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十一五”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家电子政务将进入以深化应用为显著特征的发展阶段。做好地震局电子政务的应用和推广工作,对于促进政务公开,改进公共服务,提高行政效能,便于公众知情、参与和监督防震减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电子政务;防震减灾;优质服务
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关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的过程,它的主体是政府机关,它的基础是必须运用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软硬件技术,其目的在于提高行政透明度,提高管理效率,推进廉政勤政,切实让公众感到电子政务是为人民服务。电子政务系统网络架构可规划为一个4层的安全控制域,网络安全设计以各域的工作特点为依据进行设计。核心层(核心数据存储与处理)是政府信息的集中存储与处理的域,该域必须具有极其严格的安全控制策略,信息必须通过中间处理层才能获得。办公业务层是政府内部的电子办公环境,该区域内的信息只能在内部流动。信息交换层的一部分需要各部门交换的信息可以通过专网域进行交换。该区域负责将信息从一个内网传送到另一个内网区域,它不与外网域有任何信息交换。公众服务层是政府部门公共信息的发布场所,实现政府与公众的互操作。该域与内网和专网物理隔离。
1.地震系统电子政务的作用
1.1以优质服务改善管理功能
地震系统电子政务从初建时期的形象展示阶段向深化应用阶段转变, 重点是利用各单位防震减灾信息网站及时发布各级政府和社会关注的政务活动、震情灾情, 人民群众所关心的法规政策、防震减灾常识以及企业所关心的建设项目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等问题。要依据管理职能的定位, 合理规划上网的应用项目和服务事项。同时, 通过设立电子公告、局长信箱等形式, 听取群众意见, 接受监督和信息反馈, 实现与公众的双向互动, 始终以为民、便民、利民为出发点, 把为公众服务的理念贯穿于网站内容的各个方面, 促进职能的转变,提高服务水平。上网的内容要简明规范, 通俗易懂, 尽可能让人民群众和企业在第一时间获取有关的政策法规和地震信息, 成为群众了解政策和地震信息的动态窗口。同时,可开展各类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用事业、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劳动社保、交通旅游、环境质量等信息的查询, 并逐步开展在线便民服务, 以适应社会需求, 提高服务能力。
1.2以政务公开规范管理行为
最近, 国务院下发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规定, 要加大政府信息公开的力度, “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事项外, 行政机关应当公开政府信息。对公开的政府信息,公众有权查阅。行政机关应当为公众查阅政府信息提供便利条件。”电子政务是政务公开的主要表现形式,其手段是电子, 目的还是政务。防震减灾事业是各级政府和公众关心的事业, 社会和公众需要了解我们的工作职责、政策文件、办事项目、办事程序, 我们也要使公众了解各部门主要办什么、具体怎么办, 以政务公开规范管理行为。网上公开本单位的工作职责、政策法规、办事项目、办事程序、联系方式, 开辟与外界互动的行为效果的渠道, 营造出一个为人民群众办事的透明环境。逐步开展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等项目, 增加行政透明度, 提高依法行政的监管能力。
1.3 以信息共享提高管理效率
目前, 地震系统各单位拥有大量的政务信息和地震信息资源, 其中很大一部分没有被社会充分利用。着眼于信息资源共享, 地震系统电子政务最终要实现内网专网联动, 也就是按“外网受理—专网办理—外网答复”的模式运转。外网, 就是各单位门户网站, 专网指的是各单位的政务专网。外网的政务公开和信息发布、答复事项来源于专网, 外网接收的电子函件、申报事项,通过转入专网进行处理。没有专网的支持, 外网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 在充分考虑系统安全和信息保密的前提下, 实现专网与外网信息的交换, 形成内部办公系统对门户网站良好的技术支撑, 这是技术层面对信息共享的支撑。此外, 还需要组织协调层面的必要支持, 通过深度挖掘、整合各类信息资源, 组织协调好网站和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信息的开发利用, 加速系统内信息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以信息共享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的效益, 使地震系统整体管理效率得到全面提升。
2. 发展地震系统电子政务的措施
2.1加大门户网站的开发力度,建设有防震减灾特色的门户网站
