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计算机应用论文

出租车计价器的硬件设计

2015-12-15 14:2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本设计采用AT89S52单片机为主控器,以A44E霍尔传感器测距,实现对出租车的多功能的计价设计,并采用AT24C01实现在系统掉电的时候保存单价等信息,输出采用8段数码显示管。本电路设计的计价器不但能实现基本的计价,而且还能根据白天,黑夜和中途等待来调节单价。

关键词:计价器 ;霍尔传感器 ;掉电保护; 8段数码显示管

1 前沿
  随着出租车行业的发展,出租车已经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加强行业管理以及减少司机与乘客的纠纷出发,具有良好性能的计价器对出租车司机和乘客来说都是很必要的。现在各大中城市出租车行业都已普及自动计价器,所以计价器技术的发展已成定局。而部分小城市尚未普及,但随着城市建设日益加快,象征着城市面貌的出租车行业也将加速发展,计价器的普及也是毫无疑问的,所以未来汽车计价器的市场还是十分有潜力的。
  采用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设计的计价器整体电路的规模较大,用到的器件多,造成故障率高,难调试。而采用单片机进行的设计,相对来说功能强大,用较少的硬件和适当的软件相互配合可以很容易地实现设计要求,且灵活性强,可以通过软件编程来完成更多的附加功能。 
2 设计目的
  利用AT89S52为核心芯片设计一出租车计价器;
  掌握单片机的最小系统的连接方法;
  在最小系统的基础上扩展电路,设计可靠地电路;
  熟悉掌握单片机的编程方法;
  掌握电路、程序的调试方法。
3  实现的功能
  出租车计价器根据乘客乘坐汽车行驶距离和等候时间的多少进行计价,并在行程中同步显示车费值。从起步价开始,当汽车程行驶未满3公里时,均按起步价计算。过3公里后,实现每1公里单价收费,中间遇暂停时,计程数不再增加,开始计时收费,测距收费和测时收费的和便构成了一位乘客的车费。同时,白天和夜晚价格不同,可以进行切换。白天单价、夜晚单价、等待单价和起步价格都可通过独立键盘进行调节。(默认起步价为5元/3公里,里程单价白天为1.5元/公里,夜晚为1.8元/公里,等待计时单价为0.5元/5分钟)
4 整体结构原理图
  计数器系统主要由五部分组成:A44E霍尔传感器、AT89S52单片机、独立键盘、EEPROM AT24C01和显示数码管。
  霍尔传感器安装在车轮上,主要检测汽车行进的公里数,并产生一系列相应的脉冲输出,脉冲送到单片机进行处理,单片机根据程序设定通过计算脉冲数换算出行驶公里数,再根据从EEPROM中读取的价格等相关数据进行金额的计算,计算好的金额、里程和单价都实时地显示在数码管上。独立键盘可以调节价格等相关数据,按下相应的按钮,产生信号交由单片机处理并实时显示出来,调节好的数据存储到EEPROM中,掉电后可以使调好的数据不丢失,下次得电后直接从EEPROM读到单片机,系统结构图如下:

5  A44E霍尔传感器
  A44E 属于开关型的霍尔器件,其工作电压范围比较宽(4.5~18V),其输出的信号符合TTL电平标准,可以直接接到单片机的IO 端口上,而且其最高检测频率可达到1MHZ。
  A44E 集成霍耳开关由稳压器A、霍耳电势发生器(即硅霍耳片)B、差分放大器C、施密特触发器D和OC门输出E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里程计算是通过安装在车轮上的霍尔传感器检测到的脉冲信号,送到单片机产生中断,单片机再根据程序设定,计算出里程。其原理如下:

6  AT24C01存储单元
  存储单元的作用是在电源断开的时候,存储当前设定的单价信息。AT24C02芯片引脚配置如图所示:

  由于AT24C01的数据线和地址线是复用的,采用串口的方式传送数据,所以只用两根线SCL(时钟脉冲)和SDA(数据/地址)与单片机P2.2和P2.3口连接,进行传送数据。 
7  键盘调整单元
  电路共采用了四个按键,S1、S2、S3、S4,其功能分别是: 
  S1:接P1.0口,对上一次的计费进行清零,为下次载客准备
  S2:接P1.1口,实现白天和夜晚单价的切换;当功能键S4按下时,S2可对数据进行增大。
  S3:接P1.2口,当功能键S4按下时,S3可对数据进行减小。
  S4:接P1.3口,按1次,进入调整白天单价;按2次,进入调整夜晚单价;按3次,进入调整等待单价;按4次,进入调整起步价;按5次,返回。
8  显示单元
  显示单元由7个8段共阳数码管组成,采用动态扫描进行显示。前三个数码管分别接P3.0、P3.1和P3.2,用于显示总金额;中间两个分别接P3.4和P3.5,用于显示里程;后边两个分别接P3.6和P3.7,用于显示单价。
参考文献:
[1]丁元杰主编.单片微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戴永主编.微机控制技术[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
[3]张毅刚编著.新编MC S-51单片机应用设计[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  大学出版社,2003.
[4]刘守义主编.单片机应用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5]孙涵芳主编.MC S-51/96系列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北航出版社,200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