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计算机应用论文

水利管理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

2015-09-23 09:3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水利管理领域,是顺应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使水利管理走向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之路。水利管理可分为水源管理、水域管理和工程管理三个方面,本文就这三方面管理中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和介绍。

关键词:水利管理;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水利管理泛指对水、水域和水利工程而进行的管理,运用、保护和经营已开发的水源、水域和水利工程设施的工作。而紧随着水利事业发展的步伐与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水利管理在具体实践中已应用相应的现代信息技术,以提高管理水平,符合信息化、自动化的现代化管理要求。
1水源管理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1.1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洪涝灾害中得到广泛应用,技术应用比较成熟。由于中长期天气预报等尖端难题没有得到解决,致使预测工作效果不明显。其应用优势主要表现在快速反应、紧急救灾和灾后重建方面。通过实践证明,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减轻洪涝灾害损失,而在降水遥感监测、洪水灾情监测与评估、紧急救灾和灾后重建以及区域旱情监测与评估等方面,其提供的有关灾情信息比其他常规手段更加快速、客观、全面。而且在旱灾监测评估中,遥感监测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国外开始采用多种遥感数据源,包括NOAA/AVHRR、雷达遥感等进行旱情的监测与预警。
  区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状况调查是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的基础工作。传统的调查方法受到站网点布设格局的限制,主要依靠水文站网、气象站网及生态环境监测点的数据采集而进行的。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状况调查,可以克服传统手段高投入、长周期、低效率的缺点,快速准确地进行区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状况调查。
1.2 GIS技术的应用
  GIS技术在防洪、减灾和救灾三方面的应用是最广泛的,也是最成熟的。针对数据与信息存储、管理和分析,目前大多数与防洪减灾和救灾有关的信息管理系统都是基于GIS平台建设的。GIS技术在灾情评估和风险分析中的突出作用是完成基础背景数据的管理,进行空间和属性数据查询、检索、统计和显示。GIS作为洪水演进的基础平台,对灾情数据进行提取和分析以及灾情的可视化表达,同时作为提供行蓄洪区应用、避险和迁安等辅助决策的工具。
  在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中,GIS技术可在历史数据管理和实时数据的动态加载、区域水资源的空间分析等方面发挥作用。我国已设计建立了一批以GIS技术为支撑的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有的已在此基础上向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迈开了新的步伐,形式上大多是空间决策支持系统(SDSS)。
1.3 GPS技术的应用
  采用GPS定位技术,可以精确地定位险情发生的地点,再加上配置无线通话功能,还可同时具备双向通话功能,实现现场和指挥中心的自由对话,方便沟通,随时做出相关的应急反应。而且GPS技术在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中主要起定位和导航作用,如各种测站、监测断面和取水口位置的测量。另外,最新采用的移动监测技术也应用GPS技术,实时确定监测点的地理坐标,并把监测信息传输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可以确定监测点所在水系、河段及断面位置。这样不但提高了贵重监测仪器的利用效率,也提高了系统灵活反应能力。
2水域管理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2.1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技术可以在土壤侵蚀定量调查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其宏观、快速、动态和经济的特点,成为土壤侵蚀调查的首要信息源。通过不同时期或年代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分析对比,来评价水保工程治理效果,指导水土保持规划和设计工作。
  遥感技术具有快速、简便、同步、客观和经济等优势,它可以有效监测表面水质参数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水质遥感监测近年来已成为遥感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但利用遥感手段监测水质的难度大,此项研究在国内外的进展不是很快。许多发达国家在探索,不断推动研究的进展。
2.2 GIS技术的应用
  GIS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是比较全面的,是全过程的应用。从土壤侵蚀发生与否的判断、侵蚀量的计算、侵蚀强度划分、泥沙输移、水保措施的效益评价,一直到土壤侵蚀过程的模拟与预测,CIS始终在技术上起着支撑作用。
2.3 GPS技术的应用
  河道演变和河口区的演化规律的分析研究,是流域治理规划的重要基础工作。利用传统的测绘手段耗资费力,而运用GPS技术可提供快速、高效的手段,可以取得高时效、高精度的基础数据。
  GPS技术在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方面的应用发展迅速。全国水土保持监测方案中明确要求,在水土流失监测中,尤其是对地面监测,要充分利用GPS定位技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快速分析。
3工程管理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3.1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在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的应用涉及到了河道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水利工程建设环境影响分析评价、大型水利工程安全监测等方面。尤其是在河道动态变化方面,遥感技术的应用更为广泛。
  近年来,我国在大坝安全自动化监测系统建设的基础上,研制开发了基于工程安全自动监测、水情自动测报、闸门监控三位一体的水库大坝实时信息管理系统,可为汛期实时安全调度提供决策支持,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水库防洪减灾功能,保证洪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3.2 GIS技术的应用
  GIS技术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可实现三维可视化显示及贯穿飞行模拟、位置或路线的优化、空间信息的叠加与分析、影响区范围的确定、开挖量及剖面分析、淹没分析、交互式的工程布置方案修改、施工现场布置以及物料贮运优化管理。GIS技术在水里工程管理领域,对多源时空数据进行综合处理、集成管理、动态存取,形成新的集成系统的基础平台。
3.3 GPS技术的应用
  GPS技术主要应用于水利工程地质测绘,实时、快速地提供目标的空间位置。通过运用GPS技术进行地质测绘,能提供质量好、精度高的矢量数据,实现数字化地图的测候、补测、补绘和更新。另外,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应用到GPS技术的还有GPS施工实时测控系统、大区域水电工程GPS监测网、GPS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水下GPS测深等。
3.4 3S集成技术的应用
  3S是指是将GPS、GIS、RS集成组合,但不是三者的简单组合,而是将三者通过数据接口严格地、紧密地、系统地集合起来成为一个更具有应用价值的大系统。随着“3S”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使人们认识到单独运用其 中的某一种技术不能满足综合性工程的需要,不能满足所需的对地观测、存储管理、信息处理、分析模拟的综合分析要求,致使3S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向集成化方向发展。3S集成技术在水利行业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包括地理信息建模系统(GIMS)、GIS支持下的多源数据的融合技术和数字流域技术的应用。
4小结
  水利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的水利领域范围广阔,如果没有实施良好的管理方法,将会造成我国经济产生重大的损失,也使人们的生活安全也得不到良好的保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水利管理,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目前通过遥感技术、GIS技术、GPS技术等技术的相关应用,我国的水利管理已初步实现了自动化,但是还有很多方面还不完善,仍然需要继续开发研究,以实现全面的水利现代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张芬.灌区的水利管理信息化和工程建设与维护管理[J].科技向导.2011年第05期.
[2]邵欣袁,东旭,郑皓.浅谈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J].山东水利.2005年09期.
[3]殷勇.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01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