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环境科学论文

哈市城乡结合部环境问题与保护的几个方法

2015-07-29 09:5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城市的发展是个不断向郊区扩展的进程,城乡结合部是城市经济发展变化最剧烈的组成部分,也是环境保护的难点。几十年来,哈市环保主要分为城市和农村两大块,城市重点抓工业污染,农村重点抓生态保护,城乡结合部的环保思路却比较模糊,以道里区为例,制定了一个因地制宜的保护思路和对策。
  1 城乡结合部在发展中面临的环境问题及成因
  1.1 “煤烟型”大气污染较重,对城市建成区的污染贡献较大
  城乡结合部没有建成集中供热管网,加之城郊乡镇企业和居民区密集,能源以煤为主,加之缺少净化设施,致使空气中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浓度严重超标[1]。道里区目前现有锅炉504台,其中城乡结合部有锅炉254台,占全区锅炉总台数50%,但与城区不同,城乡结合部的分散燃煤锅炉多为污染比较重的小吨位锅炉,耗能高,污染重,围城形成了烟尘污染圈。
  1.2 供排水设施落后,水污染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城区污染企业向城郊转移,工业比重加大,造成工业废水污染呈加重趋势。近年来,道里区城乡结合部每年排放的废水其中70%为工业废水。由于部分企业工艺落后、配套设施不完备,目前这里设有污水处理设施10台,废水处理率不到10%,污水排放达标率仅为30%,致使40%的城镇地下水受到污染。
  二是养殖业废水污染突出。近年来,城郊养殖业发展快,养殖点规模呈扩大趋势。人畜粪便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沟渠、河塘,造成水体污染恶臭,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如新发镇内有一自西南流向东北向自然形成的排水沟,全镇无污水排放管网,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无组织直接排放,据估计,日排放污水量在2千吨以上。
  1.3 噪声、扬尘污染突出
  一是建筑工地。目前道里区城乡结合部共有建筑工地31处,施工过程中的打桩、土石方等阶段以及使用的机械设备产生了大量噪声和扬尘污染。
  二是工业企业以及金属加工个体户和个体餐饮等作业时制造的大量噪音。道里区城乡结合部共有工业企业280户、金属加工个体户40户、餐饮业60户,因其的分散性和隐蔽性,对居民的居住环境影响面积较大。
  三是垃圾污染严重,星罗棋布的垃圾堆与大量的残土运输以及大量的裸露地共同构成了城乡结合部的扬尘污染形态。
  1.4 城乡结合部产生污染的原因
  一是污染源由城市中心向城乡结合部转移,城市中心的功能定位逐渐由过去的以工业为中心向以商业、服务业、居住业为中心的转移。这样,大批老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不得不向城市周边地区迁移,本属城区的污染源也就转向了城乡结合部。
  二是城乡结合部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使乡镇企业迅速成为城乡结合部经济的主要支柱[2]。由于城乡结合部企业布局相对分散,普遍存在着“乡办企业办在乡,村办企业办在村,户办企业办在家”、“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现象,使得环境管理大为不便,污染治理十分困难。
  三是可持续发展意识淡薄我国公民的环境意识水平不高,长期形成的重经济,轻环保,重建设,轻规划,重投资,轻管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发展的局面一时还难以改变。
  四是目前道里区城乡结合部经常使用的农药有20余种,化学农药长期大量使用,使土壤农药残留量大大增加,对土壤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废旧农塑膜在土壤中残留积累呈逐年增加,主要是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地膜,这些地膜在自然条件下很难降解,逐年积累,对土壤造成一定的危害。
  2 城乡结合部环境保护的对策
  2.1 建立完善环保政策机制政府部门在制定发展规划、政策和地方立法中要针对车间内各项结合部的特点作出切实可行的规定,要根据本地实际和环保需要,制定相应的适应区域环境特点、可操作性强的地方性环保政策规章,以完善城乡结合部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
  2.2 建立行之有效的环境监督管理机制由于城乡结合部地域位置的特殊性,现行管理体制还存在不适应问题。一是要强化地方各级政府的环保职能,建立环境执法的协调机制[3]。二是要延伸环保部门的管理触角,结合城市环保监督员网络建设,建立乡镇环保所,就近加大区域环保执法力度,消灭和弥补城乡结合部环境监督管理的盲区和漏洞。
  2.3 抓好城乡环境规划,单设城郊环保篇章,从根本上解决城郊结合部发展的无需状态按照市委市政府“北跃、南拓、中兴”的重大发展战略,本着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统筹规划,同步实施的方针,坚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并举,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好城乡结合部的环境规划,并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
  2.4 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城市生态经济圈,形成城市生态屏障要变不利为有利,整合城乡结合部的经济优势、生态优势和地缘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设施农业、效益农业、旅游观光产业,加大城乡结合部的生态建设。要从影响和制约城乡结合部环境的源头抓起,明确城乡结合部环境功能定位,结合城市功能分布和结构调整,在提升城乡结合部整体效益的同时建设环城生态经济带。
  参考文献
  [1]朱宏兰,高伟生.我国乡村城市化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1998年.2:20-21.
  [2]李奇伟,王超.试论加强城乡结合部的环境保护.新疆环境保护,2004年.1:9-11.
  [3]张海霞,张志宝.城乡结合部环境问题初探.山东环境,2002年.6:14-15.
  收稿日期:2013-3-19
  作者简介:吴 宁(1981-),男,工程师,从事环境保护工作.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