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环境科学论文

生态廊道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研究分析

2015-08-03 09:5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是由廊道和斑块组成的网络结构体系,其中城市生态廊道是城市绿地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在总结城市绿色廊道的作用、分类及其在城市生态规划中应用发展的前提下,探讨如何有效的利用绿色廊道网络优化发展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建设。

关键词:城镇化;绿地系统;生态廊道;规划发展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土地开发急剧扩张,耕地日益减少,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改造力度不断地加强,而由于城市绿地生态空间的地位的严重缺失,且城市规划尚保持着以人工环境即建成区布局为主导的模式,导致了城市景观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严重的环境问题困扰着人类的生存,也影响着城市的健康发展。
城镇化背景下的绿色生态网络发展
通过对环境科学的相关研究发现,作为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绿色基础设施,城镇绿地生态网络的构建对减缓城市环境压力,保证生态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希望让绿地生态网络的生态效能达到最大化,并且希望生态效能最终能够以量化的方式指导城市规划、绿地生态网络规划,从而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及价值,限制城市格局不合理蔓延,保护城市绿地斑块并指导城市规划[1,2]。
  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大型绿色斑块能为更多物种提供栖息场所,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娱乐需求,并且显著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但现代城市的发展难以将市区内大块土地规划成具有自然属性的保护区,而小型绿地斑块、廊道则难以形成一个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共同体。因此,通过构筑各种形式、功能的绿色廊道以及廊道网络,将城区分散的绿地斑块、廊道串连起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充分发挥绿地系统的规模效应就显得尤为重要[1,3,4]。

二、城市绿色廊道的认知
2.1 绿道的概念
  绿道是什么?如果让十个人来描述,可能会有十不同的答案。“绿道”一词包含两个象征意义:“绿”是指自然界中的令人愉快的的事物—树林、河道、野生动植物;“道”是指一条通道或者小径。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自然廊道,一个用某种方式改变和发展的景观[2,4,5]。
随着景观科学的发展,人们普遍认为绿道具有双重功能:它提供的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人们在此通行并且可以游憩和娱乐。同时,它增强了对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如果我们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考虑更广阔的、更多样的线性空间,“绿道”是一个通用的概念,它通过提供多种联系促成了多类别的运动,这其中既包括附近的自行车道,荒野中为野生动物季节迁移提供的原生态廊道,也包括新兴的城市滨水景观道和远离城市沿着小溪的林荫小道。
2.2绿道的分类
查尔斯利特尔在他的经典著作--《美国绿道》中概括并描述了五种类型的绿道(图1):
1.滨河绿道。常是沿着一个被忽视的、通常是破败的城市滨水区,被建成为再开发计划的一部分。
2.娱乐性绿道。充满个性特色的多种类型道路,距离通常比较长,例如山谷、废弃铁路等。
3.生态意义的廊道。通常沿着河流和小溪,有时候也沿着山脉线,用于野生动物的迁徙和物种交换等。
4.历史线路。通常沿着一条道路,高速公路和物种交换,人们的自然学习和打猎。
5.全面的绿道系统或者网络。通常基于自然地形,例如山谷和山脉[3,4]。
  这一绿道的分类方法可以让我们帮助我们更清晰的了解绿道可以设计成哪些类型。在实际应用中这些类型往往会互相叠加和混合,如何确定绿道类型,是由所关注的内容决定的。比如美国印第安纳州首府印第安纳波利斯的绿色廊道体系由14条各种形式的廊道组成,包括大众娱乐、生物保护、生态连接、教育等4个主题,澳大利亚墨尔本市以5条河流为骨架,组成非常优美的楔状绿地系统[3,5]。
2.3绿道在城市发展中的功能定位
  绿道运动所表现出来的影响力,以及绿道概念本身的吸引力归因于绿道类型和功能的多样性。
2.3.1生态功能
  绿道的首要功能是它的生态功能,它不仅构成了城市中的自然系统,而且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生物学家普遍认为,廊道有利于物种的空间运动和本来孤立的斑块内物种的生存和延续[5,6]。事实上,以不同物种间的和谐共生来代替传统的对土地的抢占和掠夺性利用,是绿道最值得称道的方面。
2.3.2提供居民生活及休闲游憩活动的场所
  其次是廊道的服务功能,沿着小径、河流或以水为背景的绿色廊道能为城市居民和游人提供优良的游憩环境,为户外活动提供继续的空间,并且为那些远离传统公园居住的人们提供亲近自然的可能性。
2.3.3利于工业生产防护、生产生活安全卫生
  在城市中一些污染区域应布置适当规模及宽度的卫生防护林,可以减少污染对本区域的影响以及防止污染向周边区域的蔓延。另外,城市大、中、小型开敞绿地的合理布局,可以在避灾时用于救援、疏散之用。
2.3.4改善城市艺术面貌
  城市绿道在规划设计时与城市的山体、建筑等结合,形成了自然与人工结合的城市环境特色,丰富城市整体轮廓线,从而改善城市整体艺术面貌。
2.3.5保护城市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观
  通过对整个城市进行绿道网络构建,可以组织好城市传统的自然空间环境。同时对历史文化遗迹进行整体保护,更好体现历史文脉。

