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计算机应用论文

在信息化的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

2015-11-10 10:3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随着信息化教育的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信息化的教育中,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将这些因素都克服掉是实现在信息化教育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自主学习能力
  在信息化的教育中自主学习能力以自主学习能为基础,以信息能力为核心,学生对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的应用能力。在信息化的教育中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就是获取信息能力、传播信息能力、处理信息能力以及信息免疫能力。学生根据一定的学习目标,利用信息检索工具,从而使得所需的学习资料和信息的能力获取到,这就是所谓的获取信息能力。处理信息能力就是指学生将加工过的信息传递出去的能力。教学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中包括了教师、媒体和学生这三大要素,如教师在课堂采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时,通过信息技术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再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吸收,再反馈给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简化了教师的任务量,教学成果更加明确,而且这也是最重要的,基于信息化的教育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实践证明,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信息化教育
  信息化教育过程中主要考虑教师、媒体和学生三个要素,而教师扮演着设计者、指导者、咨询者和协作者的角色;媒体具有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特征;学生扮演着主动的接受者和主动的探究者角色。
  信息化教学过程设计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保证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信息化教学过程设计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中根据分析学习需求的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使得教学效果进一步得以优化。信息化教学与传统的教学过程设计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育环境和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2)在学习需求方面,应该对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进行加强,对学生应具备知识与能力的信息量进行正确估算,对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得以重视;(3)针对教与学,要把重点放在学的方面,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让其进行自主学习;(4)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科学设计。
二、在信息化的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途径
(一)建立新型教学环境
  教学模式的改变是一件极其困难的工作,必然要触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与学的理论等方面的根本问题。创新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改革或教学内容的增减,而且还是教育功能上的重要定位,是重新定位教与学的互动关系,是带有全面性、结构性的教育革命。创新教育是要启发、诱导和强化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开拓受教育者的智力存储与思维潜能,培养受教育者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受教育者不仅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精神素质和文化知识素质,而且善于在实践中将这些素质以高度综合的形式加以升华和应用。建立新的教学环境首先要设计“交叉学科和综合知识教育”的立体人才培养模式。现代社会特点是学科技术和社会生活互相渗透,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应用越来越强,靠一门学科进行设计和制造的时代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必须构建以教学活动、科学实验、社会实践为主要内容的“立体培养模式”,让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参加社会实践,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提高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能力。
(二)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
  充分的认知准备是有效教学的开始,这样使得希望达到的目标得以明确,从而心理预期的产生是认知准备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出详细而具体的教学目标。学生明确了教学目标,就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这样就可以避免自主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因此在学生自主学习前,教师要精心备课准备预案,利用信息技术,事先搜集资料,制成word文档并打印。设计学生自主学习预案一般遵循以下原则:(1)明确学习目标与学习的重点、难点在预案的开始就给出本节学习的目标与学习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在预习时把握学习的要点,有主次的去学习。(2)注意前后知识的衔接。在备课时,检索本节所用到的旧知识,在知识的衔接中告知学生,让学生去复习或查找,以利于自主学习的顺利进行。(3)设计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时,要参考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他们能掌握基础知识为根本,对基础好的学生,可适当引导他们拓展提高。
(三)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形式由内容决定,因此形式必须适合内容。从某种角度来看,自主学习和教学内容的关系就如同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因此,要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这样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深入进行自主学习的培养。精心设计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原则。认知水平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教师在精心设计教学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不要太简单也不可太难,这对学生自主学习有着阻碍作用。(2)提问时机的精心把握。问题设计好之后,就需要掌握好提问的时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根据问题本文的特点,还要根据学生的表情以及反应来发现学生的困惑,找准提问的时机,这样可以得到很好的提问效果。在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最为集中,思维也最为活跃,会使得教学效果大大提高。(3)提问对象和时间的精心选择。新课程要求全体学生都要获得成功。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选择提问对象,尽量给所有的学生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另外,对问题的准确率要把握好,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问题和讨论的时间,不要只是为了赶进度,一提出问题就让学生回答,如果听到的答案非常离谱,教师干脆就公布正确答案。这些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着不好的作用。
(四)选择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
  关于自主学习的模式有多种,但是有的模式并不适合大学生。因此,应该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学 校教学特点选择合适的自主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笔者选择尝试把“讲解演示”的教学模式与“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相结合。具体操作模式如下:(1)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先发下预案,让学生课下对预案进行自学,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其中较简单的内容。在此环节,好学生基本能自学学会,在课堂上不会再有疑难,较差的学生可以和小组同学讨论难点,也可把问题带到课堂,大家一起讨论帮助解决。(2)教师课堂答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所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解答疑问,同时使学生巩固所学。(3)学生随堂展示所学。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不但要能把本节中的例题和练习解答出来,而且还要告诉大家解答的依据。达尔文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灌输他们采用观察、类比、讨论和归纳等方法自主学习,从中探究发现规律,从而解决问题。
三、结语
  自主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学习模式,同时也是信息时代对人们的最根本要求。信息化教育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体体现在:信息化教育能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通过信息的积累与加工,提高掌握知识与能力的质量。多媒化、网络化、数字化的信息资源,使学习者能用最快的速度、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从而提高学习的速度与效率。广播电视、卫星电视、计算机网络能向学校、家庭、社会传送教育课程,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扩大教育的范围与规模。信息化教育开发了多媒化、网络化、数字化的信息资源,促进教师与学生角色的演变,构建新型的信息教学模式,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刘春玲.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及其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2004 .
[2] 陈晓慧,李馨. 基于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环境创设[J].中国电化教育, 2003,(04) .
[3] 谭松柏,张娅. 信息技术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3) .
[4] 南国农. 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上)[J]电化教育研究, 2001, (08) .
[5] 王慧. 信息技术环境下建构开放型知识表证系统的教学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 2002 .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