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软件开发论文

互联网计算机相关论文

2024-01-26 15: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互联网 篇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前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种困境。但是随着互联网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正在慢慢的接轨。传统行业在接入互联网之后正在慢慢的改变过去行业的格局,一些企业正在考虑在互联网行业怎么发展自身。比如说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推销自己,这是现在一些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注重发展的关键。笔者在了解了互联网营销的一些理论之后,对互联网和企业发展的结合提出了几点意见建议。

关键词:

企业;互联网;品牌营销;战略

当前随着互联网深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购物之前上网了解商品的相关信息已经成为人们普遍采用的方式。除此之外互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消费习惯进行了巨大的改变,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和互联网相互结合。现在也是企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关注的要点和面临的挑战。

一、互联网时代品牌营销的特点

相比较于传统的营销方式互联网营销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的广泛性和便利性进行传播。传统的营销方式需要企业在营销过程中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但是在互联网营销时代这些费用都可以省去。在笔者看来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和互联网营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在我未来将会成为企业营销的主阵地。对企业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和传统的互联网营销方式相比,互联网营销在当前想要给一个品牌进行宣传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并且覆盖面要比传统的营销方式更加宽广。但是对于一个传统品牌来说,创立一个知名度高的品牌需要一个企业几十年的努力和几代人的领导,并且创立的品牌影响的范围还很有限。在产品营销成本上的对比可以知晓传统的营销方式需要企业外派很多的人员并且给人员提供较多的资金,而互联网营销不需要人工成本的奔波需要的只是技术人员的操控和包下来几个知名网站的头版头条。除此之外相比传统的营销方式互联网营销可以及时的向消费者传递新产品的信息,而传统的产品在传播上具有时间差,消费者往往不能及时知道产品的情况。

二、互联网时代品牌营销策略

(一)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

产品营销的主要目的就是建设企业产品品牌,从而形成相应的品牌效应。使消费者依附到该品牌的日后发展上。但是在互联网营销时代想要建立起这种品牌依附关系却不容易,因而笔者建议从下面几点出发:

1、加强产品质量建设。产品的质量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如果一个企业在产品质量上不过关其他的相关领域更是没有提及的必要了,产品质量可以说是企业发展的底线。俗话说的好:“千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当产品的质量过硬赢得消费者青睐的时候,消费者也会不自觉的像自己的亲戚朋友推荐他用过的产品,这也是一种毫无成本的营销推广方式。但是如果产品的质量不过关就会在消费者的世界里形成一种连锁反应,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万的像其他消费者报道该企业的负面信息。因此生产企业必须把产品质量作为生存发展的关键点来抓。

2、诚信是立业根本。企业的诚实守信是整个行业提倡的一种规范行为,特别是对于当前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很多的经营生产者认为隔着网络的阻隔肆意销售假冒伪劣的产品,该种行为不仅给自己以后生产经营抹上了黑点也给行业的发展抹黑。生产者在互联网营销时代必须要做到诚实守信的经营,合法合规的宣传自己的产品,真实有效的信息。在消费者选购商品的时候提供一层保障,给消费者创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3、加强物流系统建设。由于网络营销的覆盖面比较广、消费人群相当的多,因此在产品的配送国成忠就和传统的配送不一样。网络营销在配送商品的时候经常由于种种问题导致商品不能够及时的送达到消费者的手中,这最后一公里也成为了营销互联网营销发展的重要障碍。可想而知如果消费者首次体验不好就会对该公司甚至该行业形成了一个固定的第一印象,因此在接下里的其他销售环节就会遇到困境。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各大以;互联网为营销主力的公司也在不断的开发出自己的物流系统试图来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根据实际反馈的效果来看自营的物流系统效果要好于委托式的物流公司。

(二)提供消费者需要的产品

在当前互联网深入经营环节的时代,商家应该充分地利用互联网和消费者建立起必要的沟通机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产品偏好。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消费者已经变成了产品生产的见解参与者,只有让消费者进入到产品的生产环节才可以知道消费者心目中满意的产品是怎么样的,企业在创新开发的时候才能发挥出持久的创新力。而对于企业生产者来说,要想卖出更多的产品获取更多的收益,也必须要培育消费者品牌依附心理,形成自己产品独有的竞争优势。现在的品牌营销已经由过去单纯的面向大众像购买期望高的消费者过度。比如说在3G时代我们熟知的iPhone和中国联通的合作例子。该合作模式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的实体=英雄,但是不同的是中国联通根据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制定出产品广告在一些电视媒体上进行投放,深深的把握住了消费者心理,最后获利颇丰。

