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可为用户提供便捷,提升用户的工作效率。文章对系统工程理论进行概述,并对系统工程理论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在对计算机软件进行开发时,通过对准备阶段、开发阶段和收尾阶段的研究,可使计算机软件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
关键词:系统工程理论;计算机软件;开发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064(2019)09-0049-02
0引言
系统工程理论在对问题进行解决时,可对问题进行全面性分析,并制定出针对性解决方案。通过系统工程理论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进行应用,可使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更具严谨性和科学性。设计人员通过对计算机软件进行结构设计和程序设计,可完善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功能,提升软件的运行性能。
1系统工程理论概述
系统工程理论作为一种决策性方法,在对问题进行解决时,对问题进行定位,明确解决范围,并问题进行分类,同时分类类别之间应存在关联性,以其主导因素为主,将问题进行整体性分析。通过动态性的解决方法,对待解决问题可进行全面分析,并依据现代化的方法将问题进行决策处理。通过系统工程理论的运行模式,可对软件进行开发与维护,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可对工作内容进行规划,通过全面性分析,可提升整体设计质量。
系统工程理论在研究过程中,是依据多领域不断实践研究,制定出科学性的处理方法,其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科学性和创新性。首先,系统工程理论的整体性表现为对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从大局观出发,将问题当成一个整体,并进行规划处理,使系统的母体、子体和环境具有一致性。其次,系统的综合性是指对目标具有指向性,将关联知识进行融合,并可协调使用,进而创新出新型概念,通过知识的不断融合,可创造出高价值的效果,使局部价值之和超过总体价值,使其达到整合资源的观念。再次,系统工程理论具有科学性,在对问题进行分析时,以科学为基准,对问题进行层面上的分析,对问题进行分类并严格按照当前的科学制度进行衡量和评判,使其得到潜在价值的开发。最后,创新性作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性产物,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以技术为前提,发挥其创新性思维,对系统进行概念性研发,并预设其开发结果,使其达到系统利用率的最大化。
2系统工程理论工作流程
系统工程理论在实行过程中,以整体为概念对问题进行分析,并依据环境、影响条件对问题进行展开式探讨,通过对系统概念进行创新,使问题得到解决。首先,在对软件进行开发时,对软件设计的关联数据信息进行查阅,使其具备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在对软件问题进行解决时,系统将在内部进行信息的检索,使其与问题相对应,并进行单独提取,系统内部对数据信息进行二次审核,确定数据信息的正确性,并将待解决问题进行归类划分,确定问题的具体方向。其次,对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以问题为基础,将信息进行多途径融合,使其具备多种解决方案。系统工程理论在对方案进组合时,应具备相应的理论基础和数据信息,确保方案可正确实行。系统对方案实施进行预设判断,通过方案内部的功能性指标对问题解决效果进行预期判断,使其结果更具严谨性,通过多方面的比对与分析,对方案进行针对性挑选,提升系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最后是系统工程理论的实施阶段,通过方案的确定,系统进入运行状态,但应时刻关注系统发展方向,确定其运行状态,并与预设运行轨迹进行分析,进一步确认方案的可实施性。
3系统工程理论在计算机软件开发应用
3.1准备阶段
3.1.1确定软件设计流程
计算机软件作为计算机使用者和硬件接触的界面通道之一,用户可对软件进行操作达到控制计算机的目的。在对计算机软件进行设计时,计算机软件的承办单位应对设计人员进行要求规定,并签订相应的设计协议。设计人员应按照软件的具体功能和使用范围进行设计规划,并对设计文件进行了解,查阅关联性信息,明确软件设计目标,并通过系统工程理论对软件进行分析。此过程主要是使设计人员明确设计目标,并通过签订协议将责任进行划分,使整体的设计环节具备严谨性。
3.1.2软件实施性论证
