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计算机应用论文

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效果的新思路

2015-12-15 14:2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计算机实验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弊端,针对这些现象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最后结合计算机网络的优势设计了一套解决方案,有效地解决了一些在传统的实验方式里所难以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实验教学;网络;实验模式
1 前言
  目前计算机课程已成为大中小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在我们中职学校更是如此。计算机课程相对其它课程而言最大特点就是它必须和实验相结合。随着计算机应用范围的日益广泛,做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基础课程,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方法和各种应用程序的操作才是关键所在,因此如何将计算机实验教学进行改进也就成为众多教学研究者的研究目标,计算机实验教学也提高到了重要位置。
2 目前计算机课程的实验模式和弊端
  2.1实验环境的分析
  实验实验环境可分为两方面:
  (1) 硬件环境
  计算机实验的硬件环境主要是包含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目前的计算机更新换代速度较快,一般的学校计算机都是5年更新一次,计算机性能越来越好,所能讲授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加上网络速度的提高,千兆网络的接入比比皆是,为计算机的教学和管理都带来前所未有的新空间,要如何才能充分利用这些硬件资源可以做的文章很多。
  (2) 软件环境
  随着计算机课程的改革,计算机实验从以往的单一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编程到现在的商务网站的设计、3D动画设计、Flash动画设计、游戏制作、图形处理、CAD建筑设计等等五花八门,极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可选择性增加了,在目前就业竞争日益扩大的情况下,学好一门计算机课程对提高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很有帮助。此外计算机实验室网络化管理的出现也为进一步的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2.2 传统实验方式的实验过程
  计算机实验过程的学习,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部分,这部分的知识大多是课程的基础知识。另一部分是设计性、创新性或综合性实验,这部分主要注重于对学生能力提高方面。
  2.3 传统实验方式存在的弊端
  传统的计算机实验教学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1)验证实验较多,有效提高学生素质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少;(2)实验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呆板,缺乏灵活性,难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更谈不上因材施教,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实验教师在实验指导过程中,重复劳动多,工作强度大;(4)学生自由度大,学生迟到早退现象较多,而且难以控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造成许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做与实验无关的事;(5)实验结果统计分析困难、不准确。而且由于实验结果可复制,因此结果往往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3 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方式的改进
  目前大多数计算机实验室的计算机都已联网,关键是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来改进计算机实验教学的状况。为此我们可根据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所存在的弊端进行针对性改革。
  3.1 计算机实验教学网络化管理的意义
  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在于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集中起来,很容易实现各种信息的共享和发布,目前网络的兴起所引起的一系列的信息化革命就充分说明了网络存在所带来的新天地,网络教学、网络考试、网络实验室等和教学相关的各种研究成果一一呈现出来,如果能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用好用精这些研究成果,对计算机教学来说无疑是一大进步。
 (1)实验课程自动考勤的实现
  以往的考勤工作是由教师或学生干部来执行,一个大班80人左右的话,考勤一遍需要近半个小时,后来进行改进,采用固定座位的方式进行考勤,哪位同学没有到倒是一目了然,但是如果临时调整上课地点,固定座位的方式也就失效了。
 (2)利用上机管理软件实现实验行为的规范化
  由于网络的畅通和计算机内容的丰富,很多学生在做实验时经常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或是做其它与实验课程无关的事,就算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明计算机实验的重要性,并努力提高实验课程的趣味性,但仍有一部分学生我行我素,不仅自己不好好学,还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学习,因此完全靠学生的自觉性约束上机行为,实际操作起来还是不尽人意,因此我们在系统中加入止禁功能。
 (3)加大实验内容的灵活性
  由于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平,有的同学已学过,有的没有学过,如果使用同样一套实验项目,可能有的同学几分钟就完成了,而有的同学可能几个小时都做不完,不利于因材施教,因此合理地设置实验项目的内容,也是本系统的优越之处。
 (4)实验报告无纸化的实现
  以往在实验完成后学生都要写实验报告,教师还要进行批阅,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实验报告的保管存放也是一个问题,几年下来堆积如山。通过使用计算机系统实现无纸化实验报告后,学生的实验过程已记录在案,实验结果也当场进行了统计,学生的实验总结也被系统记录下来,就如同计算机考试系统一样,给出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评分,但对于设计性、创新性、综合性实验来说,还需要教师进一步查阅来评定。
 (5)实验资料的网络共享的实现
  将各方面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共享,按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基础问题和相关知识进行分类,方便学生自主学习、课程预习或课后复习,如果能有效利用internet网络进行发布学习效果将会更好。
4 总结
  系统经投放使用以来,经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在使用期间不停地进行改进和更新,功能越来越完善,获得广大师生一致好评,不仅仅减轻了实验教师的劳动强度,还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实践证明该方法是非常值得推广使用的。
参考文献:
[1] 林科学.改革计算机实验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J].保山师专学报. 2006.9.(5):26~29
[2] 郭金良等.高校计算机实验总结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12.(12):1584~1585
[3] 蒲力.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12.(4):59~6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