(三)提高网站吸引力

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想要了解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企业的产品,首先关注的就是该企业的网站。因此网站是企业呈现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因而企业在日常的运营中要组织专门的人员参与到网站的建设和日常的维护上来。除此之外网站建设要以美观简洁的标准来建设。消费者来到网站的目的就是或许相关的信息,因此网站设计一定要简洁,把公司的特色和产品概况直接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给人一种清晰易懂的感觉;而美观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难看的网站自然会影响消费者的心理,因而对网站建设上注意美工考虑。其他的例如搜索和结构设计笔者就不在此一一详述了,总之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网站就是企业的外衣衣服必须要美观大方。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进入千家万户的时代,公司的经营方式推广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企业的营销越来越贴近消费者的心理和生活。但是需要注意的就是无论处于社会发展的那个阶段,企业因势而变、积极创新是其长久不息蓬勃发展的关键。

作者:陈思凯 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参考文献:

[1]魏彬。面向“互联网+”时代的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研究[J].农业经济。2016(04)

互联网论文 篇二

[关键词]:整合营销传播;网络营销;实施战略

【本文来源】:商业研究2004.03

【本文作者】:冯智杰

整合营销传播(IMC)这一观点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美国营销大师唐·舒尔茨提出和发展的。IMC的核心思想是:以整合企业内外部所有资源为手段,再造企业的生产行为与市场行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实现企业统一的传播目标。IMC从广告心理学入手,强调与顾客进行多方面的接触,并通过接触点向消费者传播一致的清晰的企业形象。这种接触点小至产品的包装色彩大至公司的新闻会,每一次与消费者的接触都会影响到消费者对公司的认知程度,如果所有的接触点都能传播相同的正向的信息,就能最大化公司的传播影响力。同时消费者心理学又假定:在消费者的头脑中对一切事物都会形成一定的概念,假使能够令传播的品牌概念与消费者已有的概念产生一定的关联,必然可以加深消费者对该种概念的印象,并达到建立品牌网络和形成品牌联想的目的。

麦斯威尔是一个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的成功者,麦斯威尔咖啡自1982年在台湾市场发售以来,一直以“分享”的广告策略塑造品牌,1986年到1988年,麦斯威尔通过随身包咖啡的上市,延伸“分享”的概念,并运用广告、公共关系、促销活动等手段,由形象代言人孙越发起“爱、分享、行动”的街头义卖活动,同年麦斯威尔随身包咖啡销量同上年相比增长50%。麦斯威尔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体传达“分享”这一核心概念,运用的就是典型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互联网 篇三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都在努力寻找有效的对策。美国提出了构建“智慧地球”,中国提出了构建“感知中国”。其主要思路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1互联网   互联网通过TCP/IP网络协议将各种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物理网络联接成一个整体,从而构成网上用户共享的信息资源网。随着社会、科技、文化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大发展,互联网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2物联网   物联网最早于1999年提出,即把所有物体通过射频识别(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是一个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它具有基于标准和互操作通信协议的自组织能力,其中物理的和虚拟的“物”具有身份标识、物理属性、虚拟的特性和智能的接口,并与信息网络无缝整合。   3物联网和互联网   物联网和互联网都是建立在分组数据技术基础之上的,它们都采用数据分组网作为它们的承载网;承载网和业务网是相分离的,业务网可以独立于承载网进行设计和独立发展。   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嵌入式芯片和软件,使之成为“智能物体”,并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实现人和物体、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沟通和对话。   物联网与互联网也是有区别的。   (1)本质上,物联网是互联网在形式上的扩展,它继承了互联网所有的普遍性特征。   但是,它不是互联网的翻版,也不是互联网的一个接口,而是互联网的一种较复杂的扩展。   (2)研究的范围不同。   互联网由多个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形成相互沟通,相互参与的互动平台。物联网就是把人和物、物和物之间进行联系和控制,协同和处理,目的就是提高生产率,使人们的生产变得更加舒适、更加和谐。   (3)体系结构存在差异。互联网体系结构是指导互联网设计的一系列抽象设计原则,内容涉及互联网的构成要素、通信协议、网络功能以及管理运营方式等。物联网体系架构主要包含以下四个层次:感知层。感知层的主要功能是信息感知与采集,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感知。同时具备局部的互动性,需要一定的存储和计算能力。   接入层。接入层由基站节点和接入网关组成,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实现无缝、透明、安全的接入。   网络层。网络层包括各种通信网络与物联网形成的承载网络,完成物联网接入层与应用层之间的信息通信。   应用层。应用层由各种应用服务器组成,主要功能包括对采集数据的汇聚、转换、分析,以及用户层呈现的适配和事件触发等。   (4)对网络的要求不同。用于承载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分组数据网无论是网络组织形态,还是网络的功能和性能,对网络的要求都是不同的。   基于IP架构的互联网络在根本上是一个开放和自由的网络,它的开放性和通达性,对网络性能要求是“:尽力而为”的传送能力和基于优先级的资源管理。   物联网对网络的要求就会高得多,目前实际上已经存在若干孤立的物联网系统,这些系统对实时性、安全性、可信性、资源保证性等都有很高的要求。这些要求是目前IP网难以提供的。   4互联网发展趋势   (1)多样化。   互联网用户对数据有不同的数据速率要求。比如说短信,只需要较低的数据速率,而高清视频等则需要较高的数据速率。对于未来的网络它必须要能够提供多种解决方案。   (2)多点的搜索方式。   网络必须要支持很多的用户进行多点的搜索方式。   (3)绿色化。   未来的互联网将用绿色的技术来实现互联网的应用。   (4)支持物联网。   目前互联网还不能够对物联网提供很好的支持。因此需要对网络资源进行优化,逐渐完善对物联网提供更好的支持。   (5)支持云计算。   目前没有一个网络可以真正实现云计算。因为对云计算来说,需要非常高速的网络,而且没有堵塞,没有断点。   5物联网发展趋势   物联网无疑是现在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其不但首次出现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频繁见诸两会代表委员们的提案中。由于物联网是互联网应用的增长点,可以大大促进信息化的应用,包括美国、中国和韩国都把物联网提升为国家战略级产业。把所有物品与网络连接,实现远程监控,物联网的新时代将为人们带来生活上的新体验。专家预估,物联网将是未来十年最重要的产业大趋势,至2020年可望成为全球经济新一轮的增长点。   物联网发展需要四大关键技术的支持:RFID技术用于标识物品;传感器技术用于感知物品;嵌入式智能技术用于思考物品;纳米技术用于微缩物品。如今,促进中国物联网发展的政策、产业环境以及支撑其运行的网络基础正在逐渐完善,中国物联网发展已拥有了良好的基础,将进入发展快车道,中国物联网发展前景良好。但同时仍存在成本、技术标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熟商业模式建立等问题,物联网的发展任重而道远。#p#分页标题#e#   总之,互联网与物联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发展将会是相辅相成的。