设计人员通过对软件设计目标进行确定,依据要求制定相应的方案,同时应对方案进行多方面检查,并设立专家团队对方案的可实施性进行检查,当遇到问题时,应进行分析并及时制定解决方案,确保后期计算机软件运行的稳定性。专家在对方案进行审核时,应对方案进行科学性检测,使软件可正确的、合理的运行,同时应对计算机软件的经济性进行分析,保证其在后期运行中可创造等值的利润。设计人员在对软件进行首次设计时,由于其存在经验上的不足,一般都会出现相应的设计漏洞,导致计算机软件缺乏可实施性,专家组通过经验上色教导,并对计算机软件设计环节提出相应的意见,使计算机软件的设计框架得到完善。通过设计人员对计算机软件的不断优化,使其具备实施功能,需通过公司主管部门进行二次校验,使计划得到落实与实施。
3.1.3分析受众群体需求
为保证软件后期的实用性,可对受众群体进行调查,通过用户对软件的整体性能、运行模式等需求,来对软件进行针对性优化,提升用户对软件的重视程度,便于软件后期的推广,提升软件的普及性。因此在对计算机软件进行设计时,承办单位应对用户需求度进行调研,保证用户计算机软件设计的合理性,并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对软件进行预期式规划,进一步明确设计目标,为设计人员提供正确的设计文案[1]。例如在对仓库管理类平台进行设计时,其平台主要使用人员为库管人员、采办人员、管理人员等,在设计软件时,应以用户为出发点,对用户进行需求判定,并制定出多种方案,为前期的软件设计做铺垫,确保计算机软件在工作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3.2开发阶段
3.2.1结构设计
通过对计算机软件进行准备阶段的铺垫,其关联性数据信息已进行完整储备,此时可对计算机软件进行框架构建。通过对数据信息进行模拟采集,完成对计算机软件模型的建立,通過对数据库信息进行设置,使系统可对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并对计算机软件的控制接口进行组接,使其具备数据信息的传输功能。通过概要型设计,可使设计步骤进行简化,节省设计时间,提升工作效率。设计人员也可在概要型设计环节添加相应的审核设置,通过阶段性审核,可有效减少后期检索的时间。通过用户需求的设定,并构建计算机软件系统口框架,可对计算机软件进行登录和改项等基本操作,同时也可对系统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与归纳,完成数据信息的储备功能。3.2.2程序设计
通过结构性设计,可明确计算机软件的整体设计方向,程序设计就是对计算机软件设计方向的优化。通过程序设计,可对单体模块的性能、功能和运行方式进行完善,同时可为程序编写提供便捷[2]。在进行程序设计时,应对结构设计模型进行功能化分层,以其软件工作状态进行分类,通过软件的具体内容进行程序设计,保证软件整体设计的连贯性,通过针对性设计,可提升计算机软件后期运行的流畅性。程序设计使对计算机软件的框架结构进行细节优化,完善其具体功能,提升其使用性,以计算机软件的登录系统为例,可将登录系统进行扩散式优化,增加注册功能、密码查找功能、独立性通道功能等,可为设计人员提供程序编码思路。
3.2.3编码检测
通过明确设计流程,依据用户的具体需求,可进行语言编程,使计算机软件框架实体化,使其具备相应的服务器功能,使软件正常运行。计算机软件是基于编码生成的,通过正确的、合理的程序编码,可对软件进行操控,并指引软件的运行方式,使计算机软件具备可行性[3]。当计算机软件的程序编码出现漏洞时,将导致计算机软件无法正常运行,部分代码由于其运行环境不同可使计算机软件的预期功能发生改变,因此设计人员应对编码进行严格审核,并对计算机软件进行测试,使其达到正常运行标准。由于计算机软件具有多样性,检测过程较为繁琐,需要检测人员对系统结构、模块结构和功能结构进行逐级测试,当发现问题时,应及时进行上报,将环节性代码进行分析,找出其中问题并加以解决,当问题得到解决时应重新进行检测,防止程序编码的改变影响计算机软件整体的运行效果。
3.3收尾阶段
通过对计算机软件进行前期设计与准备,并对计算机软件进行结构型设计和程序编码,通过不断调试,使其具备生产的基本条件,最后应对计算机软件进行收尾阶段的检查,确定软件的实际使用效果与预期效果是否相符。設计人员应以用户为出发点,对计算机软件进行安装,通过直观性的操作方式,找出计算机软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漏洞,并进行及时优化,同时设计人员应对计算机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进行记录,并制定相应使用说明。通过计算机软件的试运行可对软件进行系统性检查,但由于软件的工作环境和用户的使用方法不同,将导致计算机软件出现潜在问题,设计人员应对计算机软件进行后期维护与更新,保证用户的体验度,使计算机软件可达到持续运行[4]。
4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系统工程理论进行概述,分析其工作流程,并将其应用到计算机软件开发中。通过准备阶段的确定软件设计流程、软件实施性论证、分析受众群体需求,明确计算机软件的设计思路;通过开发阶段的结构设计、程序设计和编码检测,可优化计算机软件功能和性能;通过收尾阶段审查,使软件具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