地震局政府门户网站担负着面向社会宣传防震减灾工作和发布地震信息的重要使命,通过访问门户网站可以了解单位概况、工作进展、震情灾情、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的科普知识等。搞好门户网站建设,不仅要避免只介绍政策法规、联络方式等静态信息,或只由政务信息发布占据主要地位,还要加快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集成与整合,从一定意义上讲,充实政务信息是电子政务成败的关键,否则,电子政务将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有持久的生命力。鉴于防震减灾工作的特殊性,要在严格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做好政务信息公开的同时,对免于公开的地震信息严格把关。加强地震科普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是减轻地震灾害的主要途径之一,利用网络来普及防灾知识,提高市民防灾意识,是相对低廉、便捷的方式。要探索搞好门户网站的新方法,不断推陈出新。随着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不断变革,门户网站由简单地满足公众需求向深入调查和真正理解公众需求转变,另外,电子化、网络化服务方式也应与传统服务方式相融合,以促进服务创新,确保所有用户能够从电子政务服务中受益。
2.2调整组织机构,引进专业人才
电子政务中心需要既懂信息技术又懂政务工作流程的复合型人才。进行电子政务建设,实质上是信息技术与政务工作的结合过程,这就要求政务工作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进入电子政务工作流程,使用人员又要求有较全面的信息管理能力、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这样才能保证电子政务建设卓有成效。既懂信息整合技术,又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政务工作流程的公务员在电子政务的工作环境中是游刃有余的,拥有这样的人才,有助于提升我局电子政务管理水平和服务于社会的能力。
2.3重视地震政务数据整理工作,建立政务数据分类和安全备份机制
随着防震减灾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局在日常开展工作时产生了大量的政务数据。对地震政务典型数据进行
合理、有效的筛选、整理,形成地震系统内部典型数据共享资源库,方便内部广大用户查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处所指典型数据是指开展防震减灾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普遍性、有保存价值、具有指导意义的政务数据。其中,公文类典型数据包括:请示、报告、批复、函、决定、通告、通报;信息类政务数据涉及面比较宽泛,包括综合政务类典型数据,反映政务部门的特点,包括规章制度、科研项目、机构设置介绍、国际交流合作等,公共安全类典型数据,是地震行业产出的地震灾情、地震救援和灾害评估等相关信息,行业服务类典型数据,是面向公众、媒体、行业内部特定用户,以服务宣传教育为宗旨的地震预测、预报相关知识。值得一提的是,以上几类政务数据的搜集整理工作纷繁而复杂,其中动态的政务数据搜集任务更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为做好此项工作,除了进行专项集中搜集,有偿开展政务数据搜集整理工作,正在成为可行的尝试。
2.4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从电子政务的利益相关人看,主要包括领导层、工作人员和服务对象(公众),电子政务既要提高工作效率,为领导的决策和监管提供支持,也要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好的服务,直接或间接促进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为公众带来方便和实惠。要保证电子政务的长远发展,领导的认识很关键,只有通过领导重视,正确引导,主动协调,制定长远的规划、短期的计划,才能在应用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稳步推进地震局电子政务发展。
2.5完善网站管理,健全内容检验和检查评比制度
建立网站管理制度,能够约束规范网站信息管理。政务网站上的信息内容与数据是通过业务流彼此关联,又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因此其正确性必须得到保证,对文字内容需要人工校对,重要内容需经过自检和互检后才能发布;建立检查评比制度和奖惩机制也能够促进政务网站运行管理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力群.关于构建一体化地区电子政务框架问题的思辩[J].信息化建设, 2006, 12: 14-17.
[2]朱红.发展电子政务再创政府竞争优势[J].信息化建设, 2007, 5: 14-17.
[3]吴迎新.如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电子政务[J].信息化建设, 2007, 7: 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