互联网论文 篇四

这些思考来源于5年来程序编写和互联网思考经历。我坚信美国人还没有真正涉足这个领域,我也坚信未来的某一天,他们必将来到这个领域的门前。到那时,我们已经可以在门前迎接他们。

互联网与神经学的交叉对比研究

刘锋1 2

1.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北京(100190)

2.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4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互联网与神经学具有很强的对比性,本文首先就互联网和神经学交叉对比的猜想提出过程进行介绍。然后通过神经学对互联网研究的启发,分别从互联网虚拟神经元,虚拟感觉和运动系统,虚拟自主神经系统,虚拟中枢神经系统,虚拟神经反射弧对互联网虚拟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进行阐述。利用互联网对神经学研究的启发,从路由系统,搜索引擎应用,维基百科应用,IP地址应用等方面介绍了人脑中类互联网结构功能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同时本文也对其他研究者观点以及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等相关概念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互联网 大脑 神经学 互联网虚拟大脑 互联网进化

中图分类号:TP393.4 ; Q42 文献标识码:A

Crossover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Internet and Neurologyn

Liu Feng1 2

1.Research Centre on Fictitious Economy and Data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

2. 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beijing jiaotong unversity Beijing (100044)

Abstract:

Follow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more and more phenomena show that there are strong relative properties between the Internet and Neurology. The article first makes a review on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idea on crossover comparation of the Internet and Neurology, then based on the enlightment by Neurology on the internet research, elaborates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of Internet virtual brain from aspects of virtual nerve cell, virtual sensory and locomotor system, virtual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virtual central nervous system, virtual neural arc, and makes introduction on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experimental designs of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similar to Internet in human brains from aspects of router system, search engine, Wikipedia, IP address etc. The article also makes introduction on the views of other relative researchers and related concepts of " cloud computing" ,"the internet of things", "smarter planet" etc .

Keyword: Internet,brain,internet virtual brain,neurolog,evolution of Internet

0 引言

一般认为互联网诞生与1969的美国,从那时到现在的41年里,互联网取得了迅猛的发展,连接线路从最初的电话线发展到现在的光纤,无线通讯,电缆等多种类型,应用从最初的电子邮件,ftp, BBS发展到现在的博客,视频,搜索引擎,SNS等数千种种类,据中国通信信息研究所“2008-2009年度全球互联网发展研究”报告称“截至2008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数已经达到15.74亿,较2007年增长19.2%,普及率达到23.5%“。各个国家在科技,军事,文化,娱乐,商业等各个领域都受到互联网越来越强大和深入的影响。

面对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有二个问题需要确定和解决,第一,互联网的发展有没有规律;第二,互联网发展的最终结构是什么。从2005年开始,我们对互联网的结构和应用进行了大量观测,发现互联网和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因此提出通过互联网与神经学的交叉对比,一方面可以预测互联网未来的发展动向和最终结构,另一方面可以逐步解开神经学中人脑的未知领域。本文将对这一观点的起源,相关研究以及其他研究者的进展进行阐述。

