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水利工程论文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与生态河道治理探析

2015-08-26 13:4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本文针对滨水绿地空间各景观组成要素的设计提出治理方法。同时,从城市生态河道、绿地与城市的关系、尊重场地及文化的引入等方面提出该类型绿地的景观设计方法与生态河道治理。

关键词:城市滨水绿地 ; 规划设计; 生态河道 ; 治理方法
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穿城而过的河流附属带状绿地得到了城市管理者的重视,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中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之一,其规划涉及多学科、多方面的问题,要求专业设计人员以综合的视角进行多目标的规划设计,通过形式多样的造景手法创造丰富的空间变化,形成优美的水体景观。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离不开水,交通、运输也需要水,自古以来许多的城镇、乡村都是近水而建,依托江河之利而兴盛发达。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穿越城市的河流已不再单纯扮演资源和物流通道的角色,其环境功能日趋显现。
  城市滨水绿地以带状水域为核心,以水岸绿化为特征,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资源,滨水景观是城市中最具生命力与变化的景观形态,是城市中理想的生境走廊,也是最高质量的城市绿线。
  从水利上来说, 流经城市的每一条河流都是流域治理的有机组成,其在水利上的分工大概可在行洪、分洪、灌溉、航运、排盐、纯景观等方面加以区分。如果从城市绿地系统功能上划分,作为有保护意义的生态廊道是所有河道的基本功能,除此之外这条河流本身的历史文化积淀、它所流经的区域在城市中所处的位置、滨河绿地邻接用地的功能都会对滨河绿地的性质产生影响。
   对于一个面向全市开放的带状绿地从交通分析上获得必要的信息对未来场地的组织至关重要,同时由于有许多跨河大桥穿越绿地,这会增加一种特殊的观赏视线,另外那条大桥是城市中最重要的桥梁,也会对绿地设计内容产生影响。通过交通分析,可以确定带状绿地的出入口位置,出入口的规模、哪些区域会产生商业价值。除了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分析之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临近用地的现状功能及未来建设情况,一般可结合城市的总体规划或详细规划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通常这种以休闲为主的全开敞型绿地不同于一些主题公园,临近绿地的城市用地性质直接对绿地内部的设计内容产生影响。
  从生态学角度讲,滨水区域是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特性的区域,和城市内部预留的公共绿地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一个设计师具有生态价值观的话,那么在现场看到一片幸存的湿地,一处小小的候鸟栖息地都应在未来的景观设计中设置一处保护区域,为这些具有未知价值的场地留有发展空间。关注每一条河流在长期自然过程中形成的地形、植被等自然要素及其组合结构,结合这些自然细节进行水岸设计,本身就是最具特色的滨水景观设计。因此一个好设计师不在于他的设计水平,而在于他尊重场地,善于发现场地的灵魂。
  水道的设计应尽量利用河流的原有形态。一条自然的河流,必然有凹岸、凸岸、有深潭、有浅滩和沙洲,只有蜿蜒曲折的水流才有生气和灵气。保持生态河道的自然形态。自然状态下的生态河道水草丛生、游鱼翔底,基质为泥沙或石子,水流或缓或急,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组合,为多种水生植物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境。曲折自然的水道不仅可以降低河水的流速,蓄洪涵水,削弱洪水的破坏力,还能尽显河流的自然形态之美,为人类提供富有诗情画意的感知和体验空间。
  当河流穿过城市的时候,应尽量保持生态河道的连续性,连续的流水蜿蜒曲折,流淌于城市之间,可将沿岸各种单体景观元素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连续流水的水质较好,能有效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具有生态和美学价值。而为单纯提高水位采用的高坝蓄水,不仅严重破坏了生态河道的连续性,影响鱼类及其他生物的迁徙和繁衍,而且使生态河道丧失了其自然形态,也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亲水需求。
  驳岸的处理,好的驳岸设计,不仅能营造良好的亲水空间和景观,吸引游人,还能很好地保护滨水绿带的生态环境。对于坡度较缓或腹地大的坡岸地段,可选用软式驳岸设计。软式驳岸的处理更接近于自然驳岸,把白沙滩、卵石滩、草滩一直延伸至水面,同时配合岸边的各种植物,既可达到稳定驳岸的目的,又能够发挥驳岸的生态功能,还有利于降低造价及管理费用。对于坡度较陡或冲蚀较严重的地段,在使用水泥和石块护岸时,可以通过挖洞加圈的方法,种植树木花草,局部岸段可布置园林山石,打破单调的硬线条,增加河岸生机。
  对于防洪要求较高、腹地较小的河段,必须建造重力式挡土墙时,可采取台阶式分层处理。在自然型护堤的基础上,用不同直径的钢筋混凝土管等材料,筑成很深的鱼巢,再在箱状框架内埋入大柳枝、水杨枝等;邻水地段则可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使其在缝中生长出繁茂、葱郁的草木。还可采取挑台、眺台、退台、码头等设计形式进行复式处理。