三、 城市生态廊道规划的原则
  城市生态廊道规划旨在构建合理的城市绿色格局,保障生物多样性,构建合理、高效、节约、和谐的生态绿地系统网络[4.6]。为此,城市生态廊道的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3.1 系统整合原则
  城市生态廊道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以系统观念和网络化思维为基础,将城乡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3.2 生态最适原则
  城市生态廊道的建设必须建立在对城市自然环境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恢复和重建在过去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破坏的自然景观,以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提高城市自然属性[6]。
3.3 因地制宜原则
  要从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自然环境条件的优势,同时,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区域,要合理建设城市生态廊道,发挥廊道的抗污、减噪、防护等功能。
3.4 以人为本原则
  城市生态廊道的建设要充分考虑人的因素,既要满足居民的游憩、休闲的需求,同时也要注重城市景观的可达性,方便居民的出行,提高城市生态廊道的服务功能。
3.5 文脉传承原则
   城市生态廊道应该成为构筑城市历史文化氛围的桥梁和展示城市文脉的风景线,起到保护城市历史景观地带、构造城 市景观特色、营建纪念性场所和体现城市文化氛围和文明程度的作用[2,4]。

四、 城市生态廊道规划的程序
  目前,国内对城市生态廊道规划实施程序的研究仍比较缺乏。国外一些学者和规划师结合相关案例,主要是针对绿道规划的实施提出了一些规划步骤和工作程序。在总结国外相关规划程序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编制程序的相关内容,基于城市绿地系统的网络布局优化,笔者提出城市生态廊道规划的“七步法”,主要包括以下七步程序:
4.1 城市生态廊道相关资料收集
  生态廊道规划要在大量搜集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最终确定城市生态廊道的各项规划。此外,针对现有的城市生态廊道,如河流、山系、主要干道等,应制作分类生态要素特征调查表格,实施具体要素的实地调查[5,6]。
4.2 城市绿地空间的遥感解译和分析
  确定城市绿地的景观类型,对各类绿地景观类型进行判读,分析城市绿地空间分布特征、相关属性数据和景观格局指标。选取城市生态敏感性评价因子,建立评价模型,进行城市生态综合敏感性评价。
4.3 城市生态廊道现状综合评价
4.3.1 城市生态廊道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根据生态廊道现状特征,建立城市生态廊道结构和功能分类体系。在城市绿地信息遥感数据解译的基础上,判读城市生态廊道,建立不同类型生态廊道的图层,为城市生态廊道的空间分析和相关指标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4.3.2 城市生态廊道网络现状分析
  提取城市生态廊道空间图层和属性库,在此基础上分析城市生态廊道网络总体属性特征和潜在问题。
4.3.3 城市生态廊道分类现状分析
  根据生态廊道的分类体系对不同类型的生态廊道进行空间格局分析,如廊道长度、以及内部结构特征等,分析各类生态廊道建设的潜在空间,进行各类廊道建设的土地适宜性评价[6]。
4.4 城市生态廊道网络布局规划
  确定城市生态廊道规划的依据、期限、范围、原则,拟定城市生态廊道规划的各项指标,多方案城市生态廊道网络格局的评估和比选,整合所有现存的、当前的和被建议的绿道和绿地规划,并提供相关数据统计表。
4.5 城市生态廊道分类规划
  确定各类生态廊道的规划原则、规划内容和规划指标。确定各类城市生态廊道的布局、位置等控制要求;确定各类生态廊道的典型断面形式和内部群落结构等。
4.6 城市生态廊道重点区域单项规划
  针对近期计划建设的一些重点城市生态廊道做出详细规划方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对现有生态廊道的整治规划,主要是以提升现有廊道的布局和功能为导向;另一类,是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的廊道建设。应在整体生态廊道网络的控制下,以生态廊道的规划编制视角和方法技术,开展单项规划。
4.7 城市生态廊道可持续经营规划
  以城市生态廊道建设规划目标的实施为核心,针对生态廊道建设的挑战,采取可操作性强的手段,从健全政策法规、强化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有效措施,全面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五、结语
各种形式、各种规模的绿地廊道的建设对城市环境状况的改善有着重要意义。各种形式的绿道的穿插结合形成的城市绿地廊道网络改变了“见缝插绿”,盲目增绿的现象,城市绿地破碎化进一步降低,以绿道网络为框架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重要的环节,将必然成为兼具视觉、生态、游憩使用功能和提升城市土地价值等优越性的城市生长模式。
参考文献
1.付军.桑丽红.国外绿脉思想在我国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意义[J].北京园林.2006(04)
2.孔繁花,尹海伟,济南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构建[J].生态学报.2008(04)
3.刘滨谊.余畅.美国绿道网络规划的发展与启示[J].中国园林.2001(06)
4.王鹏.城市绿地生态网络规划研究—以上海市为例[D].上海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5.王云才,刘悦来.城市景观生态网络规划的空间模式应用探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09)
6.张大勇,雷光春, nkkaHanki.集合种群动态:理论与研究[J].生物多样性,1999.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