1 互联网与神经学交叉对比的猜想

1.1 提出互联网的新定义

无论是1995年10月24日,“联合网络委员会”(FNC)关于“互联网定义”的决议,还是计算机网络的七层结构,一般认为,互联网是由计算机,通讯线路,以及在它们中传输和运行的信息,数据,资料和应用组成。

传统的互联网和网络定义往往忽略了”人“和“人脑中的数据”这两个要素。纵观人类的发展历史和互联网诞生后的进化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人类进步就是一部包含了其感觉和运动器官不断延长的历史。棍棒延伸了双臂,石头延伸了拳头,汽车、火车延伸了双腿,望远镜、显微镜延伸了眼睛,传递信号的锣、鼓、电话线延伸了耳朵,大工业革命后出现的公路网、铁路网、飞机航线、海运航线的出现最终使人类四肢实现联网。

与此同时,人类大脑的延伸也一刻没有停止。结绳、算盘、数筹的出现就是早期的例证。1946年,在美国诞生的电子计算机使人类大脑实现质的延伸。1969年互联网诞生后,台式机,笔记本电脑,3G手机的出现无一不是增加人脑与互联网的连接时间。人脑中的信息和知识不断与互联网里的信息和知识进行交互。人类和互联网的发展史告诉我们,互联网不仅仅是机器的联网,它更是为了加强人脑之间的连接。

综上所述,我们在2007年的论文中提出了新的互联网定义,即互联网是由网络线路、计算机节点、人脑和在它们之间储存,流动和运行的数据等四个部分组成的网络结构[1],这个定义最大的特点是把人脑,和人脑中的数据也作为互联网的一部分。它将是我们进行下列问题探讨的重要基础。

1.2 电子公告牌功能分裂现象的发现

1983年Capital PC User Group(CPCUG)通过努力,完成了个人计算机的第1版BBS系统——RBBS-PC,这个系统一般认为是电子公告牌的鼻祖,2005年,我们在编写网站程序时,发现使用一个BBS原程序可以任意变形为类新闻,类电子商务,类维基百科,类SNS和类搜索引擎的应用。通过进一步观测我们提出,电子公告牌在诞生之后,开始逐渐发生分裂现象,其功能一个个的分离出去,形成互联网众多应用。这些应用包括新闻类网站,电子商务类网站。博客类网站。智力互动问答类网站,热点点评(DIGG类网站),维基WIKI类网站,SNS类网站.换客类网站.搜索引擎网站[2](图 1)。

图2 威客模式运行模型

1.3 互联网类神经元现象的发现

在研究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从2007年开始,BBS分离出来的博客、互动问答(威客)与电子邮件、远程网络软件又开始融合起来,相关的应用在雅虎,新浪等门户类网站的个人空间系统中已经得到体现。结合互联网得新定义,我们对这种现象进行思考,我们知道在知识管理领域,知识有这样一种划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对这种划分方法进行了扩充,可以将人脑的功能从知识层面划分成1)共享知识区,例如免费给人指路的信息。2)可交易知识区,例如医生的专业知识必需等病人挂号后才能表达。3)问题区,例如学生不知道答案的数学难题。4)隐私区,例如个人或几个朋友之间的隐私信息。5)运动控制功能区,例如人用筷子夹菜的能力或者用手指打键盘的能力。把这些区域组合起来就形成图3左边的人脑知识功能区。

图11 膝跳反射示意图

从图7和图8的互联网虚拟感觉和运动结构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也同样存在神经反射现象。例如,当互联网中的传感器通过测量空气中的温度,湿度和风速,经过预制程序的运算,发现达到符合下雨的条件参数,于是传感器向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发出信号,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经过简单运算,向该地区联网的野外机械设备发出指令,打开防雨设备,实现互联网的防雨神经反射弧功能(图12)。互联网除了这种简单的反射现象之外,和人类神经系统一样,也同样存在复杂的神经反射现象,这个问题将在未来的论文中专门进行阐述。

图12 互联网神经反射弧示意图

2.7 关于互联网研究的相关概念综述

从2007年开始,互联网出现了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这些概念与互联网神经系统的观点都有一定关联,分别介绍如下。

云计算由Google提出,2007年10月Google与IBM开始在美国大学校园,包括卡内基美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及马里兰大学等,推广云计算的计划,一般来讲,就是传统我们在个人计算机里安装的办公软件,游戏软件,杀毒软件,财务软件等,都集中放入互联网中的巨型服务器中,无数用户通过更为简单的客户端接受巨型服务器的“服务“[6]。

物联网普遍公认的是MIT Auto-ID中心Ashton教授1999年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 ,简称:IOT。物联网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7]。

2009年1月28日,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在奥巴马举办的美国工商业领袖圆桌会议上,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IBM的智慧地球主要内容是“物联网和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8]。