  只要水体条件允许,利用水体开辟游览路线是一举多得的好方式。坐船游览可以解除滨水漫步的劳顿,身处船中使人与水的距离更近,能满足人们亲近水体、接触水体的欲望;荡舟水面不仅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还能从不同角度观赏到城市景观。设置水上交通时要考虑游船的停靠点,不仅要使码头成为绿地游览线路的衔接处,而且还应成为景观空间的结合部。对码头等建筑要精心设计,利用其特殊的造型构成特色景观。为了让人感受到水面的开阔,或能亲近和接触水体,临近水边的道路尽可能将路面降低。
  城市生态河道应更多地担当起蓄积雨洪、分流下渗、调节行洪、增补地下水资源、提高水蒸发量、缓解热岛效应等方面的功能。绝大多数的历史城市,都是先有河,后有城,许多的城市历史是沉淀在河道、湖泊、海滨和湿地上。如杭州城里的浣纱河,传说是西施浣纱的地方。但是这条美丽的河道,几十年前已经被改造成了街道。许多城市因水而建,也因水而具有“灵气”。一些原本没有水面的城市,为了创造生态景观而人工修造出一系列的水面。
   城市生态河道又是城市各组团之间的天然隔离带。在人口日益稠密的现代城市中,城市生态河道与绿带公园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城市最漂亮的、最令人留连忘返的、最具有生态和文化功能的城市亮点。什么是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城市发展模式,将这种人工湿地式的城市生态河道与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回用再处理系统相连接,就可以将四类水净化处理后达到 饮用水源取水标准,使城市水源重复地循环地利用,这是根本解决城市缺水的百年大计。
  城市生态河道作为均质人工城市中的异质斑块,一旦与城市绿地系统相互连接,使野生动物可以通过廊道在斑块间进行迁徙,就可以提高城市生态系统整体抗风险的能力。按这样的思路发展的城市,不仅是人工的,而且是生态的、环境友好的,是资源节约型的。
  城市生态河道是城市最美好的公共空间,是人工建筑之中反映自然景观、田园风貌的主要场所。城市的特色离不开城市的生态河道,城市的生态河道就像城市的指纹,建筑可以千篇一律,但是生态河道没有一个城市是一样。城市的意境美对人的心态进行调节。生态河道是动态美,因为城市的水是流动的,它的柔性、运动性、消化污染的作用、水生物的生成和养育性。城市生态河道的人文美,因为它是文化的载体,甚至有的河道可以追溯到五千年之前,历代的名人雅士都在水边留下了他们的痕迹。城市生态河道当然还有和谐美,因为它是一个整体复合的系统。要在城市里面造就人工环境和保护自然景观,采用什么样的水环境治理思路是由领导者的美学修养和情操来决定的。什么样情怀的领导人就会造就什么样的城市山水景观。有了这种美学境界,心中就有山水的方案,就有科学的发展观。云南的丽江古城,城内最诱人的就是三条弯弯曲曲潺潺流动的溪水,这就是拨动心弦的城市生态河道之美。城市生态河道是城市生活生产用水的备用系统、防灾系统和城市安全的保障系统。
  城市生态河道的治理,要执行整体与生态最优原则。就是要综合考虑水生态、水景观、给水、排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排涝和文化遗产、旅游等各种功能的有机结合,还要与城市的园林绿化紧密结合。城市生态河道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的生态系统,只有按照这样的生态观、复合观去设计城市的生态河道,才能做到心中有山水。
  同时,治理城市生态河道,我们还要遵循资源最节约原则。水资源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最稀缺资源之一,必须将污水资源化、再生利用和节水、节能、节材紧密结合。要组织多学科专家学者协同跟踪研究,对一个城市的生态河道的设计要上溯及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的渊源,下放眼未来,来构建城市的独特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保护了城市生态河道和其他自然水斑痕,就等于保护城市的特色景观和城市的生态以及城市的未来和繁荣;必须依据《城市规划法》来系统考虑城市生态河道的管理。当前尤其要防止单纯考虑城市防洪功能的破坏性建设行为,要协同管理、科学考核。
  城市生态河道的多功能性,注定要求强化部门管理的协同性。城市生态河道涉及市政(给排水、污水和节水)、水源保护、园林、水利、环保、交通、航运、旅游、农业水产等方面。我们不可能把这么多功能都纳入到一个部门来管理,而失去相互制约,而且有可能造成巨大的决策错误或者单一机械的治理方案。我们必须系统地全面地来整合这些功能,统一进行规划,统一落实责任。要从多功能、复合性来制订规划治理方案,分部门实施与管理。我们讲究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但必须着眼于整个生态河道的多种功能协调管理。要设立科学评价体系,合理评估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性,减少和预防冲突,形成整体优化效果。要突出重点、拨乱反正,要勇于、敢于纠正以往的错误工程。通过整合或分别采用整体重构、园林护堤、水体净化和生态修复等多种技术,包括恢复文化资源遗产等方面,来恢复城市生态河道的复合功能。
  要市民参与、公众受益。尊重自然、尊重当地历史文化和尊重普通百姓的长远利益是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三大主要原则。要做到这“三尊重”,就要动员市民成为保护和监督城市生态河道管理的主体。任何有关城市生态河道的修复、重建方案,都要进行公开讨论,尊重民意,提高维护城市生态河道的自觉性。
  总之,应统筹考虑城市生态河道的整体性、历史性、协调性、安全性和综合性,来保障城市生态河道安全,改善城市生态,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