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程序设计课程在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普遍开设,但其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本文分析了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如何提高教学实践质量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程序设计课程;教学问题;教学方法
1.引言
程序设计相关课程几乎在所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都有开设。此课程比那些应用软件或工具软件课程具有更强的理论性、逻辑性、抽象难懂等特点,要求学生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几乎所有的程序代码都是英文的。不但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求有一定的英语功底,这给教学带来许多困难。笔者结合教学的实际经验进行教学模式的探讨,以帮助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与学生和同事之间的交流,得出在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学生起点低,基础知识薄弱:按照我国高考的录取秩序,职业院校是最后一批档次录取,这就注定这类学校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普遍偏低,学生的综合素质偏低。但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如下基本条件:1)较扎实的数学基础;2)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3)较好的英语基础。这导致职业院校学生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逐步对这门课程产生厌学情绪。
(2)教学内容理论化,不实用职业教育:现有教材内容大多还是从语句格式到语法规则。这些理论性的内容单调枯燥,使学生逐渐失去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大部分教材都缺少系统开发内容,学生学完该课程后,也只是编写过一些简单算法程序片段,根本就没有接触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软件设计概念。更不能接受的是课本内容比较凌乱,总让教师无法从总体上把握,只是觉得课时数不够,无法完成大纲规定内容,教学难度很大,教学效果不明显。
(3)上机实践内容缺乏针对性:首先,在课程设置就已经确定了理论讲授的课时远大于上机实践;其次,学生缺乏程序设计思想,即使学生对语法、语句等内容识记的很熟悉,在上机实践过程中也不会灵活应用,特别是在特定的程序环境不知所措,导致大部分学生对上机实践缺乏兴趣;最后,上机实践只是作为理论讲授的附属存在,内容安排只是围绕如何去消化理论讲授的内容,实践内容变成了对课本程序结果的验证,甚至有些学生就作为打字练习,从始至终都不知何为程序设计,这种附属于理论教学的上机实践,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也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思考与方法探索
3.1构建差异化的教学体系:
由于职业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差距大,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教学内容所属层次的区别,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选择适当教学方法,制定差异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的层次分为:(1)基本型培养方案。培养对象是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学内容以强调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等基础知识为主;教学目标是能独立设计出简单功能的程序,掌握该课程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提高型培养方案。培养对象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一部分学生;教学内容在基本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具体实验任务;培养目标是通过精选案例任务的分解,采取讲练有机结合的方式,把相关知识点融入任务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教学实践,逐步形成适合职业院校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体系。
3.2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优点。对于理论较强的教学内容,比如:对象、类、方法等,合理利用一些与之相关的素材,采取直观演示法,以多媒体为中心,辅助传统教学手段(粉笔+黑板)。这样即可以发挥多媒体技术教学内容容量大、教学过程直观等特点,又发挥了传统教学手段在解决学生现场问题上的优势。例如介绍两变量值的交换算法,可通过黑板画图或其他方法给学生介绍存储单元,让学生建立起面向存储单元的思维模式:两抽屉A、B;将抽屉A先腾出来,腾出来的物品必须抽屉C先存着;再将抽屉B的物品放到A中,抽屉C的物品(原抽屉A)放到B中。这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掌握了这个算法,也使他们了解变量仅是一个存储单元的名字。
对于实操要求较高的知识,比如如控件、分支、循环、数组等,可以使用引导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利用案例教学组织学生学习、讨论,进而引出案例的知识点,案例中所包含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该方法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引导他们采用相同方法或相类似方法去解决其他相近问题。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归纳,让他们能对案例采取不同的方法进一步完善。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能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例如在上文提到的两变量值的交换算法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思考应该如何求出Fibonacci数列(数列前两项为1,此后每项均为前两项之和)的第n项。让学生思考是否存在一种方法可以使得程序代码“C=A+B: B=A: A=C”重复出现,也为此后的为讲解程序循环埋下伏笔。
3.3优化实验内容,提高实验质量:
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十分重视实践环节。许多实际的知识不是靠听课和看书能学到的, 而是要通过实践积累的。要提倡通过实践去掌握知识的方法, 除了要保证有足够的上机实验时间外, 还必须重视实践的各个环节来提高实验的效果。
为此,笔者努力探索对实验教学的改革,增加实验的课时数,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正确的、规范的编程方法。上机实验的内容可分为: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和综合型实验。并将这三种实验结合起来,用以对学生程序设计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其中,验证型实验主要由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进行练习,其目的是使学生验证、理解、巩固并掌握课内所要求的基本教学内容;设计型实验每次以“课题”形式提出实验要求和具体的实验成果,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来获取实验所涉及的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来设计、开发并最终完成实验项目;综合型实验由任课教师编排,将所有涉及到得程序设计知识贯穿在一起,使学生能更深地体会利用程序设计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学习,提高实验质量的效果。
3.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计算机应用软件和平台是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从事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教师要思想敏锐、肯钻研、不断学习、在相关领域不断掌握新技术,在学术上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在事业上有坚定的敬业精神。注意计算机的发展动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学校方面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有计划地将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送出去再培训、再提高、再充实,促使他们很快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掌握新的应用软件。使之适合“双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争取并鼓励教师参加本系统、本行业技术职务的评审,并从时间上、财力上积极支持他们参加全国统一开考的各种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让更多的教师能够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称。同时可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聘请企、事业单位具有实践经验和专业技术水平,热心教学工作,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其次,要做到加大培训力度,强化技能培训。如果教师处于缺乏技能的状况,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操作技能是不现实的。为此,要鼓励教师多深入企业调查研究,采用岗位培训、挂职顶岗等方式,定期派计算机专业教师到社会第一线了解新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新技术、新的应用软件和科技信息。
4.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职业院校程序设计课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讨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方法。从目前教学现状来看,程序设计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不断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的探索教学方法,才能提高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余建军,范一鸣.C程序设计语言实践教学方法的探讨.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2008
[2]龚沛曾,杨志强.“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4
[3]何钦铭,陈越.浙江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大学计算机课程论坛,2007
[4]郭彩虹.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9)
[5]张敏霞.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4
[6]何克东.加强实验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大学计算机课程论坛,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