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生活、学习与工作已经离不开了智能手机,手机现在不仅是通信工具,手机的功能现在越来越强大,尤其智能手机的开发与使用,现在已经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利用手机可以学习、可以娱乐、可以购物等。智能手机的普及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关注手机的安全性,关注安卓手机软件,如何开发安全稳定的安卓手机软件是智能手机发展的有效保障,软件开发的性能,影响智能手机的发展,提高软件开发质量,是保障智能手机有效发展基本保障。
1安卓软件应用程序
安卓手机应用程序负责手机运行等工作,是智能手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手机应用过程中,软件程序起到重要作用,与硬件相辅相成,是对硬件功能实现的体现形式。一般比较简单的安桌应用程序主要由Activity,ContentProvider,Service,Intent等部分组成,其中Activity相对于其他的应用程序对话框或者其他的网络应用程序的页面窗口来说,安桌手机提供多个使用的数据存储,同时他也被设计成为独立的可以保持自己在后台运行的服务,Intent是在运行的时候自动保存的机制,用来具体的描述一个程序想要作一件什么事情、从一个活动跳到另外一个活动,对于Intent来说,各个活动之间的切换是很方便的。智能手机用户使用方便,功能强大是用户追求目标,智能手机应用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工作效率,科技水平进步,改变了人的生活轨迹。
2安卓手机软件的架构
2.1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是对智能手机软件功能实现的完好补充,应用程序也是对智能手机硬件功能实现的体现。安卓手机软件会跟同一系列的核心的应用程序一起发布,该应用的程序还包括一些客户端,短消息的程序,日历、地图、浏览器等等的管理程序。智能手机功能实现都是利用应用软件实现的,应用软件都是开发人员利用Java语言编写的,Java语言是编写智能手机软件的最好工具,其交互性是实现智能手机软件功能的基本保障。
2.2应用程序的框架
智能手机应用软件在出厂时候具有一定的框架,每个品牌,同一品牌不同型号手机都有自己的框架,应用程序开发人员根据框架进行编写应用程序,编写应用程序模块的基本工具都是Java,Java语言本身具有框架技术,利用框架技术编写应用程序提供了可能,因此,Java语言是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编写的最好工具。
2.3程序库、运行库
程序库与运行库都是智能手机中的固化程序,手机出厂时候就有开发商固化手机内核里面,设计者根据用户需求,在智能手机里固化程序块,提高了手机用户方便使用,智能手机用户使用方便,功能强大这是智能手机受用户欢迎的主要原因,其中主要是程序库与运行库起到的核心作用。
3Java语言的特点
3.1面向对象
软件开发程序设计语言选择一般都是选择面向对象开发工具,面向对象设计语言用户与系统能更好的交互,Java程序设计语言交互性比较好的语言,在进行软件开发过程中,程序员一般首选面向对象语言。所有面向对象语言都具有封装、继承、多态三个重要特征,面向对象语言具有面向过程语言一些基本特征,利用面向对象语言进行软件开发,一般都能很好的利用面向对象语言三个基本特征,利用面向对象语言基本特征解决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对能更好的开发有效软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3.2可靠性和安全性
智能手机用户要求安卓系统软件必须安全可靠,这是智能手机用户最基本的要求,Java程序设计语言开发软件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因此安卓系统软件开发首选开发工具Java。
4安卓手机软件系统的开发优势
安卓手机软件系统开发是智能手机发展需要,也是社会发展需要。智能手机用户与日俱增,在中安卓系统掀起的浪潮让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移动设备对于中国产业的影响,企业安卓客户端的开发也受到了企业的一些关注,目前来说我们国家手机软件开发正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经过一路的研究和探索和经验的总结,涌现了一大批的致力于开发的互联网的在线的传播的解决的方案的主要的运营商,主要是将手机应用软件的开发和推广,移动互联应用开发以及涉及安卓的手机平台,智能手机的应用开发的服务已经涵盖了很多的地方。
5结语
总之,基于Java语言的安卓手机系统软件开发是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现在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日益增多,智能手机基本都是安卓操作系统,人们对系统软件要求越来越高,都希望安卓系统软件安全可靠,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潇亮.基于安卓操作系统的应用软件开发[J].桌子制作,2014(19).
[2]陈林.基于Java语言的手机软件开发技术分析[J].桌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06).
[3]高红樱,王子彦.中国环境文学的构建——以欧美环境文学为比照[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3).
[4]刘文良,张永红.重视环境文学教学加强大学生生态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5).
[5]任秀芹.生态环境文学的绿色忧思[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3).
来源: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6年7期
作者:朱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