从本文描述的互联网虚拟大脑结构看,云计算相当于互联网的中枢神经系统,物联网相当于互联网的虚拟感觉神经系统,而智慧地球的概念从结构上与互联网虚拟大脑结构类似,但仍然没有很好的解决云计算,物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的关系,迄今为止没有形成完整的结构图示。从互联网进化的观点看,云计算,物联网和智慧地球仍然是互联网(虚拟大脑)的组成部分,并不是脱离互联网出现的新独立事物。

3 人脑中的互联网应用

我们曾经在论文“互联网虚拟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中提出5个人脑中类互联网应用,连同本文新提出的6个新互联网应用,形成11个互联网虚拟大脑与人脑结构的对比应用,(表1)。

表1互联网与人脑功能结构对比表

互联网的结构 人脑的结构

SNS 类SNS应用

电子商务 类电子商务应用

twitter 类twitter

威客(witkey) 类威客(witkey)

博客应用 类博客应用

维基百科应用 类维基百科应用

互联网的地址编码系统(ipv4,ipv6) 人脑的地址编码系统

互联网的搜索引擎(google.,百度) 人脑的搜索引擎

互联网网络的路由协议(Tcp,rip,bgp) 人脑的路由协议

互联网的信用体系 人脑的信用体系

互联网的信息筛选,整理和推荐机制 人脑的信息筛选,整理和推荐机制

对于上述对比象,我们认为应该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生理学等层面进行研究,一方面提炼和总结互联网相关应用的运行特征,以此为启发和索引,设计神经心理学和神经生理学实验,在人脑或其他生物大脑中寻找对应结构,本文将从4各方面对人脑中类互联网应用进行阐述。

3.1 人脑中类搜索引擎应用

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搜集互联网上的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并将处理后的信息显示给用户,是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的系统。目前互联网使用最为广泛的是Google(英文)和baidu(中文)。主要工作原理有三个环节。第一,每个独立的搜索引擎都有自己的网页抓取程序(spider)。Spider顺着网页中的超链接,连续地抓取网页。由于互联网中超链接的应用很普遍,理论上,从一定范围的网页出发,就能搜集到绝大多数的网页。第二,搜索引擎抓到网页后,还要做大量的预处理工作,才能提供检索服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提取关键词,建立索引文件。第三,用户输入关键词进行检索,搜索引擎从索引数据库中找到匹配该关键词的网页[9]。

根据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设计如下神经心理学层面的实验。第一.准备10张志愿者照片,实验参与者逐次查看照片。第二.实验者处于实验房间内静默思考。第三,分别让在10张照片内的一名志愿者和不在10张照片内的一名志愿者进入实验房间,让实验参与者辨认是否是10张照片出现过的人。实验参与者填写表格如下(表2):

表2 人脑类搜索引擎试验记录表

照片 是否出现 备注

A志愿者照片

B志愿者照片

C志愿者照片

D志愿者照片

E志愿者照片

F志愿者照片

G志愿者照片

H志愿者照片

I志愿者照片

如果试验参与者能够直接辨识或通过重复上述过程辨识志愿者是否为照片中出现的人,则说明该实验者大脑中存在扫描信息,索引信息,检索信息的类搜索引擎功能,当试验者数目不断增加,而完成上述功能的试验者比例超过95%,则可以证明人脑中存在类搜索引擎功能。

3.2 人脑中的类维基百科应用

维基百科是一个自由、免费、内容开放的互联网百科全书协作计划,参与者来自世界各地。这个站点使用Wiki,任何人都可以编辑维基百科中的任何文章及条目。从技术的角度看维基百科起源于1983年诞生的电子公告牌功能,传统上在BBS中,只有文章的者或管理员能够修改文章内容,维基百科对这一功能进行了创新,它允许每一个访问者(或者必须是维基百科的注册用户)可以对一个词条的内容进行修改,无论这个词条的内容是谁创建和的。

维基百科应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是这样的,用户A创建词条abc,并撰写abc的解释和说明文字,形成版本1。用户B看到词条abc和它的说明文字,认为解释不完整或者有错误,于是用户B在用户A文字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形成版本2。,不断有用户进行修改,abc的版本号不断增加。在修改的过程中,如果一个用户发现最新的版本整体质量不如前面的版本,则他可以将前面的版本置为最新版本。虽然有国界,信仰,情绪,知识范围的不同,会产生修改意见的争执。但总体上看,维基百科的工作流程还是会使各词条的说明质量不断提高。

根据维基百科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在神经心理学层面设计如下实验。参与实验者A和志愿者B最初共同处于一个实验房间内,要求参与实验者A观察志愿者B衣服的颜色,然后志愿者B离开房间,实验者A纪录B的衣服颜色,B更换不同颜色服装进入实验室,重复上述过程5次,在五次试验结束后,收回A填写的纪录表,更换同样内容的新表,请A回忆B从第一次到最后一次穿着颜色并按顺序重新纪录(表3)。

