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计算机应用论文

非计算机专业VFP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探讨

2015-12-14 13:5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本文阐述了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特色,强调了非计算机专业VFP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对案例教学法实施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经过多轮尝试,其实践意义已非常明显。

关键词:VFP教学;案例教学法;案例;实践
引言
  VFP作为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的三个层次“文化、技术、应用”中的第二层次,正在普遍地被各高校列入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同时VFP已经成为全国及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的可选语种之一,也是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偏软)考试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支持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支持良好的可视化编程界面、支持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是VFP的主要特点,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也是进行VFP学习的难点,抽象、难理解。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到枯燥无味,产生畏难情绪,失去了学习兴趣。本文从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VFP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出发,对VFP案例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  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特色
(一)、 内涵
  案例教学法是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首创的为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知识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创设情景,让学生进入角色,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师生互动的开放式研究型的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从具体案例入手,能促使学生学习实践知识、形成问题意识、养成思考习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促使教师更多地深入实际,在教学中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 特色
1、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传统模式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以讲授为主,只告诉学生怎么去做,学生更多地只是处于被动状态,且非常乏味无趣,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但案例教学法是教师鼓励学生要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而且在案例教学法的稍后阶段,每位学生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一是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是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
2、 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
  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学生能力的培养比获取知识更重要,如果学生一味地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会对自身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障碍。
3、 重视师生双向交流。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听没听、听懂多少,要到最后的测试时才知道,而且学到的都是死知识。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自己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学生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学生的答案随时要求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  非计算机专业VFP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VFP是一种以数据库原理和应用程序开发而设计的功能强大的面向对象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该课程实践性很强,但在很多高校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讲普遍感觉学习过程中枯燥无味。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逐一地讲解各语句及相应的生成工具后,加以举例说明,最后让学生针对性地练习。大量的命令和函数已经使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望面生畏,再加上利用这种概念、举例、练习三部曲的方式来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使学生感觉学习VFP这门课程是个苦差事,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而且教师由于受教学时数、知识点零散等因素的影响,已没有更多的教学时间让学生去做一些具体的整合性练习。这种“重教轻学”的教学方式,仅仅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和掌握VFP课程中的基本知识,而缺乏创造性思想和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不能系统、全面地认识和应用所学知识。
  VFP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将理论密切联系实际体现于整个教学过程,引入新型的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教学法,已成为VFP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案例教学法直观、形象、生动,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在VFP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案例教学法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使学生易明确学习VFP的目的、使学生在学习中具有主体地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三、 非计算机专业VFP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笔者从事VFP教学多年,在多年从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并且针对VFP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定位VFP课程教学目标,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非计算机专业VFP教学中,通过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案例,使课程内容有机地渗透到信息系统开发的各个任务中,实现教学的组织、实施与评价,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VFP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如图1[3]。













图1  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
(一)、 案例选编
  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前提和基础,选编一个与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相适宜、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案例是在VFP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关键。一个高质量的案例应该具备四个特点[4]。首先,案例要具备目的性。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原理和概念,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案例的选编一定要围绕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来。其次,案例要具有启发性。一个好的案例需要蕴涵一定的问题,能启发学生思考,发现多种解决的途径。再次,案例要具备生动性。案例必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以便展开深入思考。最后,案例要跟实际相符合。案例一定是现实生活实际发生的,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学有所用。如以江苏省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 系列教材《Visual FoxPro教程》(2008版,严明、单启成主编)的主要章节顺序及内容为蓝本[5],设计一个师生都比较熟悉的学生管理系统。
(二)、 案例演示、分解
  开始上课时,教师先将案例给学生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阐述系统的功能需求,案例演示结束后,教师要明确提出,演示的系统就是VFP课程要完成的学习任务。通过对案例的演示,让学生对VFP课程学习的内容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同时也会让学生对VFP产生兴趣。然后教师将演示的系统逐一分解,对照教材的目录,让学生清楚整个系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各个组成部分分别可以用教材的哪一章实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把案例进行详细的分解,根据对案例分解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制作各个章节的任务,在制作各个任务时,要注意任务之间的前后衔接,循序渐进。
(三)、 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通过案例分解,教师上课的过程就成了一个个任务驱动的过程。教师根据案例所解决的问题和所涉及的知识,向学生提出问题,强调知识的重难点,提出任务要求,并对如何完成任务进行方法分析,所以教师在课前要吃透教材中的概念、方法、原理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结合案例巧设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引导探究。
(四)、 学生自主探究、实践、讨论
  教师引导后,学生基于对案例的了解和兴趣,以对案例理解的结果及完成任务为主,自主探究问题解决的方法,大胆地去尝试,亲自动手进行实践,这是案例教学法中最重要的环节,学生会在此过程中感受和领悟。教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担负着答疑和指导的任务,对于共性问题,教师可以统一示范,个别问题个别辅导。此阶段是充分调动学生能动性的过程。
  讨论是案例教学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本质是一种概念和想法的交流[6]。围绕案例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讨论、辩论和争论,讨论旨在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于同一个案例,不同的学生允许提出不同的分析结果和实现方法,要求每个学生介绍自己对案例开发所做的设计,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及自己在实践中未能解决的问题,供大家讨论与切磋,每个学生可以自由地抒发已见,相互启迪,互相借鉴。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课堂发言,进行全体学生的交流,通过交流,集思广益,开拓思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教师最后把任务的完成过程做一总结。
(五)、 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是VFP案例教学法的最后阶段。案例经过学生的讨论后,教师要及时做出讲评,并再次讲授案例中所用到的理论知识。教师讲课全过程都要围绕案例进行,每一章学过之后要求学生理解与案例相关的内容,理解各章的内容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是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组成部分。在学生分析、理解、实践、讨论、巩固学过的知识后,教师要总结、归纳,进一步把零散的学习内容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并要求学生根据案例写出学习报告,通过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案例的认识,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
四、 结束语
  实践证明,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非计算机专业VFP教学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笔者从事VFP的教学工作,通过选编学生管理系统教学案例,并在实践中进行多轮的尝试,其实践意义已非常明显。但在今后的VFP案例教学中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如案例教学法比较耗时,开发网上学习和交流平台,开放实验室,使案例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延伸;选编多个教学案例,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等等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使案例教学法在VFP教学中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参考文献:
[1].杨爱鑫.高等院校VFP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33):922
[2].李佐军.浅谈非计算机专业VFP程序设计案例式教学[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第18卷(2):101~103
[3].詹自胜. 案例教学法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24,32
[4].杨长辉.案例分解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VFP教学方法[J].教学园地.2009.6(上旬刊):150,171
[5].严明,单启成.Viaual FoxPro教程(2008年版)[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
[6].杨长辉.案例分解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VFP教学方法[J].教学园地.2009.6(上旬刊):150,17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