进行;②针对施工单位的竣工验收工作,政府或其相关部门要进行专业分析,以确定其准确性,特别是针对一些经常性的问题,政府或其相关部门最好组织人员进行重复检验;③政府或其相关部门的竣工验收工作结果必须要及时向公众公布,以保证城市公民的知情权;④针对市政给排水工程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政府或其相关部门需进行跟从监督,并组织人员进行适当的补救措施。
二、市政排水应用趋势分析
  未来市政排水应用趋势将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往柔性接口型式发展。用平口管安装成管道,用水泥砂浆封缝或用套环连接防不了污水外溢,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必将被淘汰。未来发展趋势是使用柔性结合的承接口式排水管。
(二)大口径、多品种化发展趋势。自离心工艺的最大管径2000mm企口管诞生后,目前可生产到2800mm。生产3000mmF 型大口径钢筋混凝土管也成为可能,未来越来越多的直径在2000mm以上排水管将都将被采用。
(三)低压力排水管发展趋势。带低压运行的排水管不仅是设计需要,而且可以减少内壁腐蚀的出现。低压排水管可以用压力管的生产工艺来生产,综合成本可以与排水管同比接近。
(四)绿色混凝土管发展趋势。在排水管的混凝土中可以应用很多有利于环保的工业废料,从而促进绿色混凝土在排水管材中的应用。
(五)高耐久性方向发展趋势。我国使用排水管时间不长,在其设计寿命的验证方面尚缺少数据,但污水对混凝土管的腐蚀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仅仅是排放有腐蚀介质的管道,普通生活污水管也存在耐腐蚀问题,而耐腐蚀管的生产技术关键是突破以往水泥作为混凝土胶凝材料的观念,通过掺合料来改变混凝土的生成产物从而达到耐腐蚀的目的。这种排水管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广排水管的应用领域。
【参考文献】
[1] 陈绍荣. 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质量控制[J]. 科技资讯, 2008,(09)
[2] 何文辉. 市政工程给排水施工的处理[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05)
[3] 杨国文. 浅谈市政给排水管道的基础处理与施工[J]. 中国建设信息, 2011,(15) [4] 黄彬. 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中的结构设计[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16)
[5] 王宙驰. 市政工程的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J]. 山西建筑, 2009,(2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