表3 人脑中类维基百科应用试验记录表

次数 志愿者B衣服的颜色 备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如果参与者A能够完成上述过程并正确纪录B不断更新的颜色,则说明A根据一个物体的变化,不断更新该物体属性的说明和纪录,并保留原有属性的纪录,而这恰恰是维基百科的运行原理。通过对大量人员的测试,如果95%(色盲导致的错误除外)的试验者能够完成实验,则说明人脑大脑存在类维基百科的应用是成立的。

3.3 人脑中的类ip地址应用

目前的全球因特网所采用的协议族是TCP/IP协议族。IP是TCP/IP协议族中网络层的协议,是TCP/IP协议族的核心协议。目前IP协议的版本号是4(简称为IPv4),发展至今已经使用了30多年。 IPv4的地址位数为32位,也就是可以为连接到Internet上的设备提供2^32-1个地址。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IP位址的需求量愈来愈大,使得IP位址的发放愈趋严格。

IPv6是下一版本的互联网协议,也可以说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协议,它的提出最初是因为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IPv4定义的有限地址空间将被耗尽,地址空间的不足必将妨碍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扩大地址空间,拟通过IPv6重新定义地址空间。IPv6采用128位地址长度,可以为互联网中的设备提供2^128-1个地址[10]。

检验在人脑中是否存在类ipv4/ipv6的应用,这个地址编码系统究竟是存在于神经元层面,或者人脑中的记忆信息层面,这是一个深入涉及神经生理学的实验设计,已经超出了本文作者的知识范围,但是本文作者提供了ipv4/ipv6的设计原理,希望能作为神经生理学家设计相关实验的参考,需要回答的有两个问题第一,在人脑的哪个结构层面会出现类ipv4/ipv6应用。第二,互联网的地址编码系统正在经历从ipv4/向ipv6进化的阶段,那么在生物大脑进化的过程中,是否也出现过类似的地址编码扩充现象。

3.4 人脑中的类路由器功能应用

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第三层——网络层的数据包转发设备。路由器通过转发数据包来实现网络互连,路由器工作包含两个基本的动作:第一,根据维护的路由表确定最佳路径,第二,通过网络传输信息路由器。

具体工作流程如下路由器的某一个接口接收到一个数据包时,会查看包中的目标网络地址以判断该包的目的地址在当前的路由表中是否存在。如果发现包的目标地址与本路由器的某个接口所连接的网络地址相同,就将数据转发到相应接口;如果发现包的目标地址不是自己的直连网段,路由器会查看自己的路由表,查找包的目的网络所对应的接口,并从相应的接口转发出去;如果路由表中记录的网络地址与包的目标地址不匹配,则根据路由器配置转发到默认接口,在没有配置默认接口的情况下会给用户返回目标地址不可达的信息[10]。

正是因为互联网存在大量的路由器,以及它们维护的路由表,因此互联网出现一个在它诞生之初就有的特性具备的特性,当局部的网络出现故障无法进行通讯时,数据包或信息流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其他路经绕行,从起点传达给终点。

人类大脑中存在与互联网路由高度相似的功能,目前这个方向的研究有了初步的突破,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老鼠大脑一小块区域中的神经系统类似互联网结构。美国南加州大学神经系统科学家拉里?斯旺森和理查德?汤普森隔离起老鼠大脑中与愉悦和奖励相关的伏核区,在同一点同时注入两枚“示踪剂”,分别用于显示信号去向和来源。“示踪剂”跟随信号移动,但不会干扰信号移动,能发光,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他们发现,信号在一个个圈组成的网络中移动,这个网络“不是一个有上下之分的等级架构”。

斯旺森2010年8月11日对英国广播公司(BBC)说,大脑中互联网式结构的存在可以解释大脑能克服局部损伤的现象,“你可以拿掉互联网任何一个单独部分,但网络其他部分照常工作”,神经系统同样,没法说某一部分绝对不可或缺。拉里?斯旺森和理查德?汤普森的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2010年8月《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11]。

4 总结与展望

从2007年我们正式开始互联网进化的研究以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互联网和神经学具备很强的交叉对比研究的可能性。我们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互联网和神经学的交叉对比将会对两个领域同时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成果。

正如东南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吕乃基教授评价的那样,这个方向 “关系到互联网的发展、对人脑及思维的认识、人与互联网,从根本上说是人与技术的关系,以及对于进化的理解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有必要从IT、网络理论、科学技术哲学、神经心理学,以及认知科学等不同角度加以研究”[12] 。(作者:刘锋;编选:)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Feng Liu,Ling ling zhang,Ji fa gu. Th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e Internet--- Witkey Mode in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nowledge and Systems Sciences. 2008,4(4). 12~17

[2].Fengliu gengpeng yingliu. From the Structure of The Human Brain to See the Evolution of the Internet [J]. CHINESE JOURNAL OF ERGONOMICS ,2009,15(1). 11~14

[3] Peter ? Russell. Earth Awakening Brain [M]. Heilongjiang People Publishing House. 2004.2~4

[4] Fengliu gengpeng.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internet virtual brai [J]. sciencepaper online. 2009.4

[5]Ben greenstein,Adam greenstein. Color Atlas of Neuroscience Neuroanatomy and Neurophysiology[M]. Thieme. 2003.56~60

[6]Baidu Encyclopedia. cloud computing [EB]./bfr=ala0_1

[7] Baidu Encyclopedia. The Internet of things [EB]. [2010].

互联网论文 篇五

[论文摘要]当前互联网环境下,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网上广告……,成了商业届谈论较多的话题之一,这么多企业对上网感兴趣,归根到底:就是网上存在无限商机。本文试着从企业建站的目的角度分析商业网站的建立和运-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 作。

一、企业建站的目的——提升企业知名度,进行网络营销,赢取商业回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连网成为强有力的工具,它能以低代价却提供更方便的途径把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发向全世界。网站,作为一个企业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它对宣传企业形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全世界所有客户都能通过网站,了解企业。建网站跟企业其他的投资没有任何区别,都需要短期或长期的商业回报。简单的说,企业建站的目的,通常有以下几个:

1.有利于提升企业知名度

通常,企业建立自己的网址,不可能立即给企业带来新客户、企业业绩也不可能得到显著提升。企业建站的其中作用之一与传统企业在报纸和电视上所做的宣传企业本身及品牌的广告是相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可以不断更新企业产品介绍及相关资讯、网站容量更大;建立企业网站的费用也比其它广告方式要低的多。当然,网站和广告是两种不同的宣传方式,各有不同的作用。建网站就是建立企业自己的宣传阵地,向全球企业的信息,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形象,展示企业的实力,提升企业知名度。

2.进行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所进行的,以互联网为基本手段营造网上经营环境的各种活动。”这是《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中对网络营销的定义。可见,网络营销涵盖范围比较广泛。就目前来说,网络营销也是被很多业界人士早已证明行之有效的一种营销手段——门槛低,成本低,见效快。这才是大多数企业应该走的网站建设之路——网络营销。企业的网站建设一定要紧扣网络营销来运作,围绕着网络营销的目标客户群来运作。

3.赢取商业回报

如今,全球各国大多数采购商普遍利用互联网来查询新的产品和新的供应商。全世界任何地方的人,只要知道了公司的网址,就可以看到公司的产品。而网络营销争取顾客的关键在于能从网上适时获取并分析信息,如何运用网络组成合作联盟,并以网络合作伙伴所形成的资源规模创造竞争优势。建立网络联盟或网上伙伴关系,就是将企业自己的网站与他人的网站关联起来,以吸引更多的网络顾客。因此,可以使潜在的客户能够容易地找到公司和产品,为企业争取更多的商业机会,赢取更多的商业回报。

二、充分利用网站与企业现有资源的整合,维护网站的正常运作

往往很多企业把网站建设看作是一件比较孤立的事情,对建站缺少足够的认识与支持。很多企业虽然有自己公司的网站,但缺乏对网站维护的意识。在现实中,企业都比较注重企业的形象和内部的管理,其实网站正常运作也应如此。

网站建设并不是在一个短暂的时间内就能一次性完成的工作,网站的建设过程就像养一盆花,需要天天浇水一样,它是一个没有尽头、需要不断更新和维护的过程。如果企业本身对网站运作不重视,如何实现网络与现有资源整合?这就需要企业领导要重视,真正的给予支持,这种支持不仅是经济方面,更重要的是观念——整合营销的观念。但整合营销真正能全方位实行的不多。现在的网络营销对外贸企业来说,应该是非常重要,要把它当作企业的一件大事来抓好落实。超级秘书网

三、商业网站建设的策略

1.着手规划、定特色、锁目标

规划时必须确定自己网站的性质、提供那些内容、浏览网站的主要客户对象,网络的特色要及时、鲜明、丰富,这是吸引大家上网的条件,如果企业建站条件好,可以使自己网站成为一个全方位的信息提供者,如果自身条件欠佳,就成为单方面的提供者;此外,还可以在特殊议题或主题上加以突出,进一步锁定目标观众。

商业网站设计最重要的就是注重用户的使用习惯和资料的排列有序。在设计首页上,坚持简洁、明了的原则。

2.关于搜索引擎、浏览者的浏览器、分辨率

网站建好后,把网站推销出去让客户知道企业的网站,搜索引擎在网站网址推广方面的作用是勿庸置疑的。在中国,IE浏览器被大多数用户使用,但在国外市场上其它类型的浏览器占有比较大的市场份额,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考虑到其它的浏览器,网站的动态特性或者功能上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因为很多新出现的功能支持都是微软提出的,其它浏览器并不支持。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功能还是要以实用为主,从我们企业的形象和根本利益出发,不要有太多的特效,免得在其它浏览器中浏览起来是乱七八糟。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分辨率下的状况,争取能达到较好的浏览效果。

3.后台技术及网络安全

通常网站后台一般采用。NET+IIS++SQLSEVER。这样在开发和后期维护上都比较方便。技术人员也比较容易找到。

如今,很多公司都拥有自己的服务器,这就需要充分考虑网络安全的问题。最好由专业的公司或网管来负责网络安全和数据备份这样的工作,否则一旦遭到黑客或者病毒之类的侵入,客户数据或者网站内容就很容易被破坏甚至丢失。

参考文献:

[1]《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冯英健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互联网论文 篇六

公众兴起对广告产业产生了什么影响?陈刚教授认为互联网技术颠覆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传统认知框架,消费者在互联网上的存在形态是“生活者”,而企业则成为“生活服务者”。陈刚教授认为互联网技术的去中介化将推动全员广告的到来,优秀的广告信息进入公众空间,公众会助推品牌的成长。而一些公众自己创造的品牌将会崛起,在这个时候,企业只是一个公众品牌的者和加工者。因此,陈刚教授告诫广告业一定要改变观念,不是仅仅把广告对象看成购买商品的人群,而是要借助公众力量实现“公众化生存”。广告管理如何适应公众力量的崛起?陈刚教授认为目前广告管理主要存在五个方面问题:第一,在广告管理机制方面,其基本特征是“以工商总局为主体、协调各栢关部委的人力监管体系”,但是容易出现协调难的问题;第二,在广告管理内容方面,新广告法存在很多问题,难以适应互联网的变化,互联网已经使得关于广告的概念和基本形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第三,在媒体舆论监督方面,有关广告产业的重大现象和案例媒体会有一定的报道,但经常有所偏颇;第四,在行业自律体系方面,企业、媒体和广告公司的自我约束机制缺乏动力,违规现象屡禁不止;第五,在数字营销传播监管方面,广告管理存在薄弱甚至空白地带,成为问题广告的重灾区。对于如何利用互联网和公众力量推动广告管理转型,陈刚教授给出六点建议:第一,必须加强基础性研究,在研究中逐步探索,高校应该成为政府的“智库”;第二,适应传统媒体政策的调整,推波助澜;第三,适应互联网的变化,突破原有的管理体制和方法;第四,管理的对象除媒体和广告服务公司外,利用技术强化对广告主的管理;第五,调动公众的力量,利用互联网的特点,全员管理;第六,结合现有的技术,并针对性的开发管理技术,建立技术管理系统,推动广告管理走向智能化;第七,探讨互联网时代中国广告管理新理念和新体系。

2.中国广告行为主体信用评价体系的构建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政府、行业协会和高校学者都一直在尝试构建中国广告行为主体信用评价体系。在大会主题发言中,姚曦教授分享了中国广告协会委托课题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广告行为主体信用提价体系构建的价值、思路和指标进行了详尽剖析。姚曦教授首先界定了信用及广告信用的概念。信用指经济主体之间,以谋求长期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建立在诚实守信基础上的心理承诺与约期实践相结合的意志和能力,以及由此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行为规范及交易规则。而广告信用指广告行为主体履行法律规定的强制性义务、真实合法的广告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相应社会评价。广告信用的实现以广告诚信的实现和广告信用的获得为前提。广告信用评价体系的评价对象为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者三大类广告行为主体。姚曦教授认为构建中国广告行为主体信用评价体系有三个方面的价值和意义:第一,有利于广告行为主体重新审视自身行为,强化信用观念,激发良性竞争;第二,有利于纠正广告市场乱象,从源头防止虚假、违法广告的出现;第三,有利于完善现有广告信用评估体系,对广告市场进行综合治理。接着’姚曦教授介绍了中国广告信用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以广告监管资料和记录为基础;以广告主体自主申报资料和广告信用评估单位的调査资料为补充;根据广告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对广告主体一定时期内的广告活动进行广告信用综合评估并根据累积得分将广告主体相应地分为不同的信用等级,并可提供信用状况排名,对相关行为主体进行相应奖励或处罚,并对社会公开,予以公示。最后,姚曦教授分享了广告信用评价主要指标,包括“主体合法性”、“信用安全性”、“信用履约能力”、“发展性”等维度,该评估体系的评价对象包含了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者三大类,并针对每类对象分别提出子评价体系。姚曦教授认为该评价体系具有三个特征:第一,接受信用评估的广告者不仅包括传统的大众传播机构,也包括具有自营媒介的一般广告经营者,从而填补我国广告监管和广告信用评估工作的空白;第二,第一次将广告行为主体的信用履约意愿和履约能力纳入广告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第三,第一次将媒体宣传资料和媒体效果数据的真实性纳入广告者信用评估指标。

3.互联网在改变整个社会的舆论场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